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林与牧渔(和谐教育丛书)
15791800000012

第12章 人参的别名

我国古代对人参的名称来历多有记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人参年久长成者,其根如人形,故名……。”

清代宫绣所著《本草纲目求真》,张隐《神农本草经三家合注》、李立之《神农本草经考注》均有类似记载。可见人参之名是因其根形状似人形所得。

人参有许多别名。《神农本草经》称其别名有“地精”、“神草”、“鬼盖”、“人衔”;《杂要诀》称为“人徼”;《事物异名记》称“人身”;《类书纂要》人参诗云:“奥壤灵区产草神,三桠五叶迈常伦。”所谓草神即人参,三桠五叶是人参生长的一个阶段。《吴普本草》又名“黄参”、“土精”、“玉精”、“久微”;亦有称为“黄丝”、“白物”、“百尺杵”、“金井玉栏”、“汤参”。苏东坡诗中有“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天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之句,所谓“海腴”即人参。因产地不同,名称亦各异。如清代称紫团山所产人参为“紫团参”,辽东所产为“辽参”,吉林所产为“吉林人参”,朝鲜所产为“高丽参”。东北人参亦统称为“关东参”。此外,“山参”指野生者,“园参”指栽培者;未长成的野生苗移栽于林下者称为“移山参”,人工撒种收挖的称“籽货”或“籽参”,开花期采收的称“孕子参”,作为贡品的称“贡参”,东北民间则通称为“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