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15860900000058

第58章 难得机遇

1982年的春天,王永平经人介绍到兰州市外贸进出口公司当搬运工。不久,他又从别人那儿得知在金昌搞建筑工程能挣钱。当时搞建筑工程最少需自筹资金5000元,这个数字,对于当时处境下的王永平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手头仅有几年来搞副业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00多元,可是其余的4800元到哪儿去找呢?于是,他回到家乡四处求人贷了4800元钱,同几个师傅来到了金昌。初到金昌人地生疏,他们在饭店住了10多天,也没有找到一点活。眼看着有限的资金一天天流走,他们只好搬出饭店租住在宁远堡乡自家嘴村的一间民房里。为了找活,王永平整天奔波,到处求情。后来通过一家饭馆老板的介绍,得知金川公司井巷公司有一批井下工程需要人承包。王永平闻讯后到井巷公司去找领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年底才找到井巷公司主管计划的科长。王永平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引起了这位科长的同情,并在科长的引荐下见到了井巷公司的经理。

1983年2月,王永平终于承包了井下1250节水面、11条溜井工程。活儿虽然找到了,合同也正式签订了,但是王永平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压力更重了。为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王永平又返回永靖老家组织了40多名施工人员,于3月26日进驻井巷公司第五工程队院里,第2天就开始正式施工了。

这是王永平事业的真正起点,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有时甚至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第一次下井,都要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温差变化,坑道里潮湿闷热,气温一直保持在摄氏35度左右,有的地方氧气不足,连火柴都划不着,但是王永平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一点没有动摇。一次井下天井大冒顶有十三四米高,土方量达196立方米,王永平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巧干,才使工程转危为安,进展顺利。在工程进展的关键时刻,王永平总是在井下施工现场,冒着塌方冒顶危险,一干就是50多个小时,累了就在巷道里干燥的地方休息一会,饿了渴了就啃几口干馍馍、喝几口冷水,直到把抬棚架好,顶部围护好后才放心。一连多少天的连续作业,王永平累得说啥也站不起来了,大伙只好把他背到井口地面的房子里。

此后,他又承接了井巷1300段400多米的机械化盘区工程,龙首矿10下料斜坡道工程。这些工程都在地压大、矿岩破碎、支护技术难的情况下施工的。在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和施工人员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按时完成了承包任务。

1986年,金川公司扩建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之一。王永平的施工队以重质量、讲信誉、勇于吃苦、不怕困难,赢得了公司的信任,承接了矿山建设的主斜坡道的部分工程。

主斜坡道这条当前亚洲最长的斜坡道工程全长7096米,将要穿过矿区的各种岩层,跨越大小构造带,仅在1150米以上4446米施工中就遇到600多条断层,工程量和难度之大实属国内少见。最初曾一度准备在国际招标,但报价很高,费用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才将整个主斜道工程,立足国内和公司的力量进行施工。王永平带领的工程队先后承建了1428运输巷道,1200段24行管揽竖井,1238运输巷道矿井等工程的部分工程。其中1000米的破碎站、矿仓工程得到金川公司“优良工程”的称号。在这期间,王永平和他的施工队一直在矿山井下摸爬滚打,不仅为“镍都”的腾飞做出了一份贡献,而且使自己勤劳致富。从1983年至1985年底共创造劳动价值约1200万元,每年300万元;1986年至1990年约2500万元,每年500万元;1991年至1995年约5000万元,每年1000万元;1996年至1998年约3000万元,每年1000万元。在金川公司的矿山井下施工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共15年的时间里,累计创造劳动价值1.1亿多元。加之从1993年开始经营运输、餐饮、商贸和其它产业创造的劳动价值2300多万元,共计达到1.3亿多元,除付出员工劳动报酬约占70%左右,上缴国家税收以及其它各种费用外,也为他后来施展的事业积累了雄厚的资金,打好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