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042

第42章 痴迷学校的品牌化建设

2009年2月12日

上学期结束前,省教科院2009年的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名录公布了,我校的《新建城区小学品牌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也名列其中。这个课题的设想其实从学校创办之初起就一直存在我心里,但考虑到学校是从只有一年级开始做起,因此,当初就想等学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启动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但上学期与区教科室陈主任的一次交流,改变了我的想法,促成了课题立项报告的“诞生”。

说起品牌,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当今世界那些著名的品牌,如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快餐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汽车名品劳斯莱斯等,这些著名的品牌已成为人们选购此类产品时的首选。品牌的英文单词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中世纪的欧洲手工艺匠人用这种打烙印的方法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标记,以便顾客识别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并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担保,同时向生产者提供法律保护。16世纪早期,蒸馏威士忌酒的生产商将威士忌装入烙有生产者名字的木桶中,以防不法商人偷梁换柱。到了1835年,苏格兰的酿酒者使用了“OldS‐muggler”这一品牌,以维护采用特殊蒸馏程序酿制的酒的质量声誉。在《牛津大辞典》里,品牌被解释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即用以区别和证明品质。

在当今这个社会,孩子已成为家长最最关注的焦点,为了孩子就读到哪个学校,家长们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四处奔走、打听、甄别,为孩子选择一所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家长的不断甄选,为什么?因为他们在选择他们心目中认可的一所学校,在他们的心中,这所学校就是与别的学校不一样,有更多的优势,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更好,更有出息。我认为家长的这种甄选就是在选品牌,选符合他们意愿的品牌学校。在我的办学理念中,就有一条是“让每个家长庆幸自己的选择”,这一条的基点是什么?就是我想把学校办成家长心目中的“品牌”,因此,把学校按“品牌化”来建设是我一直来的梦想。在现在这个教育形势下,品牌是学校的宝贵资产,品牌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生源和师资的竞争,优质品牌取胜;投资和捐助的争夺,强势品牌称强。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牌的较量,学校的发展取决于品牌的战略。它是“聚宝盆”,把政策倾斜、社会支持、家长信任、师生认同和各种教育资源统统整合起来;它是“魔术师”,驱动学校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之间递增转换,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产生“马太效应”。

这一次,我把学校的发展正式按“品牌化”的思路进行运作,是建立在这个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学校硬件设施、教师团队、生源情况及家长群体等诸多有利因素的基础上。就像我以前所描述的那样,这个学校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教师团队、优质的学生资源、高素质的家长群体和很好的社区氛围,因此,我在课题中提出了这样的研究目标:通过学校的“品牌化”建设,努力践行“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办学理念,立足于特色教育、校本研修、科研兴校和和谐发展的办学策略,争取把学校打造成一所“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现代化水平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有鲜明特点的城区小学”。在这个打造过程中,校园文化和环境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品牌、特色品牌、家校互联品牌、数字化特色教育管理品牌等将是整个学校建设“品牌化”的主框架。我认为只有品牌才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资产,才是学校生命最持久的“动力之源”,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促进“品牌张力”不断扩大,“品牌资产”不断增值,用品牌策略就会驱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我知道学校的“品牌化”建设之路将是一条非常艰辛和坎坷的曲折路,但我坚信只要有目标,只要肯努力,这个目标在努力的过程中总能一点点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