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12

第12章 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管理起来,也比以前困难得多,尤其是面对孩子的任性,真的很让大人头疼。所谓任性,是指孩子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有一个孩子,集全家宠爱于一身,所以,他是幸福的。一次,妈妈带他去亲戚家玩,亲戚给了他一张贴画,他很喜欢,因为他妈妈从没有给他买过贴画。回到家里,他突然发现捏在手里的贴画不见了。于是他大哭起来,他不听父母的哄劝,他就是要那张贴画,他甚至赖在地上不起来。爷爷奶奶看着心疼,于是全家出动,沿着回来的路找去。可是差不多已经找到亲戚家的门口了,还是没有找到那张贴画,跟在后面的孩子便又哭得死去活来,妈妈只好硬着头皮问亲戚又要了一张贴画。

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但是被拒绝了,这次,他不再哭闹,也不再赖在地上不起来,而是想到了自杀……在医院的急救室里,父母哭着哀求他:“好女孩多的是,你怎么可以轻易自寻短见呢?你的路还很长呀!”他恨恨地说:“我就想要她!”

是的,从一张贴画开始,那个孩子就被无休无止的溺爱满足着,直至变得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碰钉子,也很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久而久之,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长大后也很难适应社会。

一个小学班主任表示:“现在的孩子真是不敢管,你说他几句,他就哭起来,甚至与老师对着干,有的孩子还找来家长‘训’老师。”接着他讲了两件事:

有一次,班里一个调皮男生把蚂蚱放到前桌女生的笔袋里,女生一拉笔袋,蚂蚱跳出来,女生吓得“哇”一声大叫。当时我正在投入地讲课,我下意识地说了句:“上课,请保持安静!”结果那个女生把书一摔就走了。

还有一次,一个女生没完成作业,我简单地说了她几句,让她把没写的作业补上,全班同学都交了,就差她一本。结果第二天孩子没来上学,家长却来了,说孩子不就是没完成作业吗?也值得批评她?孩子到家眼睛都哭肿了,饭也没吃。还非得让我给孩子道歉,我坚决拒绝,后来家长低声下气地求我说:“我也知道是孩子不对,可我这当妈的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让孩子饿坏了吧?你就说句软话,让孩子上学来吧!”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由于在家里任性惯了,听不得一点儿批评,一点儿不顺着他们来,就受不了,他们太脆弱了。”这位班主任补充道。

心理学家指出,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孩子的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其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就会经不起生活的考验与挫折,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越大的孩子越难教育,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克服孩子任性的品性。对孩子绝不能要什么给什么,百依百顺,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面对孩子任性这一普遍现象,父母要有一个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要想培养出一个品性优秀的孩子,就要坚决纠正孩子的任性心理。

(1)对孩子冷处理

当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管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看到没有人理睬他时,他自己就会感到没趣而做出让步。

(2)精神转移法

当孩子任性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从这一件事上转移开,可让孩子去干点儿别的事情。如:看电视、做游戏,等等,使任性的兴奋得以淡化。如逛商场时,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非要吵着买,而家中已有类似的用品,父母可以说:“那边还有更好看的呢,我们一块去看看。”先把孩子引开,事后耐心教育。相反,当时做父母的要是对孩子大声的训斥、责骂,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大声哭闹,最后做父母的只好妥协。

(3)切忌打骂、迁就

父母对任性孩子的行为矫正要切忌打骂,切忌无休无止的迁就。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对矫正任性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可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心理需求的表现。所以提醒天下所有的父母们,虽然任性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但是不要忽略孩子们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