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15761400000079

第79章 自主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人生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才能不断成长,也只有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维持自己的不断进步。

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银行每天早晨向你的账号拨款8.64万元,你在这一天内可以随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用途也没有任何规定,条件只有一个:用剩的钱不能留到第二天再用,也不能节余归己。前一天的钱你用光也好,分文不花也好,第二天你又有8.64万元了。

处于这种境况,你会怎么办呢?或许你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很快想出办法把每天的钱花光。但如果你是精明人,你会把每天的钱用于投资。从长远来看这投资会使你得到更多的回报。

不论你认识到也好,认识不到也好,其实你每天都面临上述的境况。那家“银行”就是时间。你每天得到8.64万秒钟,随便你怎么利用。这些时间你如不利用,最后也不会回来。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精明的人,你就应当学会用时间为自己“投资”,也就是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求学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轻松的时光,也是“充电”的最佳时机。但离开学校以后,该如何进一步给自己“充电”呢?

奥运冠军们给出的建议就是“自主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自主学习”是从学校里出来后,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实力,而随着时代的步伐掌握原来尚没有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

冠军小传

肖海亮,男,1977年出生,中国跳水运动员。曾在一系列跳水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跳水男子跳板双人金牌。

湖北省跳水学校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英东游泳跳水馆的院内。每天早晨,队员们都要去市里的一所小学上文化课。在队员们去上文化课的同时,每周有两个上午,肖海亮还特别要到英语老师那里去学英语口语。

运动员经常要到国外比赛,如果不懂点英语要想听懂裁判员所说的话,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肖海亮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出国参赛时的情景。他说:“我第一次出去是9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简直是什么都不懂,连‘OK’都不知道,90年代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出去比赛的时候,基本上什么都听不懂,我的教练就跟我说,你什么也别管,就站在板上,等听到你的名字,然后听到吹哨的时候,你就跳吧。所以说那个时候就觉得,应该要学点外语才行。”

好学的肖海亮不但中文好,英文也顶呱呱,退役后成了一名“文武双全”的体育记者。

奥运冠军告诉您

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京奥运会,我每天都在为之奋斗。

学习,是每天的任务。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一松懈,别人很快就会超过你,而你要“撵”上去不仅很辛苦,而且因为人家也在不断进步,以至于你想赶超也几乎不可能。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给自己安排“课程”和“课本”。这里的“课本”并不是指现成的书籍,而是完全结合自身实际来设计的学习计划。一方面要把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和目标作为选择“课程”的依据,从而确定“专业课程”。例如想做企业老板,就要把经营管理和财务作为主要课程;想成为专业技术主管,不仅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等等。另一方面就是要把锻炼自己做人的品质,以及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当作学习的目标,因为,这是“公共课”,而且是最关键的。

自主学习的课堂在哪里?“课堂”就是社会,具体而言就是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所接触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同事、下级还是领导,都是自己的老师。

经常“充电”,多学些知识,可以充实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品位,时间一长,优势自然就会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