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全虫养殖方式概述
人工饲养全虫的方式很多,小规模的有盆养、池养、小缸养、坑养、箱养,大规模的有大池养、立体架养、房养等。不论哪种养殖方式,基本原则都是模拟全虫的自然生活环境,为全虫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
养全虫可根据各地不同的环境情况,选择室外饲养和室内饲养以及就地因素(全虫舒适的生存环境)饲养均可。
(第二节)室外养殖场的建立
一、选择合适场地
(1)场地。场地要求背风、向阳。一般应在山的南坡即阳面,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建场。
(2)环境条件。通常应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树木要离场地10米以外,避免遮阴或者树根扎入,影响虫窝营建,并要求山场最大坡度不超过40度。
(3)土质。场地的土质应为壤土或沙壤土,以满足全虫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以呈中性或微酸、微碱性为宜。
(4)地势。场地不应在低洼处,要能顺利地排出积水,以免发生水淹虫窝的情况,影响全虫的正常生长发育。
(5)天敌。选场时,应特别注意从空间上避开全虫的天敌,如蚂蚁、老鼠及蛇等。
二、场地的整治
场地选好以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整治,使之符合建场的具体标准。
(1)翻耕细整。将山场翻耕30厘米左右,做成梯田状,并将土层整细、整匀。
(2)清场。清理大小石块、杂草及其草根,以免影响全虫建窝,或者来年杂草复发,影响全虫场正常的光、温及湿度条件。
三、划区布置
一般山场面积超过10米×10米时,即应进行划区。划区的目的在于将大场地分为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修排灌渠道和布置虫窝。
1小区的大小
小区一般为20~50平方米。规格为10米×5米,10米×3米,6米×5米,5米×5米等。
2布局
(1)若全虫场为方形,则布局简单、容易,且整齐美观,矩形小区依次排列。排间留有道路,路旁要有排水沟,道路规格宽1米左右,排内小区直接相连。
(2)若全虫场为三角形或梯形,小区可按“品”字形布局。
(3)若场地为不规则形状,则视情况而定。尽量做到整齐、简明、集中、合理。
四、小区内部设计
饲养场规划完毕后,即着手修建虫窝,然后修建配套设施。正规的养全虫场,虫窝的建造、小区的内部设计都很标准,每个小区自成一体。
(1)全虫窝。这是人工建造的全虫栖居繁育场所,由3块用水泥压制而成的隔板安装在小区的土层中而形成。隔板呈正方形,25厘米×25厘米,厚2~3厘米,每块板上中间留有一方形孔,边长8~9厘米,供全虫上下爬行,方孔四周有16个分室,供全虫居住。安装时,先挖一个30厘米×30厘米的方孔形深坑,深度为30厘米。然后将一块隔板分室槽朝上置于坑底,将板上中间方形孔露出的泥土夯实,安好后进行填土。注意将中间方孔处留出向上的通道,填20厘米厚的土层以后,再安装第二层隔板,再继续填土。表面先盖上一块水泥食物盘(中间带小通道),供投食用,再放置最后一块隔板,并用土填紧,上面盖上水泥盖板(或用三合土凝制),最上面再置放一去底玻璃瓶,供投放种全虫用。至此,虫窝已建成。虫窝在小区中纵横成行排列,行、窝距保持在15厘米左右,纵行每4~5行设一走道,便于管理,另外虫窝最外面靠小区边缘应在20厘米以上。整个小区应平整、踏实,然后再装虫窝。
(2)封闭线。在小区的边界线上,用玻璃板或者塑料薄膜围成。封闭线地上部分应高出15厘米,地下应深埋5厘米左右,接头处要重叠、卡紧,薄膜用支架绷直,下面用泥土压实。封闭线对于防止全虫外逃,防御天敌侵扰,雨水冲刷等都很重要。
(3)排水口。修建小区时,小区向一面稍斜,借以顺利排水。在小区低的一面挖一积水坑,并设排水口。排水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为多个。排水口应离小区封闭线有一定距离,以免破坏其封闭性。
(4)分离滑梯。这是专门用于分离大小全虫,防止大全虫残杀小全虫的一种保护性装置。在封闭线的一角上,挖一方形土坑,坑边上用玻璃围住(高于地面5厘米左右),但留有开口,并在开口处卡放一煤油灯罩或玻璃瓶,小全虫可以爬上玻璃罩面,上顶后自然滑落坑里,从而进行大小全虫分离。
五、饲养场配套设施的建设
(1)饲料昆虫饲养室(区)。正规全虫场应该有自己的饲料培育室(区)。饲料培育室或培育区应建立在全虫场附近,根据各种饲料昆虫的生活习性建设培育室,进行大量培育。
(2)管理人员工作、休息室。包括办公室、技术室、防疫室、工具室等,休息室则包括一般休息室及宿舍等。
(3)全虫加工室。加工室应配备水池、煮锅、灶台及各种必备的容器、机械等,以便对大量成虫进行全虫加工及取毒。
(4)其他配套设施。包括大型虫场应配备的水暖设施、供电系统、工作人员生活设施及一切必备的设备等。
(第三节)全虫的养殖方式
全虫养殖方式很多,小规模的有盆养、缸养、箱养,大规模的有池养、房养、蜂巢式养殖等。不论哪种养殖方式,基本原则是模似全虫的自然生活环境,为全虫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一、盆养法这是一种采用小容器进行小规模简易饲养的方法。
(1)特点。体积小,重量轻,挪动比较方便,适合室内养殖。
(2)用具。大浅缸、大盆、水泥钵等。
(3)填料。容器里面铺垫一层砂石、壤土并踏实,还应放置几块瓦片,供全虫做窝。盆垫好以后,放入种全虫,定时投食蚯蚓、地鳖虫等,也可投喂麦麸、青菜,甚至牛、羊、猪肉碎末。有条件的最好投喂黄粉虫、黑粉虫等。
(4)防逃。盆口加盖一铁纱罩。
(5)其他。如遇天气长期干旱,盆内干燥,应喷洒清水,以保持土壤适宜湿度。
二、室内层架盆养法
在室内靠墙壁用25厘米的三角铁或其他材料搭起高21米、宽05米,层间相距03米的多层架子。在架子的各层放内径为056米、高为015米的塑料盆。盆内壁必须光滑,以免全虫爬出盆外。在盆底放一层3厘米厚无农药和没被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在盆内距盆边8厘米的盆中央叠放玻璃、瓦片。
三、山养
这是最简单但收获量最难保证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适宜全虫生长又相对平坦、紧实、容易收捕的山地选场,人工投种,并进行适当补饲、管理的养殖形式。
山养多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以比较平坦、气候暖和、杂草丛生、四周环水的地方为佳,常常以已有的小虫为基础,再适当从别的地方捕捉投放于此,进行繁殖。
四、池养法
室内或室外用砖砌池养殖全虫。
(1)特点。适合较大规模养殖。池规格视引种全虫苗的数量而定。
(2)养殖池规格。用砖砌池。单池尺寸高05~1米,宽1~15米,长度自定。1立方米的空间养殖560条成虫。
(3)建池。
①地面上建池:用砖砌池,池底向一侧稍倾。砌好池后,池内壁不必用灰浆抹,以保持池面粗糙,利于全虫在内攀附、爬动、栖息。池外壁可用少量灰浆堵塞砖缝,防止全虫从缝隙中外逃。池面内侧近顶口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结之前,可镶嵌光滑材料,防全虫从顶口处外逃。光滑材料可用玻璃、塑料膜等。全虫池可建成数层立体结构,一般用近地面的1~2层饲养全虫的饵料(土鳖虫或黄粉虫等)。全虫池每层间应有20~30厘米间距,供操作管理用。
②挖坑建池:先按要求大小挖坑,然后用砖砌出深1米左右的池子,池口与地面平齐,池底向一侧稍倾。池内壁不必用灰浆抹,池口镶嵌光滑材料。
(4)填料。池内铺垫一层沙石、壤土,中央用砖、石片或瓦片垒成供全虫栖息的假山,并留出足够的缝隙供全虫栖息。假山周围离池壁应有大约15厘米的间距,以防止全虫借助假山逃跑。
(5)防逃。用铁丝网罩覆盖防逃。
(6)其他。铁丝网罩外用草帘及薄膜等覆盖,以保温保湿。
五、房养法
这是在室外选择一定大小的场地进行的简易全虫房养殖。
(1)特点。适合较大规模养殖。
(2)养殖池规格。房高2~25米,长4米,宽25米,墙厚23~28厘米。
(3)建房。用土砖坯(最好用陈旧的土砖坯)建平房。砖坯之间留出宽05~2厘米大小不等的缝隙,不要抹泥,墙内壁不要粉刷,以便全虫藏身。墙外壁用石灰等三合土密闭加固后粉刷。墙的南侧开2~3个窗口及1个门。房顶用细铁丝网覆盖,然后再盖塑料薄膜,薄膜上还须盖竹垫或草垫;或在铁丝网上盖油毛毡,以防敌害侵入及铁丝网生锈。近墙角基部距离地面20厘米留一些通向房外的小孔隙,能让大、小全虫自由出入。在距房约1米处的四周修一道环形的防护沟,用水泥、沙子、石灰、黄土混匀后砌成。沟宽、深各60厘米,进水口和出水口距沟底分别为60厘米和40厘米。沟内保持常年有水,这样既可防止全虫逃跑,又能防止蚂蚁入侵。屋内还需用土砖坯摆几道条形或环形的砖垛,形成更多的缝隙供全虫栖息,但要注意留出人行过道。
(4)其他。活动场地造一些碎石堆,形成适宜全虫活动的小环境。饲养区安装诱虫灯,引诱昆虫在此产卵孵化,提供天然食物。活动场地中与围墙外堆放一些麦秸、稻草、豆藤,并拌以适量麸皮、米糠及猪、马粪尿,使其滋生一些虫类供全虫食用。
六、蜂巢式养全虫法
这种养殖方法可结合其他养殖方法进行,主要的区别在虫窝的构造上。
(1)全虫窝组成。全虫窝由内外两层板组成,内外板合起来正好一个穴孔对准一个槽(即单房小全虫室)。
①内板:规格为60厘米×21厘米×4厘米,其上均匀分布着4列15行(60个)4厘米×3厘米×3厘米的槽。
②外板:规格为60厘米×21厘米×25厘米,其上均匀分布着4列15行(60个)1厘米×1厘米的穴孔。
(2)虫窝结构。在养殖地面上,先用水泥按正八边形把8块内板固定合围起来形成正八边,再用铁卡将8块外板和内板卡在一起,使整个虫窝保持内板是固定的,外板是可活动的,便于捕捉、管理全虫。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蜂巢式虫窝。从外观看,一个虫窝就像一个蜂巢,周围都是眼。
(3)饲养。饲养时,把板围起的空心填上土,栽上花草,然后浇水,既养花观景,又使土壤保持湿润。这种方式使孕虫自然分窝产仔,防止了其相互干扰的母食仔现象,又能保持幼虫蜕皮所需要的湿度,大大提高了仔虫成活率。
七、花房型养全虫法
花房型养全虫法与蜂巢式养全虫法相似,主要的区别在全虫窝的构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