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角色转变
15889200000002

第2章 教师角色理论概述(2)

当然,扮演学生朋友的角色并不能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当情感统治了其他角色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卷入儿童行为的某个方面,促使儿童唯一的愿望和动机变成博取教师的欢心。所有奖励、批评、成绩、都将成为情感的加减和有无的象征而被刻意地凸显了,学生所努力争取的仅仅是教师的好感而已。

倘若教师在与学生的友谊上占优势时,单向度的依赖会妨碍儿童和同学之间友谊的形成。儿童早晚会认识到他的地位和生活方式应该与同学或其他同龄人在一起,因此最理想的做法是尽快让他与同龄儿童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教师不应该沉迷于从儿童的依赖反应中感到知足,而应在学生朝着成人人格的成长中感到幸福。儿童的成长不在于儿童对教师日趋深厚的爱慕之情,而是表现于努力摆脱教师的影子而独立成长。

六、集体管理者

教师的另一个身份是班集体的管理者。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是怎样地宽容,无论他怎样承认学生的个性,也无论他在与学生的关系中怎样不拘一格,他总是需要担负起执行领导的责任。他也许会把部分职责假手于他人,但最终不能逃避教师地位所附带的领导责任。这是社会与学校当局所期待并强烈要求的一种任务。

新任教师在与班集体的初步接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私下的彼此接触中,都会不可避免地摸对方的“老底”,而这正是要确定如何实行领导者的功能。任何集体都有这样、那样的领导者。一个班级在刚刚形成时,内部就会出现明确的领导与追随者之间关系的定型化。该定型化囊括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评价、探知团体内的地位系统。对于那些热衷于担当领导者的人而言,可能会施加某些“欺骗”手段,妄图强行干预地位系统,以利于自己所向往的地位。

(第三节)我国对教师角色的研究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历程中,人们在研究教师角色问题上,有着较为成熟的理解,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对教师角色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审视与考察。

一、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则是知识的需求者。作为知识资源的源头,教师向知识的索取者学生提供知识,把社会历史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延续下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方式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师生跨越时空地联系起来,一举打破了教育的闭塞状况,突破了物理上的时空局限,使教育环境与条件完全开放,任何学习者在教育资源占有量上逐渐趋于均衡。知识积累与素养将变成计算机信息永久储存起来,教师不再是学生索取知识的唯一对象。

教师除了为学生输出知识以外,还需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为学生搭建舞台、指引方向,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或给予精神上的支持、鼓舞。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智力层次及学习风格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他们自主自觉而非被动地获得知识,在深层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学业进展。一个出色的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教育资源探求知识,留下足够的空间和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以诱导学生进入深层次与高阶段的学习阶段。一个出色的教师应当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雪中送炭一般的指点与支持,帮助学生磨砺出坚韧的人格品质,迈上学习的新台阶。

现代社会需要多方面、多类型和多规格的人才,它主张教育成为个性化的教育,以培养出适用的有个人特点及风格的人才。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为可能,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风格因材施教,帮助所有学生都能使自己的特点、风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与因材施教理念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从普通层面看教师角色

我们对教师角色的一般理解是:历史文明的传承者,青少年灵魂的塑造者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管理者等。不同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规范,从多方面反映出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师角色规范有两大特征:一是时效性。在社会发展变革中,教师的角色规范将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反映出时代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二是普遍性。角色规范对任何教师的角色要求都是相近的,具有普遍适应的特点。

作为历史文明的传承者,教师应该具有激情高涨的“乐教”精神,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苦学”为“乐学”;应该储备充足的科学理论知识,拥有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应该精于教学方法,能娴熟地运用丰富迷人的教学技艺组织教学活动;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更加逐步提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作为青少年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应该经常观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抓住任何有利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应该提前预算未来的情势,明确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划,使教学活动的步伐走在学生知识需求及发展的前面;应该善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让它成为教育的一个辅助方式,把学校教育与自身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真正走向科学化、艺术化。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管理者,教师应该制定可行的教学规章制度,维护良性发展的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应该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形成集体观念,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管理;应该为自己建立崇高的威信,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组织及管理在感情的交互中进一步融洽。

三、对教师角色的隐喻

人们习惯用隐喻将教师角色总结为蜡烛、工程师、园丁等等,以此表达对人民教师的尊重与赞誉。

(一)蜡烛论

“蜡烛”的隐喻令人欢喜而担忧,它既体现了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又揭示了师生关系的本质,即学生重于教师。“蜡烛”之譬把教师的职业人格抬举得太高,几乎将其抽象为伟大的圣贤。“蜡烛”之譬在抬举教师的同时,也无形中认定了教师社会地位的卑微性,不燃烧不足以完成教师的工作职责。

(二)工程师论

“工程师”的隐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含义。它既认同教育事业的崇高性,又反映出工业时代的流弊,似乎学校是一个工厂,学生是一块没有知觉且听任摆布的钢铁,任由工程师参照自己的构思去锻造成产品。

从教师的角度来考察,“工程师”的隐喻也有着自相矛盾之处。它一方面强调了教师的能动性,教师能够从自我意愿出发,塑造出学业有成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教师缺少必要的自主权。社会与学校对产品质量有着统一的要求,工程师只能参考一定的工艺标准和流程操作,不得发挥教师个人的能动性。教育从某个角度来说,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劳动一旦规范化,必将丧失宝贵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三)园丁论

相对于工业模式而言,“园丁”的隐喻反映的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学生好比种子,有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但离不开教师的浇灌、培育。与“工程师”相比,“园丁”更加看重学生成长的自然性,既认识到了学习的规律,又兼顾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这种模式还考虑到了教学的过程性,而不是一味地咬住“结果”不放。教育学生好比培育花朵一样,需要反复地浇灌、培育。

从学习的规律来看,“园丁”之譬持有认知主义的态度,教师在承认学生特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认知发展水平,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供正确的知识结构、内容。这种思想认为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与教师、教学资源及其他学生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图,并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这种思想与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认为,人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人的行为与观念总是在和他人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四、综合视角看教师角色

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是十分复杂的,需要教师担当并适应多种社会角色,要求教师处理好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履行好各个角色的职能。综合审视学校的教育工作,可将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培养人才的角色

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是学校师生关系的主体。他总是要受一定的社会委托,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以知识信息传播为中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全面影响,把他们培养、塑造成为社会所期望的合格公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进程和方式,乃至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

教书育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工程”,完成这样的事业和“工程”,决不是某一个教师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教师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集体的全体成员协调一致的努力。因此从事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独奏”,同样也需要和谐的“合奏”。传统教育认为教师个人是学校“建筑的砖块”,往往着眼于教师个人,忽略甚至否定教师集体的作用。现代教育主张,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个体作用,更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整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的辩证关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地去实现教育目标。

(二)传承知识的角色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通过传承知识而发挥出来的。没有知识传承的需要,也就不会产生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把人类历史上积淀下来的知识加以遴选和总结,以课堂教学的形式面对面地传授给学生。在传承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发动、指导并最终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相对教师的其他角色来说,传承知识的角色显得尤其突出。

(三)开发智力的角色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需要唤醒学生尚未开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人类已有的间接经验之外,还要重视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培育学生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培育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作用,是其他任何角色所无以取代的。

(四)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为将来的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的适应能力。身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教师应该将未来设想引入课堂,通过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测设计出合理的教育计划及教学活动,使学生根据既定的目标发展,使其既能科学地预见未来、适应未来,还能大胆地构想未来、创造未来。

(五)学生集体的组织者

学校是由各年级众多班级组织结合而成的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以拟定和实现学生集体的目标为己任。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和使用人力,建立恰当的管理系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心理气氛,制定健全的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教师对集体进行设计之后,需要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蓝图,努力将其物化为现实的组织团队,并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既要注重培养卓越的学生集体,又要通过学生集体去影响所有的成员。

(六)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社会角色,其次才是一个学校角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狭窄范围,还要将注意力投入社会的大环境中,与社会发生各种交往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十分密切,学校环境呈现的是一种开放化、社会化趋势。现代社会的教育是开放性教育,教师角色的社会化也就不难理解了。作为社会角色的一员,教师应走出学校围墙,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营造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大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出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