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牛蛙
15756500000008

第8章 饲养牛蛙的模式(3)

此法对体重25克以上的蛙尤为合适。每人每小时可填喂350只蛙左右。

因蛙的胃容量大,咽部也宽阔,故每次填喂量可超过常规投喂量的2~3倍,可达蛙体重的20%左右。每隔2~3天填喂1次。

三、放养管理

因填鸭式养蛙无需另投喂饲料,因此对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有水陆场所供栖息即可。放养密度一般为100~200只(每平方米水面)。因蛙排泄量大,应勤换池水,每3~5天换1次,有条件的;最好保持微流水。

(第十节)温室增温养蛙

牛蛙冬季增温养殖是在冬季人工控温的环境中牛蛙能正常生长的一种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益的牛蛙饲养方式。冬季增温养殖打破了冬季低温限制,延长了牛蛙生长期,缩短了生产周期,且能降低牛蛙的越冬死亡率。

一、温室和蛙池

冬季牛蛙养殖主要依靠加热保温、温室保温。新修的温室一定要进行保温、保水和养蛙试验,确定温室完全合格后,再投放蛙种。旧温室用石灰水把室内全部粉刷1次,并进行消毒,地面用清水洗净,再用2%的臭药水或氢氧化钠喷洒消毒1次。

蛙池底部及四周要用水泥混凝土浇制,池底及四周不能漏水。为了便于排污及沉淀物,出口应略低一点,蛙池灌水深度一般5~10厘米,浅水处池底刚好露出水面,深水处以浸没牛蛙腿部、露出牛蛙头部为宜。

人工加温的方法有水体加温和室内空气加温两种。水体加温的方法主要有电热器加温和锅炉加温。常用的电热器为电热线和电热板。每平方米需40~50瓦的电热器。电热加温耗电量较大,只适用于小规模养殖加温用。在大规模生产中多采用锅炉加温。使用锅炉加温,可以直接将温水或蒸气通入池水中,也可以使热水(40~60℃)通过铺设于池底的热水管,散热于水中。池水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2~28℃。室内空气加温最常用的有煤炉加温法,采用烟道或壁炉提高室内温度,但应注意适当通风,以防因煤气中毒而引起蛙的死亡。为了不使室内产生雾气,气温应高于水温1~2℃。灶火的大小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增减。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地下温泉或工厂排出的废热水作热源。值得注意的是,工厂排出的有毒废水不能直接进入蛙池,应由管道引入室内,将室温提高,以免引起牛蛙中毒死亡。

二、蛙种放养

人工温室养殖放养的幼蛙只重30~50克,并且已驯食过,每平方米面积放养100只左右;养成蛙只重300克,每平方米面积饲养35只左右。

三、饲养管理

在温室中养牛蛙的饲料一般是以膨化颗粒饵料和淡干鱼为主,也可以利用冬季干鱼池所提供的大量野杂鱼饲喂。牛蛙在温室内白天和晚上都能摄食,为了提高饵料的利用效果,减少浪费,投喂应坚持量少次多的投饵原则。一般每天可投4~5次,每次投喂量为饱食量的70%~80%,切忌饱喂。投喂时,对不合群的个体要适当给予照顾。

室内加温养殖,牛蛙新陈代谢旺盛,排粪量大,水质易污染,因此应坚持每天换水1次,换水时,新水应先行预热,尽量使新水与池水温度一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深井水,利用温度较高的深层地下水,以节约能源。

因人工温室养殖的牛蛙密度大,应经常检查室内的气温和水温,使温度保持在15℃以上,最好在22~28℃。切忌温度骤升骤降或低于15℃,否则会导致牛蛙不适应或大量冻死。人工温室内空气不通畅、温度高、湿度大、牛蛙密度高,容易导致牛蛙的霉菌病和细菌病,一旦发病则相互传染很快。因此,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搞好卫生防疫工作,一旦发现病蛙、死蛙,应及早隔离、诊断、治疗和处理。

(第十一节)牛蛙冬季塑料大棚养殖技术

利用塑料大棚冬季养殖牛蛙,牛蛙成活率均达到95%,大棚养殖期间,牛蛙增重率均超过150%,效益可观。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适时建好塑料大棚养殖池

10月上旬即可建造设施。首先选定养殖池,以深挖的土池为好,冬季能蓄水1米左右;池子为长方形,东西宽南北长;面积宜小不宜大,几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最好;坡度宜小,可迫使牛蛙上食台取食。池内设若干个食台,有规则地排列成两行。为方便安装和管理,食台应做成同一规格的长方形,四周用木框、底部用尼龙网做成,边高3~4厘米,食台两行中间架设一小木桥,供人在棚内行走、投饵、清扫食台、泼洒药物。池上用一粗楠竹搭成脊梁,呈南北向,居池中央,高出地面15米;脊梁上排列一些长度宽度都相等的竹片,间距05米,整片弓成弧形,两头插入泥土,中间固定在脊梁上;竹片上面覆盖无滴塑料薄膜,薄膜边缘用泥土封死,仅在南面留一小门,可关闭。依此操作再加一层薄膜,两层间距10~20厘米,做成双层塑料膜大棚。另外,大棚养殖池附近需有一与养殖池容水量相当的水质调节池。多个大棚养殖池只需一个水质调节池。

二、养殖池使用前严格消毒

棚内清池宜采用带水消毒,具体做法是:先将池内灌满水,使池坡、食台、木桥等设施全部浸泡在水中,然后全池泼洒2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75毫克/升的漂白粉,将大棚封闭2~3天后,彻底换水,使水深以食台底部有1~2厘米浸在水中。3天后大棚养殖池可投入便用。

三、牛蛙入池时认真挑选

进入大棚的牛蛙应无病无伤,体质肥壮,精神活跃。凡是外表有伤痕或异样红斑的蛙坚决不能入池;外表完好,但精神不振或体质瘦弱的蛙也应当淘汰。

挑选出的好蛙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后方可入池。一个池中必须投放同一规格的牛蛙。投放的密度: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100~200只,50~100克的蛙每平方米100~150只,100克以上的蛙每平方米50~100只。其中以100~250克的蛙入池养殖,效益最好。

四、投喂优质饵料

大棚内的牛蛙以投喂活的鱼虾为最好。冬季随着太阳光照的强弱,棚内的气温有高有低,牛蛙取食一般都在光照较强的晴暖白天。12月至第二年2月,入棚投活饵1次,可供牛蛙随时任意取食几天。活鱼虾投喂前用4%的食盐水浸泡杀菌,时间以鱼虾不死为限。

五、池水及温度调节要管理好

冬季大棚内温度一般比棚外高出5~15℃。10、11月份和第2年的3、4月份,当外界气温超过18℃时,应敞开大棚两头通气,上午11时许敞开,下午3时许关闭。因牛蛙属两栖动物,对水质的要求比一般鱼类低,因而大棚内的池水无须经常换,每月平均换水1次即可。换水应选在太阳光照较强的晴暖白天,先敞开大棚门散热,使棚内的气温、水温与外界接近,等到下午3时许再将水质调节池内一周前用药物消毒灭菌过的水换进。

六、做好病害的预防

假若能按要求采取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措施,棚内牛蛙一般很少生病;但若消毒不严或关键期管理欠佳,牛蛙也会患一些病。最常见的是腐皮病,流行时间在10、11月和第2年的3、4月棚内水温达20℃左右时。每半月应向池内尤其是食台上泼撒漂白粉或生石灰1次。

(第十二节)利用蔬菜大棚早繁牛蛙

牛蛙是变温动物,在淮河以北地区每年有3~4个月的冬眠期,影响其生长。根据牛蛙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蔬菜大棚冬季温度较高的特点,把亲蛙放入蔬菜大棚内,冬季蔬菜大棚内的温度能保持在15℃以上,井水的水温在16~17℃,牛蛙在这样的温度下能正常吃食、活动,使牛蛙的生殖腺和性细胞得以发育成熟。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提早1个月繁殖。同时,蔬菜大棚内的蔬菜及场所,为牛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栖息环境,满棚的绿色给牛蛙一个“春天”来临的感觉;而牛蛙又具有捕食昆虫的习性,能减少或消灭蔬菜上的害虫,无需药物治虫降低了蔬菜生产成本,使蔬菜丰产丰收。

一、蔬菜大棚

面积1亩左右,上面覆盖双层无滴塑料薄膜。大棚内种植芹菜,并有水井一眼。用麦草或稻草做成草帘,冬天天气晴好时,每天下午4点将草帘盖在大棚上面,次日上午9点掀掉,起到保温作用。

二、蛙池

(1)亲蛙池兼产卵池。

面积20平方米,位于大棚中央,池深15米,坡度1∶25,池内有移植的水花生、水葫芦。亲蛙放养前20天用20毫克/升漂白粉清池消毒。

(2)孵化池。

在产卵池旁边,面积4平方米,池深06米。

两池均为土池。

三、亲蛙的选择

在秋季商品蛙中,选择体重在500克左右,两龄以上,性成熟较好的牛蛙10组作为亲蛙,雌、雄比为1∶1。10月中旬(气温18℃左右)将亲蛙放入准备好的大棚内。

四、日常投喂及管理

10月中旬亲蛙进入大棚到11月中旬,以及3月以后,大棚内气温、水温都比较高,牛蛙摄食旺盛,每天定时投喂两次,以膨化颗粒料为主,搭配小干鱼、蚕蛹、蚯蚓等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与8~9月份相同,将饲料投在饲料盘上。11月中旬到2月底,每天中午时间投喂1次,根据当时的气温、水温状况,投喂量以吃完略有剩余为宜。

亲蛙进入大棚后,除正常进行蔬菜的管理外,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天坚持巡池,做好养殖中各种环境因子的记录;定期用10毫克/升生石灰水对蛙池进行消毒。

五、孵化

在2月下旬将孵化池用20毫克/升漂白粉进行消毒。待亲蛙产卵后,将蛙卵捞出放入孵化池,让其自然孵化。

牛蛙进入大棚后到11月中旬,这期间大棚内的气温在20~28℃,水温在20℃以上,牛蛙吃食、活动旺盛;11月中旬到2月底,大棚内最低气温为15℃,最低水温也保持在15℃,牛蛙仍能正常吃食、活动;3月中旬大棚内的气温回升,牛蛙吃食、活动开始旺盛,并有雄蛙开始鸣叫,3月下旬即可发现蛙卵;4月上旬,大棚内气温在20~30℃,水温升至20~26℃,雌蛙开始大量产卵。

通常棚外牛蛙3月底苏醒,并逐渐恢复正常活动,4月底开始产卵,与大棚内的牛蛙相比晚1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