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倾听传媒的声音
15821700000047

第47章 浙报集团放眼全球借“外脑”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月18日召开品牌战略咨询招标说明会,将通过招标从报名的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等18家国内外著名企业中确定一家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对浙报集团的品牌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这是继去年下半年浙报集团投入数百万元聘请德国罗兰·贝格等三家咨询公司对该集团的战略目标及管理体系进行咨询后,浙报集团又一次斥百万元巨资找高水平的专业公司来当“啄木鸟”。

对照标杆找差距

浙报集团从2005年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和扩张期。截至去年年底,浙报集团总资产已达31亿元,营业收入达26畅2亿元,净资产17畅1亿元,净利润2畅53亿元,分别比集团成立时增长了2畅3倍、5畅3倍、1畅5倍和2畅8倍。集团所属媒体数量从六报一刊发展到17报三刊一网站。面对日益变化的传媒格局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重点该如何明确?竞争对策如何才能系统有效?

浙报集团的许多工作虽然已在全国省级报业集团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居安思危的“浙报人”仍将自己跟国内外知名报业集团作比较,寻找自身差距,积极创建与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浙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高海浩认为,花巨资聘请专业公司不是叫它们来当“喜鹊”,而是请它们来当“啄木鸟”。浙报集团目前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全国有影响力的媒体还不多;媒体主业和多元经营还不协调,各媒体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各种资源和要素的配置还需进一步优化,内部协调效率还不够高;集团对传媒主业的投入相对滞后,市场占有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传媒主业运作方式和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开展传媒增值服务刚刚起步,传媒主业产品和业务组合还不够优化? ?“这些正是我们花巨资请专家的缘由所在。”高海浩说。

外来专家传“真经”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浙报集团聘请国际知名的战略咨询公司———德国罗兰·贝格公司、新生代咨询公司等来集团当“啄木鸟”,分别就战略规划及组织管控体系、岗位管理和薪酬考核体系、都市类报纸的定位及版面监测等三方面组织调查、给出意见。这几家战略咨询公司从去年下半年进驻浙报集团后,共召开访谈会60多次,开展专题市场调查20多次,帮助浙报集团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未来八年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引领主流传媒,传播先进文化,拓展文化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传媒集团;构建四大发展战略:一是新闻宣传创新战略,二是品牌报系带动战略,三是多媒体发展战略,四是文化产业投资战略;完善集团化管控的四大体系:一是优化集团总部管理模式体系,二是完善统分结合授权体系,三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四是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支撑体系。

“俗话说‘旁观者清’。国际公司具有全球视野,专业水准高,看问题深刻,有利于我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推动科学发展,花这个钱是值得的。”浙报集团副社长、总经理王一义如是说。

转型升级赖管控

成立“钱江报系”是浙报集团日前推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浙报集团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童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钱江报系”成立后,在集团层面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新成立了品牌和市场部,重新梳理了集团和下属单位、下属部门的关系。从纵向来看,管控体系在浙报集团新一轮改革中的转型升级,体现了集团对战略的驾驭、对产品和业务的管理、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塑造。“从上述几个方面建立起适应集团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包括统分关系、组织设计和运营流程。这是适应集团外部和内部竞争关系变化的需要。”童杰说。

浙报集团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浙报集团在上一轮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从外部环境的制约、剧变,以及传统媒体自身竞争优势弱化等多种因素看,集团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和松懈,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童杰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报集团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产品结构调整也要求对管控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集团在管控层面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发挥战略协同功能,审议和策划与之相对应的各所属单位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下属单位得到最满意的服务。

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2月18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