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15769700000009

第9章 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5)

电子邮件和适时参考咨询(在线聊天、共同浏览等)的方便性很容易导致咨询请求量急剧增加,咨询人员也经常遇到因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和可利用资源的不足而不能解答的问题,而且由于受人员限制,单个图书馆和咨询机构实际很难做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从另一角度来说,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参考咨询服务,但其服务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一对多方式。面对信息需求和信息资源异彩纷呈、学科交叉、地域差异、语言类别、文化历史背景不同的复杂情况,单个图书馆或咨询机构在提供咨询服务时未免会感到势单力薄、困难重重,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深度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更好地满足数字化信息环境下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应运而生。

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也称协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它充分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协同支持工作(CSCW)的研究成果,在Internet上建立协同的咨询系统。具体地说,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就是由多个图书馆或咨询机构建立起协作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的信息资源特色和人力优势,并协调服务时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协同整合力量和各图书馆及咨询机构的人力、设备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整个图书馆和参考咨询机构信息服务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共享

人力是一种资源,它当然具有资源的基本特征。资源需要开发和管理;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和可测量性;资源一般可以与占有者分离,可以独立存在。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共享性、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和独立存在性,以及需要管理和有效配置等特性。并且它还处于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状态中,是一种物质与能量相结合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特殊性,科学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并使其永不枯竭。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新世纪的图书馆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图书馆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对竞争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操作和控制能力,而人力资源共享是图书馆赖以持续提高这些能力的基石。图书馆人力资源共享是完成物力资源共享的保证。自上世纪50年代开展资源共享活动以来,我国图书馆界许多大型的协作项目,如编制图书分类法、编制汉语主题词表、编制联合目录、集中编目等,都集中了各类型图书馆的优秀人才,通过人力资源的合作才完成的。所以,人力资源共享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书馆人力资源是一个并不张扬但又渗透到每一个细微环节的系统,平静地为整个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注入知识资源,它的神经元细胞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人力资源可以协助图书馆不断获取增强能量的最新方法和最佳途径,并逐步将阶段性的发展积累为成果。

图书馆人力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方式,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活动,从人的智力和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一个过程。人力资源共享可能是投资最小,获利最大的办法之一。图书馆人力资源共享应是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创造图书馆服务利益为目标,将人力看做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模式就是“以事就人”,以人为主,旨在人适其所、人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早期图书馆的联机编目、编制联合目录、成立协调订购中心等等都是人力资源共享的具体表现。只不过受人们认识和当时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源共享的范围很小,程度不深,效益不高。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共享处于较好的发展环境,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合作项目、合作数字参考服务、友好协作服务等都发展迅速。如美国合作参考服务就是跨国的人力资源共享,虚拟参考台是美国跨行业的专家资源共享,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是中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

(五)设备资源共享

图书馆可实行共享的信息设备资源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通信线路或设备、大容量存储器、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共享设备资源可以节约大量开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这些设备,一个馆单独使用,常常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如果采取设备共享,则能充分地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节省资金,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合作的成员馆可以共同使用一套服务器及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软件、硬件设备与馆藏书目信息的集中共享。其次,随着图书馆各类电子文献量的日益增多,TB级网络存储设备已成为解决海量数字信息资源存取的必要硬件设备,许多小型馆或经费比较紧张的图书馆在投资建设本馆的网络资源存储系统时,往往会存在资金不足或建成的硬件设备利用率低下、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合作的多个成员馆(一般是地域相近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共建共享方式使用一套网络存储系统,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特征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表现为以下几大特征:

(一)正规化

现代图书馆合作必须由特定的管理职能机构加以协调管理,而不能通过松散的组织方式实现,标准化、正规化是这种合作的基础。

(二)网络化

现代图书馆合作的物质前提是图书馆网络化。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是现代图书馆合作的技术基础,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没有数字信息的大量产生和广泛、快速的传递,图书馆之间就无法进行大量的信息沟通,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合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三)广泛化

现代图书馆合作的活动内容已扩大到图书馆活动的各个领域,图书馆最初的合作领域是联合编目,现在已经扩展到采购、检索、流通、开发、存储、人员培训等各个领域。

(四)商业化

当前图书馆合作的很多领域日益商业化,商业化包括两种含义:第一,当今图书馆合作组织的很多工作都在商业化的基础上开展,如成员馆从网络中心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中下载数据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同样,成员馆将自己的编目成果上传给网络中心图书馆也会得到一定的报酬。第二,以前的图书馆合作领域,现在已有很多商业机构参与,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编目公司,将编目成果卖给图书馆;传统印刷型的文献传递也仍然要通过商业传递机构进行,商业机构能够参与进来的原因,一是由于费用低,二是因为质量高。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即现代图书馆并不需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所有工作,只要完成核心工作或最有竞争优势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余的工作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让社会上的其他机构完成,这样可以节省现代图书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于最有优势的领域。

(五)法律环境复杂化

当前图书馆合作的法律环境越来越复杂,以前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没有法律障碍,图书馆可以避免许多版权争执,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尤其是电子出版物的增长,使得出版当局对版权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图书馆之间传递电子文献会出现很多版权问题。

(第四节)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的核心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的核心是资源共建与共享。资源共建与共享是图书馆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的前提,共享是图书馆力争达到的目标,而共建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工作过程。资源共建应该发生在图书馆文献的采购、加工、储存、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上。在观念上,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个别图书馆如何认识自己在网络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技术上,它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数字化文献资源如何建设。资源共享是在资源共建的基础上,图书馆之间相互利用资源。在观念上,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图书馆之间如何有效地利用相互的资源,如何认识建设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技术上,它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数字信息如何进行远程传递。现代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牢固树立合作思想,充分认识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明确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明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一、树立合作观念,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重心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合作共享的观念,时刻牢记自己是网络中的一分子,要从网络的整体利益出发,承担起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义务。信息资源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权威机构的协调,统一规划、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大而全”等价值观念。做好标准化工作,共同制定馆藏发展标准、信息处理标准、联合目录编制的标准、数据库建设的标准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同时,图书馆要认识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图书馆对网络环境下开展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资源建设,只希望共享,而不愿意共建;片面强调信息网络的作用,只重视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的投入,而忽视文献资源的投入,主观上希望以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替代整体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需要提高对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认识,正确处理共建与共享的关系,必须根据服务对象所需的文献信息划分出哪些文献可以通过文献信息网络直接获取,哪些文献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或复制的方式获取,哪些文献则必须通过订购的方式获取。只有在不断提高本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程度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并形成本地区、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实现资源共享。

二、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从用户的需求入手,用户需要什么,图书馆就提供什么,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尽管从实践上来说,图书馆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信息需求,但应保证图书馆中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是用户所需要的,没有需求的信息资源不管看上去有多么重要,图书馆都不应将其考虑在本馆的信息资源体系中。图书馆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图书文献使用的效率、读者的需求意向,或通过读者联谊会、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对文献入藏效果实施科学反馈,建立起有效的文献入藏动态调整机制。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用户,不仅包括一般的读者,还应包括当地的政府及其他社会机构。因此,新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也要符合当地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应通过各种社会调查、座谈或信息服务效果评估,分析政府和一般社会机构的信息需求,建立起相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二)共享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