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晋商之魂:200年老店的昌盛秘诀
15771600000031

第31章 创建经营秩序之信

在与达盛昌的竞争中,当乔致庸取得绝对优势时,打算重拳出击,将其打入“破产”的无底深渊。孙茂才力劝乔致庸:达盛昌违背了诚信第一的信条,以诈行商,可今天我们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日别人仍能以此道对付我们。现在,达盛昌虽然没有别的路可走,但他还可行败战之计,将生意全部顶给另一个比乔家还有实力的商家,回头再和复字号恶斗。并及时提醒乔致庸:眼下包头商界乃整个山西商圈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有一个达盛昌,而在于需要重建秩序,再立诚信第一的商规。希望这样一件大事,由东家来做。

乔致庸也非等闲之辈,他也认识到:商人之间尔虞我诈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以不报家仇,但不能不在包头商界重建诚信第一的秩序。

事隔多年之后,历史却又重演。当马荀死后,景仪自告奋勇出任包头乔家复字号大掌柜。不料想,景仪少年气盛,不遵父亲教诲,他又与达盛昌邱家的少东家邱千里争做起了胡麻油霸盘,结果为邱千里雇凶杀死。当乔致庸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时,他没有以血还血,却亲自去了一趟邱府,和年过百岁的邱天骏见了一面,为儿子带头挑起霸盘生意的事先向邱老东家道歉,重申两家永世不做霸盘之约仍然有效。邱天骏感慨于乔致庸的胸怀,在景仪出殡之日,和儿子邱千里一同披麻戴孝,在坟前发誓永生永世再也不与乔家为仇。

为创建诚信第一的商规、为建立有序的经营环境,乔致庸两次都忍悲收手,放弃个人的恩怨,体现出一个大商家的宽容之信。

市场,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企业就是当中一个。一个市场的成熟与否,这个市场是否正规化、秩序化很大程度取决于组成这个市场的企业。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末传销进入中国,直销一直深受非法传销所累,民众怨声载道,政府有苦难言。有人担心中国直销市场的未来,是因为有些直销企业的违规操作,有些直销企业的不诚信,不负责态度。

但同样是一个直销企业,安利在中国的直销市场上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安利创立于1959年。至今“安利”品牌产品已发展为5大系列、450余种,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2000年度安利的全球销售额为51亿美元,名列《福布斯》全美私人企业排名第39位。

一直以来,安利公司都认为,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是所有商家争取成功的不二法门,但求名求利要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诚信和产品质量,而所有这些都要建立在一个有序的经营环境中。安利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有一个法规组,负责保证产品的成分、包装及其说明都符合美国联邦、州及地方的法律、标准和安全要求。如果在包装上吹得神乎其神,无异于自设陷阱,必将给公司带来官司和经济损失。

每一个加入安利的营业代表首先要学习安利营销人员的“十个严禁事项”:严禁弄虚作假,人为操纵业绩;严禁盲目囤货,破坏市场秩序;严禁利用会议,牟取不当利益;严禁推销非公司核准的商品或辅销资料;严禁抬价、压价,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严禁沿门兜售,骚扰他人生活;严禁夸大失实,损害公司形象;严禁营销人员之间不正当竞争,破坏团队和谐;严禁涉及有关政治、迷信、不道德的话题;严禁轻视其他行业、职业或攻击其他品牌。

1998年4月21日,中国官方颁布传销禁令,安利公司亚太区总裁郑李锦芬当晚便召集其管理层在北京召开会议,定下调子:不慌、不乱、不离、不弃。“要求所有的安利(中国)公司人员保持镇静,承诺公司会出面处理所有问题,我们不会离开,不会放弃在中国的事业。”在那个困难时期,安利没有背离自己的直销商,即使蒙受每个月1000万以上的亏损,也坚持给自己的直销商退货。时至今日,人们对安利的那一举动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这些从安利在中国近几年的业绩即可窥一斑,安利公司1998年在中国的营业额只有3亿元人民币,1999年就上升到了6亿元,而2000年更一跃上升至24亿元,2001年甚至直逼40亿元。2001年,安利广州生产基地的生产线从6条扩大到16条,产品从49种增加到140种。保健食品“纽崔莱”已成为安利在中国经销的四大类产品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

同时,创建有序的经营秩序也体现在安利公司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上。

安利(中国)工厂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从原料的筛选、配方、配料至包装都一丝不苟,严格管理生产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卓越。投产未及一年,即先后获得美国安全检RJ实验室公司(UL)和英国标准协会(BSI)颁发的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安利也是内地日化行业中率先获得该项认证的厂家之一。

在质量保障方面,安利每年要做40万例评估,包括对1250多种原材料、5200种包装材料进行质检。为了进一步拓展亚洲市场,安利的科研人员已把目光转向中草药的营养价值,但他们不人云亦云,而必须独立地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可能有的毒性,还要搞清哪种药材的功效更显著。

安利总部的研发中心有57个实验室,570余名科研人员,配备了顶尖的仪器设备,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保证。中心与75所大学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并在社会上聘请了几百名技术顾问,中心研究人员参加的行业组织就达到85个。目前安利公司已在世界各国拥有380项专利,另有430项专利正在申请。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安利公司对产品质量保障以及新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

靠着“诚信”二字,安利在日渐完善的中国市场一步一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经营秩序。多年来,安利公司一直实行售出商品的“保退”政策,在中国市场上是“30天保退”。安利产品在全球的平均退回率为5%,而在中国市场,因少部分消费者的不规范行为,曾一度达到32%,但安利坚持实行这一政策不动摇。安利在中国市场销售量的急升不能不部分归功于这种聪明的“无形广告”,如没有可靠的产品质量做后盾,没有完善有序的市场规则,谁敢这样做?即使做了,又能坚持多久?

市场经济需要有序经营,而企业是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是否有序,与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的信用有直接的关系。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关系稳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已经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如国家对市场的监管、信息系统的效率以及对失信的惩罚力度等),也有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原因。就企业内部原因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

缺乏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识,企业也没有建立信用风险防范的机制。比如一些企业领导不重视客户信用状况的信息搜集,不愿意在信用管理上投入,甚至对客户的许多重要信息都未了解清楚就匆忙决策。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缺乏沟通协调

一是部门间不能信息共享,没有整体协调机制,致使一些部门不能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整体认识和正确判断。二是部门之间分工不合作,工作不协调。比如销售部门有可能不顾收账是否困难而片面追求订单数量,只求完成销售指标。财务部门可能只重视防范信用风险而忽视销售。

——不掌握客户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企业在接触新客户时,没有资料积累,所能获得的资料信息也非常有限。因此,往往会因判断上的失误,导致选择实力较差的企业。而当企业面对一个能使自己获得较大经济利益的客户时,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又容易放松警惕,一心成交,结果货款两空。

——缺少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缺乏对信用的监控,各部门的工作相互脱节,无法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也无法采用相应的信用政策,结果造成接触上的盲目性,加大了信用风险。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建立和健全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其次,政府要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采取行政手段打击假冒伪劣和各种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