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059

第59章 学校图书室建设工作回顾

2010年5月19日

也许是受我自己爱看书这种下意识的影响吧,在筹办现在这所学校时,虽然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室用于图书室的建设,但我还是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挖”出了一个融藏书、学生阅览、教工阅览、电子阅览等多室混合的一体化、开放式的图书室,这个室的总面积只有120平方米,绝对是一个袖珍图书室。

“挖”出了这个图书室后,为了让它能真正在我们的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让它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场所之一,对它如何进行建设和装修成为我那一段时间里苦苦思索的主要内容。同时,为了让图书室的建设工作能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序地进行,我还特意申请了一个课题《构建图书室优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庆幸的是这个课题最后被立为浙江省教育装备科学规划2008年度研究课题(编号:ZB08-045)。当时我提出开展这个课题研究的宗旨是:通过制定以方便师生和资源共享为依据、符合学校特点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努力做好符合图书室特点的优化的软硬件建设,使图书室的硬件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做到美观和实用的完美结合,使图书室的功能得到最大量的释放,使图书室的作用能真正得到落实,为师生的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实际的研究措施中,我提出了三个目标:使图书室成为弥漫书香的场所,使图书室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使图书室成为师生心灵旅行的驿站。比如在“使图书室成为书香弥漫的场所”这一点建设中,我们主要通过了“做到主题突出、巧用图案色彩和精选标语内容”等三个措施,使图书室在建设时能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单一性,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图书室成为诗意流淌的场所,让师生走进图书室,就感到如同融入了诗境、步入了画卷。

经过一个学期的准备和建设,学校图书室于2008年底正式宣告装修完成。在完成了装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把图书室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好“内容补充”工作,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书籍的购买和管理软件的采购。在书籍采购中,我要求总务处和教导处一定要把好关,不要贪图方便,买套书,一定要针对我们孩子的实际情况,逐年增加适合孩子阅读的各种类型的书,比如一年级时我们着重采购的是绘本,同时在采购时还要求他们复本不能超过5本,以保证图书种类及涉及面。管理软件我们与宁大教授合作量身定做了一套专用软件,通过这套软件,我们的家长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到底读了什么书,读了几本书,读书的进度怎样等等,而且到学期结束时,我们还能为每个孩子统计出他的读书成绩单等等。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我们这个袖珍图书室目前已拥有1.8万册书,生均达到了42.5册,远远超过了一般学校的配置量,而且更可喜的是这些书都是很新的,档次高的。可以说,这个图书室的整个装饰、建设、完善,我都是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在逐条逐项落实的,完全是在课题构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我一直在奉行的宗旨:课题研究绝不是走过场,课题研究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最直接的服务,课题研究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优化和有效。

本学期初,区仪器站提出了创建示范图书室的要求,知道这个信息后我们立刻提出了申报,我的原意是借这次申报把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提升品位,更进一步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创建工作发现目前图书室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导处的简单准备后,昨天我们迎来了评估组的专家们,将近半天的评估,除了听学校的工作汇报外,专家们还专门深入到图书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另外还非常有心地看了学校的教室、图书角等。评估结束后,专家组在反馈中给了我们学校这样一些评价:总体感觉较好,强调应用,图书室的建设有思路,领导对图书室的建设很重视。他们还特别提到了我们学校图书室的内涵好:精致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真正做到了“三极联动”即图书室、教室的图书角和校园的图书角一起运作,还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另外,他们还特意提到了我们的过期杂志装订工作非常规范,很有特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们也指出了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硬件有差距,软件要整合,新书要推介,工具书的数量和种类还有欠缺等。

这一次的创建工作使我更清楚了下一步学校图书室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待与教导处商量理出思路后,下学期将对图书室工作进行一次优化整改,使图书室真正成为师生们心灵旅行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