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角色转变
15889200000006

第6章 体育教师职业概述(2)

一方面,体育教师通过系统而全面的培养方式,有机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把下一代塑造成为具有现代体育精神、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的新型劳动者,从而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打下坚定的人才基础。

另—方面,通过体育教师的辛勤劳作,把下一代塑造成为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公民,从而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体育教师通过长时间的劳动,把下一代塑造成为具备一定体质基础的公民,从而在肌体上确保未来建设者能承担起建设祖国事业的重担。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由于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以示范性和感染性为重要特征出现的。因而,体育教师要想顺利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身体力行,发扬不畏艰苦、助人为乐、牺牲个人的教师风范。体育教师艰苦卓绝的奋斗者形象必将深深地影响到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心灵。

体育教师根据体育学科的目标,以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运动竞赛等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人格品质的教育,以此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机敏果断、乐观活泼、为集体高度负责等良好品德,以及熟练的运动技能、优美的体型体态等,都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必将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娱乐性、与集体的协调性等特点,都是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一致的地方。这对学生的影响将不可低估。

(四)输送体育人才的伯乐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培养优秀体育健儿的摇篮。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威望和民族气势。因此,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并输送寄托民族希望的竞技体育运动员的重担,如果离开了体育教师的启蒙教育,国家的体育运动员队伍将难以形成气候。

实践告诉我们,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大都经过了体育教师的发现、培养和输送等过程。体育教师为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已被社会所公认。

(第三节)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现代学校教育是众多学科并行的复合式教育模式,公认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体育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异常巨大的,其言行举止均会在学生的一生中留下或好或坏的影子和痕迹。可以说,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首先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过硬的教师队伍。那么,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道德呢?

一、品德的修养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园丁”。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忠于教育事业并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这是爱国爱民的体现,也是考量一名体育教师敬业精神及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

学生既是教师工作的“产品”,也是其道德品质最具发言权的批评家;而教师个人的作风与人格也无疑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同的教师会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的人格道德也将产生不同的社会价值和精神财富。

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不仅仅有着常规的教学任务,还要额外指导学生进行课余训练和参与集体竞赛。因此,体育教师只有热爱党和国家,忠于对下一代的教育事业,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抱着舍己为人、无私付出的态度,才能真正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实现“教书”、“育人”之间的完美结合。

二、敬业的精神

严格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撰出可行的教案,并充分准备教学活动中可能采用的素材;务必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以身作则维护课堂纪律,授课时的理论技术讲解和动作示范操作必须标准无误,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偏差和不足;考试时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学校的考试制度,对待学生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应该公平、公正,使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有效地体现于考核结果;若担任相关赛事的裁判,应自觉遵守裁判员规则,用公平正直的态度去践行一个裁判的职权。

体育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经常负责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别的竞赛活动,使他们具备过硬的理论,掌握娴熟的运动技能。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体育教师,只有精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在教学和训练指导工作中,完美展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精准的示范动作,并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得愈来愈快,各学科之间横向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一个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身教的态度

对待体育教学工作的态度一定要认真负责。一般而言,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量往往比较繁重,组织或参与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范围较为宽泛,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也较多,其言谈举止和品格作风对学生影响极大。所以,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慎之又慎,做好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对体育课程来说,言传往往不如身教的效果突出,只有以身作则的体育教师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对体育活动课程和体育运动的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在体育教学工作和课余生活中,应当关心、热爱学生,与其建立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关爱学生的教师才会用心去传授知识、技能,才能栽培出优秀的学生。看待学生务必要不偏不倚,做到一视同仁,不能特殊关照个别爱好体育运动和某项体育项目技术突出的学生,也不能只关心自己负责训练的体育代表队,而应当关心全体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情况。面对违反体育纪律和体育道德行为的现象,一定要按照制度进行处理,最好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内容要有根据,语气要和顺,处理时要适当留有余地,尊重批评对象的人格和自尊,严禁态度粗暴和作风武断,更要彻底杜绝体罚学生的教育陋习,尽可能做到以理待人,以理感人,以理服人,从思想上根本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四、育人的思想

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传授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技能为手段,对学生进行身体、心理上的培养和教育,塑造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在教学过程及运动实践中,体育教师除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之外,还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问题,把思想教育和技能传授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体育课程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通过技能传授和思想塑造,既帮助学生掌握了专业的体育知识,又使其得到了品德、人格的熏陶和提升。体育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合二为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益,并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成功实现体育的教学目的,为推进当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而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五、治学的理念

治学理念不是取决于学术成果的大小,而是贯穿于整个治学过程中。治学过程是一个先学后治的过程,在汲取前人和同行研究所得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以此来启发更多的受众。治学成果诱人,可以增长受众的见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治学过程利己,可以丰富自身的学识和素养。如果利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于他人,在艰苦奋斗之后所获得的利己的果实将会显得分外的甘甜。

对于文化知识素养相对薄弱的体育教师而言,治学的态度一定要勤奋而严谨,要做到稳、准、狠、新。“稳”是指心态要端正平稳,良好健康的心态将决定我们能在治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准”是指眼光要精准到位,一个人眼界的宽广程度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最终学术成果的大小;“狠”是指治学过程中要舍得下狠功夫,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持之以恒,一直努力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新”是指治学的思维要新,治学的方法要新,老生常谈只会创造更多的学术垃圾,但创新也是有所禁忌的,不得过于极端,也不能哗众取宠,否则将使自己置身于贻笑大方的尴尬境地。

教研活动伴随着体育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是终其一生的事业,也是需要长年修炼的功夫。教学是体育教师一生要从事的劳动,治学则是教学工作与过程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