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石鼓文诠释
15849000000014

第14章 后序

清嘉庆十三年《重修石鼓寺记》碑文中载:“山(陈仓山)去邑东南十余里,蜿蜒南来,如龙蛇然,自鸡峰而下逼临渭水”。就是说:石鼓山是陈仓山延伸至渭水的一支山脉。《史记·封禅书》载:“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谓“宝鸡神祠在汉陈仓城中,今陈仓县东。石鸡在陈仓山上。祠在陈仓城。故言获若石云,于陈仓北坂城祠之”。陈仓城正好与石鼓山相对,所以秦历代国君在陈仓北坂的活动,就在石鼓山上。据本馆副研究馆员李仲操先生考证:《史记·封禅书》载:“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水经注》载:“秦宣公四年作密畤于陈仓北坂,祠青帝焉”。即公元前672年,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的陈仓北坂就在石鼓山。

石鼓山自新石器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遗址。1999年,宝天高速公路由此经过。省考古所随工清理出土了一批龙山文化的陶器及汉代器物。1992年,本馆对其处一农民盖房时发现的西周早期墓葬清理后,出土器物有青铜鼎、觯、车軎、銮铃、当卢、铜泡、铜戈残片、玉璧、玉柄形器等17件组。2007年市政府在此兴建中华石鼓园时又清理汉墓四五座。尤为重要的是,在唐初武德年间(618年~626年)或者更早一点,被康有为称为“中国第一古物”的《石鼓文》在此一出土,就引起当代书家文士的重视。直至今日,对其研究经久不衰。对《石鼓文》

的研究包括文字的释读、音训、主要事件的认定、刻石年代的考定、排列顺序的确立、出土地点及出土年代的厘定、其文中“天子”和“嗣王”的确定、《石鼓文》内容、动植物、气候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息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热。本馆副研究馆员官波舟同志,多年来从事《石鼓文》研究,对上述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立论新鲜,很有说服力。现将其集结成《石鼓文诠释》,作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系列丛书之一正式出版发行。

此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陕西省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愿此《石鼓文诠释》能给《石鼓文》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