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林与牧渔(和谐教育丛书)
15791800000013

第13章 香菇探源

香菇又名香蕈,清洁芳香,鲜美可口,且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香菇是浙江省的一大名产,产地主要是该省的龙泉、庆元、景宁(现属云和县)一带,是当地的一项重要森林副产品。香菇的栽培历史,据龙泉一带的菇民传说,最早是距今一千数百年前的当地一个名叫吴三公的农民。三公世居深山密林,常以野味和野生菌蕈为食,他发现有一种略带香气的菌蕈非但味道鲜美,而且无毒又能健身。后来他又发现这种菌蕈在砍断去掉树皮的阔叶树中长得特别旺盛,于是他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特有的栽培方法,这种菌蕈就是现在的香菇。吴三公被当地人奉为菇神,为他建殿,历年祭祀不断,龙泉一带至今尚有吴三公殿的遗迹。

其实,香菇的渊源还可追溯得更远,早在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已有这样的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菌即菌蕈,即现在的香菇之类。公元1313年的元代《王祯农书》中,除了讲述香菇的风味外,还详细记载了香菇的栽培方法,可见当时香菇也已有种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讲到香菇的药用价值:“香菇乃食物中的佳品,味甘和平,能益味助食及理小便不禁”等。

龙泉、庆元、景宁三地专门种植香菇,传说中与邻近龙泉的青田人刘伯温有关,明太祖朱元璋,初建都于金陵,因久旱祈雨素食,苦无素肴,国师刘伯温就以龙泉等地的香菇进献,朱元璋尝了以后,甚为高兴,就以该三县专门种植香菇,一直沿革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