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活动是保安族人在农闲季节期间,以自制的弓箭进行射靶的娱乐比赛活动,要求在规定的距离内射中目标物或者设置的靶心,以射中与否和次数衡量胜负结果,比赛结束以宰羊庆贺奖励优胜者。射箭自制用弓是大竹竿劈开做成,2~3片轧成一股,有4尺左右长,弓的两端套有水牛角。用几根牛筋拧成弓绳,铁制箭头,有半斤多重,射程约有200米。这种比赛主要是比参赛者的臂力,多为青壮年男子参加。
3.抱腰
抱腰也是保安族常见的双人竞技民间体育活动之一,举行较易,休息期间进行,场地多选在田间地头、院落场地。要求比赛双方在相互攻守中,力争抢先抱住对手的腰部并且双脚离地者获胜。
4.打五枪
“打五枪”是保安族人喜欢观看和参与的群体性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比赛场面壮观、激烈、热闹。要求比赛者骑术、火枪射击俱佳,在200米间的距离内骑马奔驰并完成五次连续激发火枪的任务。比赛前,竞赛者们早已把引火帽插在缠在额头上的约二指宽的布火药袋中,系牢装有火药、以棉花封口的各粗约拇指大小的五支牛角管。开始比赛时,竞赛者们在起跑线上持枪上马,随令走马奔驰,左手持火枪,右手装填火药后射击;在到达终点前,以首先完成五次射击者为冠军,其后以完成射击次数的多寡定名次。
5.抹旗
抹旗是保安族人的另一项马上比赛体育活动,保安族人又称为“抹五门旗”。要求比赛者在百米距离内骑马奔驰并完成规定的一套挥旗动作,具体要求是,比赛者将所挥动的旗套在比赛用的特制的、以长度分为长、中、短三等的旗杆上,为四五片剖开的竹片捆扎成的“纂竹”,坚韧而不易折,各约长为十尺、九尺和八尺,可因人而异。比赛时参赛者右手执插在马鞍右侧旗座孔中的旗杆并牵马站在起跑线上,待号令发出立即翻身上马,边驱马飞驰,边依次从右到左,从前往后,最后挥过头顶五个方向,完成规定动作。比赛者在到达终点前首先完成整套动作为冠,后者以完成规定动作早晚、多寡排定名次,优胜者为全村获得荣誉,获同村人赞扬和尊崇。
6.甩抛尕
抛尕原为抛石器具,有两段长约五、六尺;拇指粗细的短绳中联窝片状盛装被抛石块布制或皮质“窝子”构成。原用于放牧、战斗中远距离抛射石块击打目标。抛射时,将绳子顶端的指环扣套于中指,另一端绳头也握牢于一手,抛石“窝子”中置大小约不到一两重的小石块,进行圆周甩动,对准目标猛然松开抛尕的绳头,使石块带有惯性高速飞出击打目标。抛尕渐变为具有娱乐比赛用的民间体育活动。保安族甩抛尕比赛方法有三种:一是抛远赛,一是射准赛,还有团队编队对攻赛,因合适掩体少,危险性大而较少举行。
7.顶牛
保安族的顶牛比赛是牧童模仿二牛顶格姿势中演变来的体育活动,一般选用直径约四五米的平坦场地,比赛二人在其中四肢着地,双方抵肩相触,等候开始号令,令下发力相顶角力对抗,先被顶出比赛圈外者负。
8.夺腰刀
夺腰刀是保安族民族色彩鲜明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一般采用三场两胜制,中场休息五分钟的比赛制度。具体规则和要求是比赛二人各自身藏一把“什样锦”双刃小刀入场,比赛开始双方可进可退,左挪右移,窥测对手的藏刀部位,发现后一跃而上奋勇夺刀,交手双方既要保护好自己所藏带之刀,又要千方百计搜出对手所藏带之刀,以撕、拉、扭、拱、扯、摔等技术动作抢先夺取对手腰刀,获取胜利;如果刀移手则算平局。李松茂主编:《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百科全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678~680页。夺腰刀动作其后经整理称为民族武术套路,具有挑、刺、抹、撩、戳的特点,结构紧凑,动作起伏大,攻击力度强,适于近身搏斗、健身强体和表演武术。
9.皮筏竞渡
皮筏竞渡是由居住在黄河岸边的保安族人日常的渡河航运演变而来,按照皮筏气囊材质,分为羊皮筏子和牛皮筏子,多为集体参赛,至少有掌舵和划桨人,可载乘客。同时出发以先到对岸者为胜。羊皮筏子一般由4~8枚充气架木联结的皮囊构成,牛皮筏子类似但每筏皮囊数量较少。
10.压走骡马
保安族还有关于骡、马竞走的群众比赛活动,观者众多,场面气氛热烈。比赛要求是骑手控制骡、马参赛,不允许参赛的走骡、走马有四肢腾空的奔跑动作,对参赛的走骡、走马有不同的姿态要求,“抬头骡子、低头马”,都要求使其四肢快速交替前行,重心平稳起伏小,使骑手感到快、稳为获胜标准。参赛的走骡、走马按规定备鞍,披红挂绿,竞走距离、路程因地制宜。
11.打石头
保安族的“打石头”的体育活动,在保安族聚居的保安三庄较为流行,又名“打杠”,是一种团队分组和个人比赛。场地简单易寻,为长宽各约为10米和6米的平地,器具是直径8厘米、厚度不到2厘米左右的圆形石片和长短顺手的木棍即可,按照挥击动作和置石部位有:上手正面击打、下手正面击打、侧身侧面击打、头部击打、眼窝放石击打、肩部放石击打、臀部击打、双脚夹石跳起击打等等,按照击中次数多寡论胜负。对失败方略有惩罚:肩扛胜方队员行走10米~20米远。
12.木制响铃操
保安族的木制响铃操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广播体操、自由体操的团体运动,具有表演性质。所用木制响铃类似于哑铃,两端中空内置铃铛二三枚,挥舞击打时发出声响。响铃操动作由跳起正上方击打,跳起转体180度正上方击打,左、右侧身击打,身后击打,弓箭步正上、前、左、右方击打,腰背后方击打,双腿后击打等组合形成连贯的体操套路运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中国保安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0~113页。
(第八节)“花儿”歌会与狩猎
一、歌会
多民族的积石山地区是河州型“花儿”的主要流行地,积石山自治县各民族的“花儿”除具有河州型“花儿”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和地域特色,异彩纷呈董克义主编:《积石山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179~183页。故积石山地区多有“花儿会”。
因保安族“花儿”以独有的声调和衬词成为特色曲令保安令,以当地汉语方言演唱中以本民族语言做垫词衬句,歌词朴素直爽、曲调既刚直豪放又抒情活跃。保安族歌手演唱时,善于使用颤音,“脑后共鸣”和“一声花儿四口气”等声乐演唱技巧。在旋律进行中,常有大跳及下滑,产生飞瀑流泉式的气势效果,使曲调起伏跌宕、豪放洒脱。《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10~111页。许多保安族“花儿”名家、高手及爱好者受邀或主动参与当地众多的“花儿”会,如曾有保安族着名花儿歌手马黑娃、马木洒等。
群众自发形成如位于安集乡与胡家林乡交界处的“五月泉”花儿会;小关乡龙地庙花儿会;寨子沟东坪寺花儿会;刘集乡盖新坪花儿会等;自治县每年还在盖新坪、积石民俗村举办“花儿大赛”。
二、狩猎
早先的保安族喜欢打猎。打猎分两种方式,一种用弓箭、枪等工具狩猎,一种通过猎鹰、猎犬助猎。猎获动物以及猎击时都有一定的禁忌要求。积石山区有许多动物,例如鹿、獐、貂、豹、麝、石羊、猞猁、牛羚、雪鸡、马鸡等,新中国成立前乃至“文革”前,保安族人自己制作猎枪上山打猎。
因保安族穆斯林讲究宰动物时必须念“比思敏俩黑热海玛尼热黑米”。但在山上难以做到用刀宰动物,所以猎人在扣动枪扳机时口中念经,还讲究猎人狩猎前必须沐浴全身,认为如果身体不洁,打下的猎物不能吃,异形状、凶猛暴残、爪利锋锐的飞禽、兽类亦在禁忌之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中国保安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5页。
保安族从历史上就喜欢养鹰,最典型的是放鹰抓兔、抓野鸡。冬天下大雪时,好鹰的青年人上山或在旷野里放鹰。一去放鹰几乎全村的小伙子都去看热闹。保安族有一句俗语:“看了鹰抓兔,庄稼、买卖没心做。”可见放鹰抓兔、抓野鸡的时兴。马少青编着:《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西北人用雄鹰围猎是件令人自豪的事。放鹰捉兔的季节多在农闲期,围猎时,一伙放鹰猎手们人人头戴“一联鹰”的皮帽,身着白板斜领长皮袄,青布“大包系腰”在腰间,挎保安腰刀,脚蹬连把腰罗蹄(自制牛皮长靴),臂套长皮套,手抓架着鹰的勒绳,来到猎场,观察、吆喝惊扰猎物出现活动,发现则立即放鹰捕捉。空中猎鹰急速俯冲捕捉野兔等猎物,有的猎鹰还会送回所捕猎物。
每次围猎后,一般猎手架着喂饱的鹰,牵马驮着所获得野兔、野鸡等到人集上“夸鹰”,招摇过市,猎手和雄鹰就成为群人目光的焦点。此时猎鹰似得胜凯旋的勇士,精神抖擞,接受众人夸奖,猎手黝黑的面庞也英雄豪气。猎鹰的捕获有二法:一为在鹰卵孵化季节,攀岩掏取雏鹰或鹰卵孵化,二为设捕鹰架活扣捉成鹰。获鹰之后关键在驯化为猎鹰。驯化的方法要点是“熬鹰”。把野鹰驯化为猎鹰的专门人士叫做“鹰把式”,他们先套上皮袖套,小心翼翼地用勒绳拴好鹰,架到胳膊上后就开始不分昼夜、寸步不离地和鹰相熬。办法是“疲劳战、熟悉战”,白天专门去人多处练鹰胆量,使鹰不再怕人;夜间在火光下熬鹰,使之不再怕火,原则是不能使鹰打瞌睡、入睡,使其适应新变化,消减暴烈不安的野性。至少四昼夜的连续煎熬,就开始运用“饥饿疗法”,用肉饵训练饥饿的猎鹰“跳架”,以呼叫命令、两臂间一定距离诱导猎鹰捕食。连续多次多天训练,熟练跳架并建立与主人的感情关系。驯猎训练是使猎鹰能够按照主人意向猎物捕猎,并学会交叉双腿捕猎自我防护。办法是“引导奖励”,以大小两兔子头为狩猎目标,按照主人意向捕食,得奖食鼓励,形成习惯。
一般到第七天才进行“熬鹰”效果的初验“破鹰”,即是首次放鹰捕猎。要点是开阔地形中抓获单只幼兔,割下心肝喂食奖励。力诫捕捉老兔和同时有多个兔,以免增加猎鹰捕捉难度与危险,损害猎鹰捕猎积极性,目的是避免所熬猎鹰成为见猎物不捉的“呆鹰”或者获得自由一飞不归的“逃鹰”,使捕、熬鹰辛苦无果。“破鹰”成功的特点是一次成功,一直放心猎鹰捕猎。特别是善于捕捉老兔的“犟鹰”又是猎鹰中的极品。
每回狩猎放鹰结束时,让猎鹰饱餐一次,叫“蹲大食”,等鹰有饥饿感再次放鹰捕猎将会更加猛烈。还采用放鹰前夜给鹰喂食缠绕枣核大小麻团“带珠子”清理消化、增进饥饿感、促进捕猎的做法。猎鹰的“带珠子”还有用萝卜削成和冰糖做就的,以后者不伤鹰的体胃为最佳。马智勇主编:《临夏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128~131页。
复习思考题:
简述保安族社会行为文化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