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01

第1章 周公辅成王

商朝末年,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13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诸侯国的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于是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到处制造谣言,闹得镐京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纪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绝对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了,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授权给太公望: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3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很快平定了叛乱。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称他们为“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7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一套周朝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20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50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言行导航

周武王因病去世后,而其子成王还少年。各国诸侯并未完全心服;周人内部的矛盾也呈现了出来。在这群臣惶恐无主的关键时刻,成王的叔父周公旦,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稳定了局势。7年后,周公毫无留恋地将大权交回成王,又安心地当起臣子来。

可见,周公辅佐成王是以社稷为重、天下为重,完全是出于忠心及公心。而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并使其合法化,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私心及野心。与周公辅成王有着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