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主义的表现——爱祖国的山水,爱家乡的美丽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历史传统、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这种传统、这种精神,概括起来说,有这样几个共同表现:“一、不畏艰险,世代相承地开发祖国的自然资源,改造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为人类文明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二、反对民族的分裂和国家的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一旦发生分裂,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爱国力量为就尽快结束这种不幸的局面而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三、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奋起反抗,直到彻底战胜侵略者,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四、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维护祖国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前进。”五、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追求世界的安宁与和睦。
以上五种表现已说明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下面仅就爱国、爱家作一分析。
众所周知,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始终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母亲,祖国,这是一个最亲切、最庄严、最神圣的字眼。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不主张爱国,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最伟大、最真挚、最崇高的思想感情!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祖国的内涵丰富深广,它不仅包含自己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地物产、山川河流、森林矿藏、道路疆域,而且还包含着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因此可以说,祖国就是人们自己及其祖先所在的那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作为这些环境的主体的人民群众。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内涵。爱国主义的各种表现更是史不绝书,人们不仅满腔热情地赞美自己的祖国,勤勤恳恳地建设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在很长时间内领先于世界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而且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勇敢顽强的精神,不屈不挠地与国内反动统治者和腐朽势力进行斗争,奋不顾身地抵御外来民族的侵略,反抗外来民族的压迫,谱写出一曲曲高亢激越的爱国主义颂歌。
清理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首先萌生于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依恋。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祖国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敞开宽大的胸脯,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着她的儿女们。
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融进了整个民族的生命,也寄托着民族的理想。我国古代的诗人们,无不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一往情深。那些凝聚着他们真情实感的美好诗句,唱出了中华民族对于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崇敬的赤子之情。歌唱名山大川就是典型。中国诗集里歌颂和赞美祖国秀美山川的诗歌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景色壮丽,气势磅礴,很早就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的浪漫诗句和丰富联想,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诗圣杜甫的《望岳》更是描写泰山的千古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没有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怎么能够写出如此情深意长、撼人心魄的不朽杰作!是啊,泰山是那样雄伟,看到它,胸中自然会涌起一股豪迈的情感,从它身上,可以感悟到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人们赞美华山:“莲花五千仞,灵孕自洪蒙。每变风云色,能参造化工。”“倚杖高台万里秋,山川元气共沉浮。”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国山水的深厚感情,而且表现出他们敢于藐视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除东西二岳外,南岳衡山的秀丽,北岳恒山的敦厚,中岳嵩山的清峻,无不受到人们的深情热爱和一致赞美。中国的名山,自然远不止五岳。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天台山、普陀山,山西的五台山,湖北的武当山,福建的武夷山,广东的西樵山,辽宁的千山等等,也都享有盛名。人们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峨眉山的月色又是那样迷人:“峨眉山水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天台山畔的天姥山也与众不同:“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其“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奇景,真令人神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安徽黄山,更是集五岳名山之精华,黄山七十二峰千姿百态,奇秀峻险,异彩纷呈,被称为“黄山四绝”的云海、怪石、奇松、温泉,增添了黄山的魅力,山上一年之中近的时间有云雾,忽而银浪滚滚,忽而轻纱飘拂,忽而云缠峰腰,忽而日照半壁,游人置身山中,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恍若梦幻,飘然欲仙。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祖国的名山是美丽的,祖国的大川同样是美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对黄河、长江的歌颂,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自己文明发祥地的无限眷恋和无比热爱。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令人敬畏,更令人爱戴。万里长江,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即如长江三峡,就曾牵动过无数人的情怀。三峡不仅地势险峻,江水湍激,而且周围群峰耸立,美不胜收。沿途的白帝城、高唐观、昭君村、屈原宅等名胜古迹,令人神往。古往今来,不知留下了多少赞美三峡的诗句。李白的《上三峡》,杜甫的《滟额堆》、《白帝城最高楼》,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峡》,刘禹锡的《巫山神女庙》,李贺的《巫山高》,陆游的《三峡歌》等等,便是这些诗歌的代表。人们惊叹这里山水的壮美更迷恋于发生在这里的美丽故事与传说,从中领悟到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绝不限于名山大川,凡是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凡是祖国的美丽土地,人们无不给予热情的赞美。如“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的定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终南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蜀道,以及“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的湘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汉江,“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的钱塘江等等。谢灵运《登池上楼》写永嘉风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王维《山居秋暝》写辋川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些都表现出对祖国的山水草木的由衷热爱。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祖国的山水,祖国的人民,成了每一个炎黄子孙永远不可忘怀的最神圣的事物和最美好的记忆,他们的心总是与祖国的山水紧紧相连,与家乡的人民梦系魂牵。正是这种感情,成为爱国主义的最自然、最真挚、最坚实、最深厚的基础。二、团结御辱,保卫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眷恋故乡的山水,必然会形成鲜明的民族意识和深厚的爱国情感。正因为如此,当祖国的山河遭受外来侵略者的蹂躏,当自己的民族遭受外来民族压迫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总是奋不顾身地起来反抗。“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民族及其政权在遭受外来民族压迫时,总是会出现一批以身许国、坚决抵抗的民族英雄,成为各个民族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