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鸵鸟
15790300000003

第3章 种鸟的选育

在当今市场上,羽毛价格比鸟皮和鸟肉要高,所以大家只把目光对准那些羽毛美丽的鸵鸟而不关心其体形。但对鸵鸟养殖业来说,体形才是最重要的。养殖者应选择体形大,骨架好及羽毛艳丽的鸵鸟作为种鸟,对其遗传系谱作好标记并进行详细分析,选育那些繁殖力高的种鸟。这样做是因为无法捕获大量的野生鸵鸟群来进行杂交育种, 假若不在已有鸵鸟群中严格选育的话,只能把这一新兴行业带入死胡同。

鸵鸟的选育与其他动物(如家禽、家畜)的选育标准和方法基本相同,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做好鸵鸟的选育工作,促进鸵鸟养殖业的发展。

(第一节)人工授精及去势

一、人工授精

鸵鸟的人工授精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但这种技术的研究已有所发展。现将公鸟的采精和雌鸟的输精详述如下:采精:助手将手伸入鸵鸟泄殖腔并翻开肛门,露出并展开阴茎,操作者用纱布包裹阴茎后,左手握住,右手中指插进泄殖腔的阴茎皱褶内(注意:阴茎在尿生殖道下面)。用两只手指在尿生殖道的背侧用指尖呈搏动状轻轻刺激以促进射精。精液沿阴茎褶流出时用集精杯或集精管收集。静脉注射催产素后,可缩短刺激时间,增加精液量,且不影响精子密度和活力。

授精:右手轻轻插入母鸟泄殖腔盲端,用手平直下压其末端褶部,再通过尿生殖道口向前伸,在尿生殖道左侧寻找阴道口。用一15厘米长的输精管从手背上伸入输卵管阴道部,注射1毫升精液。

二、去势

在非种用鸟中,为了减少争斗,常对公鸟实行去势手术,其操作与公鸡的阉割手术相似,但手术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后要缝合伤口,防止感染,促进愈合。

(第二节)种鸟的管理

根据美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饲养情况,鸵鸟管理有粗放式饲养、半集约化饲养和集约化饲养等三种管理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表明,半集约化群养育种法最好,尤其是在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方面尤其突出。所以建议鸵鸟饲养者采用半集约化方式饲养。至于鸟场的大小,各个养殖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经济来源,可用场地的大小,水源是否充足,放牧是否方便等,灵活掌握。如在某半集约化鸵鸟场,种鸟群公母比例约为1∶1,即25只成年母鸟和22只成年公鸟,假设每只母鸟每年孵出20只健康雏鸟,那么1年就可以生产出500张皮。

鉴于大多数鸵鸟场都是以集约化或半集约化方式进行管理,所以粗放的散养方式就不作介绍。

一、种鸵鸟的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饲养时,正常情况下,公母比例为1∶2,但要保证放养时鸵鸟之间和睦相处,否则生产就会受影响。

在交配季节,假若更换一只公鸟与母鸟同群放养,生产率会有所下降,所以更换公鸟应慎重,但当公鸟很不称职时,就要及时更换。再则,公鸟不宜过肥,以免影响正常交配。

长期稳定的营养供给是保证生产性能良好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产蛋期还是休产期,一年四季都要确保充足的营养,保证公鸟、母鸟在整个交配季节都能保持良好的状况。

二、种鸵鸟的半集约化管理

有人发现,在半集约化饲养时,一只强壮的公鸟可能会霸占3~4只母鸟。假若我们据此安排种鸟比例,就会导致公鸟过少,它们也会互相争夺母鸟而打斗,影响交配,又会消耗公鸟的体力,从而导致生产性能大大下降。一般说来,在半集约化饲养场,20只母鸟配15只公鸟,这个比例是比较恰当的,但养殖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建立种鸟场,经常观察鸵鸟的表现和行为,及时调整公母比例。

如鸵鸟场比较大,考虑增加公鸟数量,使公母比例为1∶1,增加公鸟与母鸟相遇交配的机会,以弥补大场地的不足。

再则,前面已讨论过,营养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整个鸵鸟的生产阶段,不要轻易地突然改变饲料。

(第三节)影响产蛋的因素

一、鸵鸟管理的方式

鸵鸟的管理方式前面已有详细讨论。

二、成年鸵鸟的性欲

一个有多年经验的饲养者应善于观察鸵鸟行为,严格淘汰出那些繁殖力或生产率低下的种鸟,所以在配种季节应注意公鸟羽毛的颜色。

三、产蛋高峰期

鸵鸟每年有两个产蛋高峰期,第一次在春季,第二次在夏季。第一产蛋高峰期受精率高于第二产蛋高峰期。

四、营养

营养状况是影响鸵鸟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它既影响产蛋量又影响受精率。所以,在鸵鸟的整个生产阶段要保证长期稳定的营养供应,不要随意变换饲料,另外,种鸟不宜过肥,因为种鸟过肥既影响公鸟的交配,又影响母鸟的繁殖性能。

五、配种状况

在非配种季节,公鸟与母鸟应隔离饲养,最好是互相看不见也听不见,以免相互刺激而影响休产期的肥育,从而保证在配种季节时各方面处于顶峰状态。如在休产期,种鸟混养,母鸟提前开始产蛋,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而导致生产性能(如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发育)下降。

六、气候

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鸵鸟的生产性能,特别在第二个产蛋高峰期更明显。如持续不断的暴雨、突然袭来的寒流,都会使母鸟停产一段时期。

七、应激

鸵鸟的整个生产阶段都应避免不必要的应激。因为鸵鸟刚进入一个新环境要过一段时期才会适应,所以应在产蛋前至少30天将种鸟迁进种鸟场。如在产蛋期转群,很可能会使生产性能下降。

收集蛋时应小心谨慎,不要弄出声响,应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干扰正在配种或下蛋的鸵鸟,因为任何不必要的刺激都会影响鸵鸟的交配或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