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134

第134章 “跳蚤实验”的启示

2010年1月4日

元旦假期中,在阅读《思路决定出路》(全集)一书中,被一个“跳蚤实验”吸引了:

生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继续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整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不再改变。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生活中的无数障碍,看似无法逾越,其实只不过因为你在内心中限制了自己。“自我设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只要你能够突破自我的“设限”,你便可以超越困难,突破阻扰,完成自己的愿望。

这个“跳蚤现象”使我想到小学教师队伍中最常见的“小高现象”。在每一所学校中都有这样一种人群、这样一种现象:一群已评上小学高级教师或已评上教坛新秀,在学校中也已有了自己认为还满意的位置,年龄一般也已过了三十的教师,他们已很乐意接受目前相对较为安逸的工作、生活状态,并自我感觉已无发展前途,根本不想再折腾自己。这类教师对学校提得最多的要求就是不要去折腾他(她),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别烦我”。他(她)们会做好工作,也只想做好工作,不要任何荣誉,但也不要去烦他(她)们。我想这类教师最大的心理困惑是:他们的心里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在暗示他们——你的“高度”已够了,再想往上是不可能的,现在这个高度已经是最高了,还想再高是没办法做到的。

要挣脱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方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一个人连成功的欲望都没有的人,那他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成功所包含的含义很多,成为名教师也许是一种成功;评上高级职称也许也是一种成功;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同,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成功就像幸福一样,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永远只能用每个人独特的心态去衡量、去体验。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根本没有追求成功的那颗“伟大”的心,其实成功离你并不遥远,也许成功本早就已在你的身边了。

其实,人生的幸福并不就是锦衣玉食那么简单和浅薄,幸福有时候也是需要经过痛苦才能获得的。就像刚刚在中央5台“体育新闻”中看到的关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报道一样(达喀尔拉力赛是当今世界上最艰苦的赛车赛事),选手讲的最多的是累(才比完第一赛段呢!),但承受下来后感受到的是无比的幸福,共鸣到的是达喀尔的精神。如果一个人太轻松,我想他(她)的人生也不见得是多么的幸福和开心,就像我以前写的博文中提到的一样:其实努力奋斗也是一种幸福,奋斗的过程绝对是艰辛的,奋斗的过程甚至是很无奈的,更有可能是极度痛苦的,但得到后那种幸福的体验绝对是能让人终身难忘、终身受用的。

教师是一项以良心为主要自我判断的职业,一个三十多岁就想安逸的老师,他(她)能安心、舒心、宽心地走完剩下的20多年工作历程吗?做人、做人,生下来就是要做的嘛,不做哪能算人啊!这是俗话,但也是实话,更是箴言。一个老想着给自己设限的人我想是不可能得到人生最幸福的体验的。联想到自己,已整整奋斗了二十多年,但依然在不断努力拼搏中,依然在不断付出中,依然在不断用心中。很多人都觉得我可以有所放松了,适度宽松了,甚至是踩踩刹车,开始享受人生了。但我觉得奋斗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这种艰苦后、艰辛后、痛苦后得到的幸福更甘甜。

需要奋斗也是一种幸福!摒弃设限,挑战自我,继续奋斗,我想更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