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041

第41章 盘点2008

2008年12月25日

盘点2007仿佛还在眼前,但再过几天2008也即将匆匆离去了。这段时间一直在感叹时间过得真快,眼看着离放假也只剩下二十七八天,而且排除节假日后,本学期实际在校上班工作的时间只剩下17天了。

渐入轨道的上半年

经过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摸索后,学校的工作在进入2008年后逐渐变得有条有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渐渐适应新学校。

学校的各项适合于师生的活动渐渐开展起来:第一届校“体艺节”虽然简单,但成为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一个平台,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收获也不小;第一次走出校门,参观了高教园区的图书馆,在领略了图书馆风采的同时,也检验了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习惯;组织了第一次“感恩节”活动,把活动定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在这个节日里要求孩子们为父母做三件事: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为母亲洗一次脚。让我没想到的是活动效果出奇的好,好些父母都大发感慨;第一次组织了旨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打教研品牌:与名家教学面对面,通过与名家的零距离接触,让老师们亲身感受与名家的距离,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第一次组织了校内的高级教师开讲座,并且要求他们只能讲自己亲身经历的,让他们的智慧与大家共享;申报了第一个先进:先进教研组,推出了语文组作为学校的代表参评,虽然是很小的组,但扎实的工作还是让领导颇为感动,其中更有一个十分雷人的经典出现:在组织学生开座谈会时,我们的一年级学生小万居然大方地问教研室的老师:“老师,今天开会的主题是什么啊?”语惊四座,把我们的赵老师彻底给雷住了;产生了第一位市级教坛新秀,美术小胡老师经过努力拼搏,获得了区教坛新秀一等奖,市教坛新秀三等奖,这可是学校产生的第一位市级教坛新秀;产生了第一位小学高级教师,数学组的小张老师通过小学高级教师的考评,成为了学校开办后产生的第一位小学高级教师;参加了第一次区级竞赛,国际象棋队参加了区中小学生三棋比赛,在国际象棋组比赛中,我校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一年级小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甲组(四到六年级组)的团体亚军,乙组(一到三年级组)的团体冠军,可喜可贺……

老师们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方式赢得了孩子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同,短短的一年时间,学校的声誉在家长们的口口相传下越来越好。最明显的反应就是招生,5月份招生时,从原先招3个班级每班35名学生,最后一直扩大到4个班级每班39名才勉勉强强满足需求。询问来报名的家长为什么选择我校时,很多家长都说出几乎相同的理由:这里的老师非常好,有爱心、有责任感、对孩子用心负责,这里的教学理念新(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孩子学业负担轻,这里的办学能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活动时间。“家长们的配合、信任、认同 老师的爱心、认真、用心”,学校正确发展的轨道已渐渐形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模式肯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化学反应。

开始“长大”的下半年

进入7月后,第二批招聘老师的到校意味着学校开始真正进入“长大”的状态:教师从12名“长大”到了21名,班级从3个“长大”到了7个,学生数从102名“长大”到了262名,看着学校的“长大”,我心中的那种愉悦心情是别人难以理解的。

记得上半年跟原来的12名教师说过“煤球炉”效应,意思是我们12名老师要成为学校这只煤球炉当中烧得通红的“红煤球”,下半年进来的教师是还没有烧红的黑煤球,是红煤球点燃黑煤球,还是黑煤球冰熄红煤球,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做工作,如何为人,如何营造和谐、宽松、奋进的工作氛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近半年的运作,新加入的9名黑煤球已开始变成了红煤球,正逐渐发热,学校这只煤球炉在21只红煤球的共同努力下,正散发着越来越大的能量。在这个充满能量的氛围中,我坚信所有的工作都能无往而不利,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为还没有编好《足迹》(工作回顾册),所以很多的数据一时还难以清晰显示,但通过平时的工作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的确确在“长大”,它的长大不单单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上。如有效工作方法的逐步养成:现在学校每开展一项工作,主管的中层老师就会很自觉地先做好策划,安排好工作步骤,活动过程中会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活动结束后会自觉地汇总所有的资料,并做好反思总结。整套程序下来有条不紊,正努力达到学校提出“材料不补”的工作目标。再如与家长的真诚沟通方面,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老师层面,我们都强调把真诚放在第一位,就像我在第一届家长学校结业工作总结上说的那样:“我从来没有觉得家长的意见是很烦人的,我一直认为家长的意见是我们办好学校,教育好孩子的原动力,你们的监督和督促是给我们不断地加油。当然,我也一直在强调,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需要互相换位思考,绝对不能只顾自己的立场,而不考虑对方的处境。学校是一个大集体,不可能使每个孩子都有适合他发展的平台,学校只能做到适合大多数孩子,或者换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只有学生适应学校,不可能学校去适应学生。从我内心来说,我已经很注意学校去适应家长、学生,有朋友、有家长常常提醒我,说我对学生太好了,太照顾了,对家长太迁就了。我说,我们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把孩子教育好,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迁就能使孩子学得更好,更开心,我愿意。当我们学校实在无法迁就孩子时,我想我们的家长也会体谅学校的。”因为我一直坚信与家长真诚沟通,将会真正赢得了家长的心。昨天,有一位家长发给我一个圣诞节祝贺短信,这个短信看后让我很感动:“自从李老师发给我们您的博客地址后,我几乎总是第一时间阅读您的每一篇博客文章,看后感触蛮多,有两点尤为显著:一是校长您是个极其用心的人,对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二是校长您是个爱感动的人,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感动,有了感动,这个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东湖小学有您这样的校长,那些孩子是幸运的,我们家长感到很欣慰。顺祝:圣诞快乐、健康永远!201班家长。”

是的,我们的生活需要感动,祈祷2009年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