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尚勇篇
15889600000027

第27章 鲁迅“怒向刀丛觅小诗”

1931年1月17日,柔石、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五名左翼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由于柔石被捕时,衣袋里还藏着鲁迅去北新书局印书的合同,因此官厅四处搜捕鲁迅,鲁迅不得不外出避难,暂时住在上海花园日本公寓里。

2月7日深夜,杀人不眨眼的反动派,在上海龙华区警备司令部将五名青年作家秘密杀害。消息传来,鲁迅心中无比愤怒。他走出屋门,来到院子里。五烈士被害的惨景,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沉重地感到自己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再也无法抑制心头的悲愤,匆匆回到屋里,在微弱的灯光下,将一腔仇恨和怒火凝聚成诗句,作为对战友的哀悼: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敌人的屠杀吓不倒革命的英雄。诗中充分表现了鲁迅在敌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中,始终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气概,以及“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的永远战斗的精神。

1933年的2月7日,正是五烈士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鲁迅坐在他的寓所里,五位青年作家英勇走向刑场的情景,又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到,今天的社会,仍然极其黑暗,反动派照样血腥地屠杀人民,全国仍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他要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进行更深刻的揭露和控诉,他要唤起更多“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他愤然拿起笔来,写了具有强烈战斗性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作为对五烈士就义两周年的悼念。

当鲁迅写到五烈士被害,把他两年前写的那首诗抄入文章中时,他发现第五句中的“眼看”和第六句中的“刀边”没能很充分地表现出他当时愤怒和仇恨的情绪。他想,敌人的白色恐怖,难道只像“刀边”而不像刀丛剑树一样吗?可敬的五青年不是面对敌人的“刀丛”走向刑场的吗?他们的死不是比泰山还重,光照日月吗?我怎能像旁观者似的“眼看”呢?这样无辜的惨遭杀害,我是“不忍看”的啊!鲁迅先生清楚地记得,他当时无法抑制的悲愤,但又深深感到自己没有能够很恰当地表现出来。于是,他便将原诗中的“眼看”改成了“忍看”,将“刀边”改为“刀丛”。这一改真如异军突起,怒火烈燃,把他英勇无畏的战斗生活作了总的概括。

言行导航

鲁迅先生的文章如投枪似匕首,犀利、敏锐、无孔不入,曾让敌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在白色恐怖之下,鲁迅先生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奋笔疾书,揭露敌人的罪行。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这种爱憎分明、“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