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15761400000019

第19章 做一个敢于挑战人生的人

要想成功,就必须敢于挑战。创造人生奇迹的人,无一不是那些肯动脑筋敢冒风险的人,他们愿意迎接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他们以挑战为乐趣。

成功者的辉煌,不仅在于征服世界,更在于战胜自己。

向自己挑战,毕竟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地拿出勇气,向自己的自满挑战,向自己的成功挑战,这样才能走向人生成功的巅峰。

一位身高只有1.45米,体重仅43公斤的小姑娘,两腿粗壮,矮胖敦实,在第23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她骑在别人的脖子上,兴高采烈,在欢乐的人流中,进入了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她的风姿激起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人们认出了这位脸上浮着笑容的运动员就是第一次参加世界性大赛的美国体操运动员雷顿。在这后奥运会,她以挑战者的信心、勇气和实力,力挫群芳,最终登上了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的宝座。当时只有16岁。

雷顿出生在美国东部西弗吉尼亚州的费尔蒙特市。父亲曾是西弗吉尼亚大学篮球队的队长,获得过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亚军。3个哥哥分别是大学和中学棒球队的队员,姐姐参加过全美体操锦标赛。妈妈是个体育迷,每逢家里有人参加比赛,她就率领全家到场助威,整个家庭体育气氛很浓。

雷顿不到1岁就会走路,自小淘气,天生的男孩子性格,到处惹事。7岁那年,母亲送她到当地的一所体操学校学习芭蕾和杂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却对体操发生了兴趣。从此,她在体操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起初,雷顿的教练拉法洛斯克教会了她掌握一些体操的基本技术,接着,素质出众的雷顿开始练习难度较高的动作,但终因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与当时美国的优秀体操选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冠军小传

雷顿,女,1968年出生,美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她克服了身体条件的劣势,积极努力,挑战自我,在第23届奥运会上力挫群芳,登上了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的宝座。

1981年,原罗马尼亚体操队主教练卡罗利到美国定居,这位曾经培养出科马内奇等世界超一流选手的超级教练在美国有关方面的资助下,在休斯敦建立起设备先进的体操训练中心。当时,13岁的雷顿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操选手苦于没有好教练,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她告别了父母,远离家乡来到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郊区,寄住在他人家里进入卡罗利的体操班学习。

小雷顿开始了新的生活,训练是艰苦的。每星期7天全部训练,没有休息日。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每次训练要完成8~10套高难度动作,还得用一半的时间在室外进行越野跑等发展身体素质,然后再进体育馆进行体操训练。由于训练量大,她经常感到疲劳,晚上睡觉有好几次做噩梦而从床上滚到地上。卡罗利教练是位严师,他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条件而编排切合实际的动作。雷顿力量足,弹跳好,卡罗利用很多时间安排她练习跳马和自由体操,使这两个项目成为雷顿的强项。

进入奥林匹克年,雷顿加快了训练的步伐,增加了运动量,在动作难度上狠下功夫,以致有些高难动作惊险得连观众都不敢看。这位力量型的体操选手在跳马的助跑中简直是在飞,她的双腿好像装上了弹簧,最后落地却又纹丝不动。

小雷顿在挑战自我中升华了人生,在挑战强手中跨越了巅峰。

雅典奥运会上,优秀的中国奥运健儿表现得极为出色,接二连三夺金摘银。当记者采访金牌获得者时,这些冠军的一致回答是:要战胜对方,就要先战胜自己,不断地向自己挑战,向自己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挑战。

向自己挑战,讲得太好了。总结奥运冠军的人生之路,“向自己挑战”确实是他们的一大共同特点。

奥运冠军告诉您

要战胜对方,就要先战胜自己,不断地向自己挑战。

多一次挑战,就会使你的生命多一点亮丽,不断迎接挑战的人生轰轰烈烈,色彩斑斓。

作为一个有目标的人,要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所谓的“不可能”挑战。成功者们往往有强烈的变革精神:他们总是提出种种不同凡响的新的设想;他们不愿墨守成规;他们对新生事物和未来趋势极为敏感;他们不得不在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应战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机遇。

当然,挑战也要从实际出发,它是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挑战与自信密不可分。你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对希望的前景越有信心,也就更愿意去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