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巢已空情未了
15800400000027

第27章 巢起巢落篇(2)

2006年11月20日,对某部副参谋长王伟来说,是个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一天。中午下班后,推开家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但见妻子刘红躺在厨房的地上,浑身抽搐。他赶忙拨通了120急救电话把妻子送往临近的一家医院急诊科。经过20多个小时的焦急等待,等到的却是一张妻子患爆发性全身血栓的病危通知书。

医生告诉王伟:“这种病就是抢救过来,病人可能要一辈子瘫痪在床,而且丧失语言功能。”王伟听罢,头脑里是严酷的未来,眼帘前是病恹恹浑浊的眼神,与爱妻多少年身心交融,多少日甘苦与共。王伟挺直腰杆,告诫自己,没有吹气成活的魔力,但有披肝沥胆的意志,紧紧拉着妻子的手:“媳妇别担心,医生说你的病很快就会好的,我会永远陪着你。”决心作一个敢担当的大男人。

夫妻俩身边没有子女,但王伟并未为此而抱怨。自己终日忙于军营生涯,家庭的担子全落在刘红身上。为了支撑丈夫的工作,妻子做到尽心尽力。锱铢必较的跑菜场,勤奋努力的操持家务,把俩人的爱巢,营造得温馨舒适。每每听到丈夫的叩门声,总是含情脉脉,送上甜美的一笑。桌上的三菜一汤,饱含着她奉献的情愫,温情的无限。日子平常,但情深意笃。

为了给妻子治病,短短的一个月王伟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无奈之下,他又向朋友和战友借了10多万元,才将妻子的性命保住了,但她却永远丧失了生活能力。

刘红患病后,整天躺在床上,成了“植物人”,吃喝拉撒都需要王伟来照顾。王伟怕自己睡过头,照顾不好妻子,又会影响正常工作,每天都把闹钟定在早上5点钟。王伟说:“尽管如此细心,但仍有意外发生。2009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忙于工作,回家晚了一会,推开房门时,见妻子摔倒在地上。原来她自己挣扎着上卫生间,不但没有成功,跌倒后还把大小便弄在裤子里。王伟当即烧了锅热水,给她擦洗身子,一直忙活了2个多小时。”

自那以后,王伟随身带着一张卡片,上面记录着照顾妻子的时间表:

早上:5点起床,做饭,6点参加部队集合出操。

上午:7点给妻子刷牙洗脸、喂饭。

8点准时到办公室,工作2个小时,跑步回家照顾妻子大小便。

然后再赶回办公室处理业务或参加集体活动。

下午:下班后,回家做饭、洗衣,上街买菜、买药。

晚上:11点睡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9年3月份,刘红四肢渐渐有了知觉。慢慢地在丈夫的搀扶下,她能颤巍巍地站立了。

有天中午,也是下班回家,王伟突然发现零乱的房间收拾过了,床上的被褥也叠好了,以为是好心邻居来帮的忙。“房间是我收拾的,我能干活了……”歪曲的字迹没有写完,见妻子正在泪流满面。王伟在激动中震撼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半响,才醒悟过来,喃喃地对爱妻说:“你太棒了,真了不起……”那天,他足足地表扬了她半个多小时。中心医院的专家得知后连声感叹:“这是生命的奇迹!这是爱的绽放!”

5年来,妻子吃喝拉撒,全靠王伟一人操心。妻子很长时间嘴巴合不拢,不能咀嚼食物,每次都是王伟先把东西嚼碎,嚼烂了,再一勺勺喂给她。一个爆发性全身血栓的病人,被医院五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却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个瘫痪在床、被医生认定为终生不能起床的人,最终站了起来。是爱唤醒了“植物人”。

一天、十天、一百天……一年,两年,三年……日复一日,王伟始终保持着如初的耐心和细致。刘红因长期卧病在床,不能说话,王伟“发明”了新的交流方式,鼓励她慢慢地握着笔,把想说的写下来。

看着王伟日夜操劳,妻子心疼他,不止一次在纸上手谈:“我们离婚吧,你找一个比我好的女人结婚……”每次,王伟都会微笑着写下10个字:“有我就有你,生死不相离”。

有人说:“恋爱的终结是婚姻。”也有人说:“婚姻是恋爱的开始。”恋爱与婚姻的真谛解读,奈何如此大相径庭?

着名导演邓在军,虽身患癌症,在于癌魔的斗争中,始终就有丈夫周尔均的悉心照顾。在子女们为他俩祝贺金婚的庆典上,她的金玉良言是:“夫妻互做朋友,在婚姻中发展友谊。如果将爱人再培养成亲密的朋友,那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是爱情的升华,爱情的极品。

而哲学家对爱情与婚姻的精彩点评,只用了四个字:“责任+忠诚”。当妻子成了“植物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王伟以行动做出回答,最终刘红赢得了健康,王伟拯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搀扶依偎,巢空情更浓

妈走了,爸呆了,如何敬孝

母亲病了,而且是肺癌。住院、出院、化疗、放疗、历经折难,眼看着母亲日渐憔悴,不堪支撑的体态,女儿们总是背着她流泪。七十多岁的父亲,身体一直硬朗,而在母亲病中真是呕心沥血,日夜陪护,一再申明:“谁也比不上我对你妈贴心。”2009年11月的一天,母亲还是走了,大厦少了支柱,父亲缺了心窝,女儿没了港湾。

送走母亲的当晚,姐妹辗转反侧,心絮绵绵,忽听到父亲惊叫,她们赶忙爬起,只见老爷子凌乱的白发,深陷的眼窝,干瘪的双手,苍老的声音发问:“你妈呢?她去哪里了?”她们倾刻意乱泪流,低声地解释,“妈走了,不会再回来了。”他茫然的望着女儿,听不懂。连搀带扶的把老人再送进卧室,安顿着睡下。

弄好早餐,请父亲出来吃饭。刚落坐就嚷开了:“真不懂规矩,请你妈来吃饭。”悲伤已经堵塞了他的传导通路,到哪里去请妈妈……自从妈走后,爸很少开腔,白天呆坐在沙发上,盯着墙上妈妈的照片,目光散乱,下垂的眼袋却没有眼泪。开始女儿还以为爸爸毕竟是个硬汉子,能顶得住。现在才明白,他已被妈妈的猝然离去击蒙了。茶具桌椅,报章杂志,妈妈在衣柜里折叠整齐而又吊挂有序的衣衫,一切照旧,人呢,老伴怎么就如此绝然的从眼前消逝了。共同生活53年,她去了哪里?

女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老公开车强拉着父亲去了医院。CT检查后,医生说:“他患了脑萎缩,也就是老年性痴呆症,病情虽进层缓慢,但呈进行性恶化,最终会完全丧失意识,尤其须要亲人的呵护。”两年前妈妈查出肺癌,女儿已掏空了心情,彻底颠覆了全家人的生活,如今又轮到爸爸。已经没了妈妈,当老爸没法为自己生活做主时,女儿们难道就照顾不了一个老爸?不,不能,绝不能再失去父亲。

商量后决定,小女儿辞去了工作。姐姐在外地工作,为了多挣钱,换个待遇丰厚但更忙碌的岗位。当她搭上飞机时,号啕着离开这个家。因为她知道平时在父母眼中最为她骄傲,她读完大学,走得最远,最有出息,紧要关头最未出上力。妈临终时,她没在身边,爸糊涂了,她却要远走他方,那份愧疚直压得她心痛。

天一黑,爸就要睡觉。妈不在家,他害怕,睡前要一条铁链,一把铁锁,仔仔细细地把门锁死。半夜爸却醒了,开始做饭,女儿被锅碗叮当响声惊醒,冲出房门,爸正在穿鞋准备出门说:“这是你妈的习惯,告诉她饭已做好了,我去北京出差。”从此,女儿再也不敢怠慢,一旦爸晚上锁好门,必须立即收藏钥匙,怕他半夜出去走失了。

侍候爸吃完早饭,领他到公园散步。他满脸焦急,疾步如飞的向前跑说:“快点走,追上你妈!”树丛里、假山后,四处搜索,恨不得把妈拽出来。妈不出来,就发火说:“不就说了她几句吗?一出去就不回来,让她赶快回来。”立即转身央求:“女儿,让你妈回来吧!大冷天冻着又得咳嗽。”情景交融,搅得女儿心痛泪流。

筋疲力尽走出公园,到家后去洗手间,出来时,爸不见了!女儿大惊失色,急奔下楼,左顾右盼哪里有爸的身影!一个惊悚的画面立即脑中展现,那是邻居家一位80多岁的老人,几天前出去散步不见了。儿女满世界地找,无影无踪。天寒地冻的日子,第二天早晨在一个小公园找到了,可老人站在那里,扶住铁栅栏的手已冻得硬邦邦的,被焊在上面,用尽力气也掰不动,最后只好现场做了截肢手术。如此血腥惨烈的事件,女儿不敢再往下想。

泪眼模糊中,忽然看到一个人掀开路边小卖部的棉布帘倒退出来。小卖部的婶婶正往外送他:“他叔啊,你得想开点!”女儿想起,妈生前总跟几位老太在这小卖部打扑克,婶婶跟妈感情好得很。女儿飞扑过去,婶婶像见到了救星:“老爷子,挨家挨户敲门找你妈。人都走了,怎么就想不开呢?”

又拖又拉,连哄带吓地把父亲带回家。本就患有子宫肌瘤的女儿,此时捂住肚皮,痛得腰也直不起来了。想到半年前开过一次刀,那时妈已病到晚期,在医院没躺几天,就回家照顾妈。不该来的事,就会接踵而来,这些天来肚子越来越痛,B超检查,肌瘤已疯长满了子宫壁,必须手术。爸怎么办?大冷天,一不注意,他就在卫生间脱光衣服,一盆接一盆地洗凉水澡,出门见出租车就招手,还不许人跟着。

姐姐知道了这一切,从南方请假回来,替代顶班看护父亲。老公送她去了医院,子宫和双侧卵巢,连同一段坏死的小肠全摘除了。

老公真是好样的,妈查出肺癌后,俩人一道带妈去外地看病,背着妈楼上楼下跑,妈病了两年,老公跟着照顾了两年。读初中的儿子由于疏于管教,成绩下降。女儿说,我被拖得面容憔悴,脾气暴躁,常常为释放压力就将怒火向他们父子发泄,可老公从未说个“不”字。想想他的心太痛苦了,不到40岁的妻子就失去了女性全部重要器官,身体成这样,实在太可怜了!

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爸的电话一小时十几个打来,他思维模糊,言语断句,却喃喃地说找妈时,女儿精神终于崩溃了,大哭着对话机高喊:“妈死了你也不让她安生,求你饶了我吧……”摔下电话又泪流满腮。再也想不通,一向红红火火的家,从妈病倒,一切就乱了套。妈走了,更带走了家里的好运道。每个人都驮着一架沉重的车子,每个人身体和生活都濒近崩溃。原来尽孝实在不易,尽孝成本巨大。女儿坦诚的告白,一个垂垂老矣的生命,搭上几个壮年的人生,真的值得吗?

好心的婶婶来串门说:“孩子啊,送你爸去养老院吧!你妈知道了也不会怪你们。这么看着守着,把你们拖累惨了。”听完婶婶的话,彼此目光一亮,眼泪就流了下来。送爸进养老院或许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搜索资料,全京城目前有32万生活难自理的老人,全市有5万余张养老床位,但平均使用率仅48.5%,这是为什么?有人亲眼看到护工抽打不能言语的老人,穿衣、喂饭动作粗野,虐待老人的手段甚至千奇百怪。很多“专业护士”,连测血压、清理褥疮、插管操作都不能完成。至于人文关怀、悲悯之心的缺失,更是无从去谈。试想“久病床前无孝子”,连子女都难做到,让陌生人天天去做,这难度可想而知。想到此,女儿挣扎亢奋地说:“这事有点不妥。这里是爸的家,爸有养老金,凭什么不能住自己家,撵他去外面?就算去,也不能在他糊涂的情况下去,得让他明白过来,自己点头同意。”无法自控越说声音越大,像跟人争吵,其实是自责自问自发火:“爸妈养大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比我们多,可从没想过放弃我们中的一个。我们跟爸妈的区别是:我们从没像他们那样,爱儿女胜过爱自己。眼下的困难不是不能克服。”

仿佛千斤量担卸了下来,罩在姐妹脸上的乌云愧疚和难过不见了。彼此挺了挺腰板,表示得科学安排时间,老爸要照顾好,自己生活和工作也要安排好。保姆还得请,负责一日三餐和打扫卫生,减轻大家负担。

女儿又带老爸去了趟北京,请老年病专家给爸调整了药物和治疗方案。为了怕爸受到刺激加重病情,有个爸未曾去过的地方,这次经过再三思量,决定让爸走进现实,拉着爸去了一趟妈的墓地。告诉爸,妈就睡在这里,这个背山抱水,树木葱茏,沐浴阳光的地方,妈睡得很安宁。老爸扑倒在墓碑前放声痛哭,自妈走后,这是爸第一次流泪。泪水冲刷着心中的悲伤与内疚。爸叙说着,妈年轻时如何跟他受穷,曾尝过多少辛酸,容忍着他的坏脾气,甚至走的前一天,还为一件小事跟她伴嘴。哽塞语言中,流淌着真心实意。心灵的变化总是在慢慢地完成着。当爸终于看到妈永恒而又安祥地躺在清静之中,回归自然。那内心的遗憾,诸多的歉疚,在妈的墓前,一股脑统统倒出来后,让情感的纠结,在直面和宣泄后,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女儿说,2011年元旦前一天,姐从南方飞回来,爸守在小区门口等她,帮她把行李提上楼。爸脚步稳稳的,思维清晰。说:“你妈走了,但这个家不能散。把他们都叫回来,一家人好好地过个新年。”在妈的墓前,爸宣泄了心中的痛苦,接受了妈故去的事实,再加药物的作用和女儿亲情治疗,爸一天好似一天,基本能独立生活了。

姐姐泪水喷涌而出,“最困难时,幸亏你们挺住了,我们捡回了一个爸爸!”

妈走后,五一、十一、春节,每逢假期,姐姐都早订机票,裹在返乡的大潮里,把大部分收入贡献给民航。可她觉得值。去南方10多年,她只回家过了一个春节。如今再回来,家里永远没有妈了。伤痛入骨,她才懂得“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真实含意。

“祈祷上苍,让爸好好活着!让我们在爸身上,弥补对妈未尽的孝心。”女儿们深情地说。在妈的墓地前,她们打开了手里的鸟笼,放生的鸟扑梭梭地飞向蓝天,带着家人对远逝的母亲无限思念……

含辛茹苦,农妇支撑残缺家

27载让农妇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不知道花花世界,也未见过火车与飞机。她不懂什么是春晖的温暖,夏雨的润沛,秋云的明畅,冬雪的纯洁。可她用27年不离不弃,黑发变白头,诠释了爱的真谛,家的涵义。她就是58岁的农村妇女陆金芝。

淝河镇小郭村,一栋房子紧靠着高铁,房前有一个宽敞的院子。从外表上看,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农家,但知道的人无不叹息:这个家实在太苦了。女主人陆金芝今年58岁,头上的白发让她显得格外苍老。27年前,陆金芝的丈夫在镇上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不幸失足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这一天彻底改变了陆金芝的命运。“当时他整个人就不能动,医生也说没得救了”,陆金芝把丈夫接回家中,她坚信丈夫不会抛开自己和一双儿女。从那天起,陆金芝开始细心照料卧床不起的丈夫,一转眼已经27年。“记得有一次送他去医院检查,医生看到他都很惊奇,说他居然还活着”。

她在丈夫的房间里特意撒了花露水,目的让丈夫能躺着舒服一点。“夏天要到了,中午和晚上都要给他擦一次澡,热的时候还要打一桶凉井水放在床头,”丈夫的手脚肌肉萎缩不能自己翻身,每过一个小时,陆金芝就帮翻一次身,半夜也是如此。提到陆金芝做过的每一件事,丈夫班玉林泣不成声:“她太苦了,我对不起她。”刚瘫倒的时候,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班玉林承受不住打击曾动过轻生的念头,可看看天真的子女和坚强的妻子他难以横下心。27年躺在床上的那种绝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可班玉林从来没有吵叫,就连大声说话也很少,妻子的爱,给足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我这辈子都不会好了,能活一天算一天,只是害她太苦了”,班玉林恳请上天,能让他帮妻子分担一丁点压力,哪怕是帮妻子倒一杯水,但这都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