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智慧篇
15889800000016

第16章 “洗尘”与“洗城”

包拯,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但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年),年轻的包拯任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到任的第一天,包拯就换下官服,出去查访。他刚一出门就看到一座秃山,光溜溜、黄蜡蜡的,难看极了!包拯看了心里真不自在,回衙后就找了几位老人来商议。商议的结果就是栽树。可是,哪有钱买树苗啊?正在为难的时候,忽听衙役来报:“城里财主沈千亩来访。”

包拯说道:“财神爷来了,请进。”

沈千亩进来后,寒暄几句,就拿出一张大红请柬说:“包大人到我们这偏僻地方来,真是辛苦得很。小人特备水酒一桌,为大人接风洗尘,万望大人到府上一坐。”

包拯听罢,眉头紧皱。心想:什么事都没办,就有人来请客。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要是去喝了他的酒,以后就得让他牵着鼻子走。我才不那么傻呢?忽然他笑着说:“沈先生,我可是从来不喜欢‘接风’的呀,至于‘洗城’嘛,倒是可以试一试。”

沈千亩听了很纳闷:“接风”和“洗尘”不是一回事吗?可是他一心讨好,也就顺着说:“洗尘,洗尘!”

包拯问:“你打算花多少钱为我‘洗城’?”

沈千亩来劲儿了,回答道:“少说也得花20两银子。”

“好吧!20两就20两吧!”

包拯点头应允,忽然又问:“沈千亩,你会‘洗城’吗?”

沈千亩又被弄糊涂了,只好“嘿嘿”地傻笑。

包拯手指眼前那座秃山说:“看到了吧,山上一片黄,城里流泥浆;满城是泥浆,那有多肮脏。”

沈千亩连连点头,口称:“嗯,嗯。”

包拯又说:“洗城嘛,就是给山栽上树。到那时,山上一片青,城里流水清;城里流水清,那有多干净!”

沈千亩这才明白,包拯说的“洗城”跟他说的“洗尘”完全是两码事,虽知中计,也只好连连称是。

包拯喝道:“沈千亩,你往后少搞这一套请客送礼的把戏!再这样,别怨我的板子无情!这次,就拿你办酒席的钱买树苗,栽到秃山上去,听明白了吗?”

沈千亩晓得这次拍马拍到马蹄上了,回去后就老老实实地派人送了20两银子到县衙。包拯又从县银库里拨了一些钱添上。他吩咐全部买了桃树苗,又带领衙役与百姓把树苗栽满了秃山。

第二年春天,满山绿茵茵的。开花时,满山红艳艳的;夕阳一照,连山上的土都映红了。于是,人们便把这座山叫“胭脂山”。

言行导航

包拯利用沈千亩为他接风“洗尘”的机会,让沈千亩为他接风“洗城”,所以光秃秃的山经过绿化,披上了绿衣裳,变成绿茵茵的了。这里面就隐含着智慧。俗话说:“知识是用不完的宝藏,智慧是穿不破的衣服。”人们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更高明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