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现代体育新秀——团体操
15888200000001

第1章 了解团体操的起源与发展(1)

(第一节)世界团体操运动的兴起

德国是现代团体操的故乡。在19世纪初,德国的体操俱乐部做体操时,并不像我们今天一样在老师或指导者的口令下集体进行,而是采用课题式的自由练习法。在1810年至1858年,被称作为德国学校“体操之父”的阿特尔夫·施皮斯创办了体操学校,并采用特殊方法作为班级体操练习的指导法,即练习时,在教师统一号令下集体进行秩序运动、行进间运动、器械体操、徒手体操、道具体操等,当时称之为“合同体操”,被认为是最能发挥指导效果的方法。后在军队和学校中广为应用。到20世纪进一步发展成为供人们观赏的体操,称为“表演体操”,表演体操与现代团体操的概念和内容相似,可认为是团体操的雏形。

1892年,捷克及一些斯拉夫民族国家在庆祝天鹰体育协会成立那天,首次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团体操表演。之后,每六年举行一次团体操表演,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中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团体操运动也迅速在全世界兴起。

(第二节)团体操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团体操起步比德国和捷克等国晚了近半个世纪。现代体操到19世纪中期才开始传入我国,揭开了中国体操发展史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之后,美、英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开办教会学校,成立青年会,并设置健身房和体操器械,出现了早期的现代体操活动。1908年,上海成立了中国体操学校,技术教学内容主要有徒手体操、兵士体操、武术及音乐、舞蹈等。此后,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受到影响,徒手体操在学校体育中逐步得到推广。徒手体操简单易行,可以集体同时进行练习,在统一的口令指挥下使动作整齐划一,且场面壮观。于是,由练操、会操逐步演变到在一些运动会上进行表演。不难看出,团体操的发展与徒手体操传入我国有着密切的关系,集体进行徒手体操练习的形式可认为是团体操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体育前辈们在杭州、南京、上海、天津、北京、长春等一些大城市的运动会或学校的运动会上,都曾组织过会操、集体体操和团体操的表演。例如:在旧中国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1930年在杭州举行)、第五届全国运动会(1933年10月10日至20日在南京中央体育场举行)、第六届全国运动会(1935年10月10日至24日在上海大体育场举行)、第七届全国运动会(1948年5月5日至16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上均组织了上千名小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其内容由简单的徒手体操发展到太极操表演,并逐步增加了少量轻器械体操和叠罗汉等动作的表演。由一致动作发展到动作之间的高低起伏变化,出现了不同姿势以及方向上的变化。在队形方面,也由散点队形发展到纵队、横排及简单的综合队形和图案的表演。在艺术装饰方面,用简单的钢琴曲代替了口令,既起到了指挥号令的作用,又增加了表演的气氛;表演服装简单、统一。总之,在旧中国,虽然团体操在各级运动会被列为表演项目,但内容简单、形式较为单一,可称之为中国现代团体操的萌芽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团体操才得到普及并迅速发展。1949年10月22日至24日,为庆祝新中国诞生,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的“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上组织了各项表演和田径比赛。北京新生中学的2400名学生分成16人一组的小麦形队伍,在腰鼓伴奏下步入会场,然后进行队形变化、组字,最后组成一个硕大的五星,并从中央放出和平鸽。他们的表演获得本届表演特别奖。华北大学表演的《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师大附小表演的《老鹰抓小鸡》、回民学院表演的叠罗汉、光华女中表演的《大团结操》等,也获得奖励。各大行政区(东北、华北、西南、中南、华东、西北)均派出参观团参观,对全国影响较大。此后,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城市均分别组织了不同规模的团体操表演。1955年6月我国应邀派出了以蔡树藩为团长、钟师统为副团长的体育代表团,参加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应邀参加的还有前苏联、波兰、匈牙利、蒙古等国家的代表团。中国代表团的人数最多,以北京体育学院学生为主体,由160余人组成,参加了团体操和器械体操表演。这是我国首次派团出国表演团体操,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1959年9月13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北京市7823名大、中、小学生成功地表演了大型团体操《全民同庆》。虽然没有看台背景的表演,但它第一次在统一的主题指导下,将五个场次的表演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表演整体,并用音乐指挥全部表演,服装、道具根据表演内容的需要进行设计,使表演更加形象、生动。通过这次实践,初步建立了我国组织、创编和训练团体操的理论与方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与风格的团体操。

20世纪60年代,在设计构思、内容编排、表演技巧、合理运用各种艺术装饰以及训练工作、表演的组织工作等各个方面,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65年9月11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成功地表演了由“序幕”、“高举革命火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人民公社好”、“紧握手中枪”、“红色接班人”、“将革命进行到底”七个场次以及看台背景组成的大型团体操《革命赞歌》。表演人数达16360人(其中场内表演人数为7792人、背景台表演人数为8568人),时间长达67分58秒。此次表演中,背景密切配合场内表演,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画面形象、生动,有效地扩大和美化了表演场面;在表演动作与队形变化方面也有不少创新;服装、道具向民族化、体育化方向又迈进了一步;音乐方面,不同的乐队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使之更加符合各场团体操的风格与特点。总之,大型团体操《革命赞歌》第一次成功地使看台背景和场内表演融为一体,主题鲜明,场面宏伟、新颖,大大增强了团体操表演的艺术性、表演效果及其观赏性。它标志着我国已完整地建立了团体操的表演体系,可谓我国团体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