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15860400000016

第16章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概述(1)

核心期刊是刊载某学科文献密度、文载率、引文率及利用率相对较多,代表该学科现有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中国图书馆学会期刊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曾根据定量与定性标准,评出优秀图书馆学期刊12种。被教育部认可作为评价依据的CSSCI于2004年根据定量与定性(专家评议)标准,精选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来源期刊18种(其中图书馆学12种、情报学6种)。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选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17种(其中图书馆学11种、情报学6种)。在以上三个目录种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图书馆学期刊有12种,即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图书与情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学期刊有5种:情报学报、情报科学、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资料工作。这些期刊从整体上看,质量较高。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已经形成第一集团。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我们以上述1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优秀核心期刊载文作为分析蓝本,结合5年内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专着的出版的情况,分析评述5年来甘肃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发展的概况。

(第一节)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1992年,作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旗帜之一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正式更名为“信息管理系”,掀起了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更名热。1998年兰州大学图书馆学系,并入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为信息管理系,学科发展向面向大信息、以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方向转化。把信息管理、图书馆视为一个密切相关的学科组合体,要求图书馆专业要突破传统的学科范围,重点转向文献信息管理,特别要关注网络信息管理学科建设与管理问题。所以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更多地表现为信息管理的研究。兰州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沙勇忠教授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推动者。

沙勇忠在《当代情报学进展及学术前沿探寻——近十年国外情报学研究论文内容分析》一文中,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1994年以来国外5种情报学核心期刊所载2175篇学术论文的主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在于通过调查情报学论文在各主题上的分布状况及其结构变化,探寻当前情报学的研究进展及学术前沿领域,文章结论认为情报学已进入了学科整体更新的发展阶段;情报学核心知识范畴已基本形成,它们是情报检索、情报学分支学科、情报服务、情报加工处理,信息组织和相关学科与领域;情报学开放程度高,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明显。他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一文中分析探讨了21世纪初期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注重国家层次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成为新的热点、三大管理模式的深化和融合趋势不断强化、职业和教育竞争不断加剧、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日益成熟6个方面的内容。他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先后发表了《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图书馆职业伦理研究》、《论信息论理的四维架构》、《论信息论理的决策模式》、《关于信息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系列论文,并于2004年11月正式出版了《信息伦理学》一书。目前,信息伦理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门热门学科,除理论研究蓬勃发展之外,信息伦理教育已进入大学课堂,信息职业伦理规范的制定与实践也日益普及和深入。而在国内,有关的研究刚刚起步,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伦理方面,对信息伦理学的系统研究成果尚未出现。沙勇忠博士撰着的《信息伦理学》一书的出版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首次立足于社会信息活动,建构了信息伦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对信息伦理领域重要的概念和分主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论理的社会调控机制和培育对策,是一本在“信息伦理学方面具有开拓性的创新力作。”(邱均平语)

作为情报学重要分支学科的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研究,近年来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计量学研究成果与计量学应用成果不断涌现,有论文,也有专着面世。在论文方面,主要有沙勇忠的《网络信息计量学软件及其开发方向探讨》和《中国省级政府网站的影响力评价——网站链接分析及网络影响因子测度》、任立消的《网络内容分析研究》、苏云的《基于Web的信息过滤技术》、吕俊生的《用于链接关系检索的搜索引擎的比较研究》、张小兰的《美国(先进材料)数据库收录中国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以1993-2002年光盘数据库为例》、阎惠红的《2000年(Science)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和《从文献计量分析看国际及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态势》等。这些文章分别从理论或应用的角度,重点研究探讨了网络计量学的发展、应用和相关技术。在着作方面,有孙成权、肖仙桃主编的《国际科学发展态势与中国科学的影响力》,该书利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作为统计分析源,对1993-2003年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的论文产出、国际发明专利申请情况,以及对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和科学家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分析了十年来国际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中国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与国际主要领域的异同,以及中国在国际的科学影响力的状况;探索了利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方法揭示国际和中国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的思路与方法。

抽象地研究各种图书馆学问题研究文章数量较少,“知识管理”是这一主题的主流。韩喜运在《图书馆知识组织问题》一文中,对图书馆文献单元、数据单元和智能系统为基础的知识组织形式与方法及其发展进行了评论,并分析了图书馆这种知识组织演进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发展前景。此外黄建国的《图书馆的知识组织变革》,沙勇忠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孙成权、曹霞的《图书馆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李的《21世纪大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等论文,对这一主题也都有提及和阐述。

(第二节)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研究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研究是甘肃省2001-2005年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最大的热点。这与同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整体大环境是相适应的。

总体上看,这一领域研究体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一是论文数量多。该主题论文数量达到68篇,占发文量的21.9%;二研究者人数多。5年间发表相关论文的作者达到102人,占全部论文作者455人中的22.4%;三是研究课题多。主要有,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工程(CSDL)项目“资源环境学科信息门户”(CSDL2002-02),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CSDL2003-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地理科学数据导航系统建设”(KZCX3-SW-32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CSDL2002-11),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2003),甘肃省199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41-12),兰州大学“985”工程项目,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主任基金项目等,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部级项目4项。四是研究者分布既具广泛性,又具有相对的集中性。68篇论文的作者来自20家图书情报单位,占全部论文作者单位49家的40.8%。但其中有48篇论文来自2个单位,即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5篇和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3篇。五是文章涉及面广泛,有发展战略、建设框架、模型等的研究,有经验总结,也有涉及具体应用中某一技术问题的讨论。六是该领域的创新成果远远多于图书馆学的其他领域,这主要由于这一领域总体上说较为新颖,研究资源也多与其他领域。最有影响的应是中科院资源环境信息中心关于“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资源环境科学信息门户建设项目”的系列论文,其中有吴新年的《海量数字信息资源存储技术研究》和《学科情报研究与科研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构想》,祝忠明的《资源环境学科信息门户的研究与建设》、《学科信息门户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一种基于SPT构建学科信息门户软件平台的方法》,吕俊生的《网上信息资源的链接分析研究》,王楠的《学科信息门户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等论文。此外,在这一领域比较有影响的论文还有:张会田的《基于w:EB的个性化网络信息集成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馆藏数字化资源评估方法探讨》和《数字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巩林立的《刍议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马建霞的《中国藏医药系列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等论文。

(第三节)图书馆管理研究

无论图书馆的形态如何发展变化,都涉及管理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学研究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该主题的研究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特别是图书馆管理者的参与,发文数量居于全部论文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