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058

第58章 又到新生入学报名时之四

2010年5月17日

昨天,根据街道教辅室的统一安排,学校组织了2010年新生报名工作,报名的时间从8:00-11:00.涉及的报名区域跟去年差不多,主要是学校周围的东湖花园、东城水岸、春园小区、荣安和院、四明春晓和孙马村等小区。昨天的报名结果出来后,我发现与上几年相比有几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一个:咨询电话连绵不断。学校对外的接待电话是教导处的办公电话。听教导处中的小李老师和小陈老师介绍,近段时间她们如果在办公室中,根本无法安心做其他事情,最忙的就是不断地接听电话。再加上我对她们的接听电话也有要求和标准,与那种草率的接听相比,这样的电话接听工作量无形中就大了很多。记得有一天我跟小李老师闲聊时,她告诉我有一次下午4:00她到办公室,到5点多的一个多小时里,一直不停地接听座机和手机,没有中断,一直听到两个耳朵疼痛为止。来电咨询多,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在不断提升,家长对就读我校越来越感兴趣了。

第二个:拥有双卡生(即户籍和房产都在本学区内的)的学生极度暴增。以往三届招收的学生中,真正拥有双卡生的学生并不多,最少的一年还不到10名,但今年双卡生的人数可以说是极度暴增,比以往最多的去年增加了整整4倍。中午听到这个信息时,我是既喜又忧。喜的是这样的状况说明老百姓对我校越来越认同,学校的社会声誉在逐步提升,本学区内择校到外面的生源越来越少;忧的是双卡生的数量远远超过我事先的预测,最终导致教导处准备的登记表在报名时不够用而多次重印。

第三个:要求择校的学生增加多了。与上几届相比,今年要求来校择校入读的孩子更多了,但看起来今年这方面孩子的满足程度将会大大削弱,因为本学区内的学生都已经开始进入饱和状态。再加上街道教辅室可能还会分配在其点上集中报名的部分生源到我校,最终的形势是学校的新生将会大大爆满,甚至有崩盘的危险存在。

昨天报名结束后,我们一干参与报名服务工作的老师都很兴奋,尤其是第一批和我一起进校的老师更是感到兴奋和幸福。其中小范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第一年报名时间是5月19日、20日两天,这两天时间里我们是望眼欲穿,如坐针毡,左等右等,加上外来人口子女报名算在一起,总共才60名左右,当时的我们一直在担心,这个开学到底怎么办啊,招不到学生那可怎么办啊。小李老师说:当时打电话给家长去咨询是否就读我们学校时,好像是去求他们一样,那种听电话时难受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上周六,应本小区所在的幼儿园要求,我为该幼儿园的大班家长做了一个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讲座。我向各位家长介绍了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应该开始强调养成的五个习惯,同时还顺便向这些家长们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基本情况,讲座结束后,有不少家长与我交流了入学方面的情况,其中还有几个有心的家长,还要去了我讲座的课件。今天,我意外地收到了其中一位家长的回信,看后蛮感动的:感谢您的精彩分享,自昨天听了您的教育理念及对学校的介绍,我和我先生一直在感叹,真幸运!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校长,我们的女儿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理念中接受教育和成长,从您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东湖小学其他教师的职业素质,希望这样的理念能够一直陪伴着我们一家人成长。再次谢谢您的分享!

是啊,短短三年时间,学校从开办时的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到如今的生源充足、爆满,这其中固然有多重因素,但我想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我们的老师为此付出了他们的真诚、爱心、用心,他们没有放弃一个孩子,他们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扎扎实实地让孩子们享受着每一天学习的快乐。“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所新学校最终能否真正站住脚,取得家长的认同,取得社会的好声誉,我想关键就是看老师们是如何付出的。但随着生源的迅速增长,原先如坐针毡的无生源痛苦逐渐演变成无法满足让所有想入学孩子都能入学的另一类痛苦,我常常跟同事和老师们自嘲:这是幸福的痛苦。不管是痛苦的痛苦还是幸福的痛苦,人生就是一个字:凡(或者烦),不管什么程度都会享受到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压力,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永远无法回避。让我和我的老师们享受这无法回避的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