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02

第2章 刘邦赦免死囚犯

汉高祖刘邦有一次从平城回长安,经过大女婿张敖领地赵州王府邯郸时。赵王张敖亲迎高祖到王宫,早晚伺候,亲奉酒食,态度谦恭。谁知刘邦却拿出老丈人的架子,拱起高膝,态度轻慢,对他的女婿就像对奴仆一样。

张敖的丞相贯高这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此人生平最讲气节,看到张敖毕恭毕敬地侍候高祖反遭轻慢,气愤地对同僚赵午说:“我王太软弱了,受人轻侮而不动气,我们当臣子的也感到耻辱啊!”说完,当即与赵午去见张敖,劝他说:“当今天下纷乱,豪杰并起,有才德者先为帝。如今大王对皇上执礼甚恭,反受屈辱,实君子所难忍受。老臣不才,愿为大王杀此无礼之人。请大王下令!”哪知张敖忠厚,感念高祖帮助他报仇复国及嫁女之恩,不肯背德负义。

贯高见张敖不愿杀高祖,只好退下。出宫后,他与赵午等10多人暗中商议说:“我王忠厚仁德,实在令人钦敬。但高祖傲慢,令人难堪,我们杀了他吧。如果事成,自然全归我王;如果失败,我们都应承担一切罪责,决不连累我王。”

第二年,高祖又经赵地。贯高等人在他必经之地的驿站夹墙里埋伏了武士,准备趁其上床歇息时把他刺死。谁知高祖并未在此停留,贯高计划落空,只好作罢。

贯高有个仇人,得知此事,向朝廷告了密。高祖立即下令把赵王、贯高及门客孟舒等10余人逮捕。

孟舒等人知道死罪难逃,都要自杀。贯高却喝道:“你们怎能这样干,如果我们全都自杀,谁来证明我王并没造反呀。我们先要使我王不被冤杀,自己再死也不迟。”孟舒等人便放弃了自杀计划。

高祖下令不准赵王的臣民跟随进京。贯高等人都不畏禁令,自动地按照死囚的规矩,剃掉头发,披枷带锁,作为赵王的奴隶,跟着进了京城。

在回答刑官的审问时,贯高昂首朗声答道:“谋反的事,只是我们干的,赵王一点也不知道。请大人转奏皇上,一切罪责全由我们承担,请皇上释放赵王。”

刑官不信,对贯高动了大刑。贯高血流如注,遍体鳞伤,气息奄奄,仍不改口。刑官只好回奏高祖。高祖赞叹道:“这老儿真是一条好汉!”说完用目光扫视一下群臣,问道:“你们中谁与贯高熟识?”中大夫泄公出班奏道:“贯高与小臣颇有交情。他一向讲究气节,重信守义,很有名望。”高祖听了,就叫泄公拿着“如朕亲临”的符节到死囚牢去,私下问清真相。

泄公探完贯高伤势后,单刀直入,问:“赵王到底参加谋反没有?”

贯高正色答道:“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我都要祸灭三族了,难道还讲假话?因为赵王确实不知我等谋反之事,我才死不改口,不愿让他蒙冤。”接着,向泄公讲了详情。

泄公据实回报,高祖方信赵王未反,决定释放他。贯高说一不二、敢做敢当的行为使高祖大为赞赏,在赦免赵王之后,也决定释放贯高,并叫泄公去通知此事。

不想贯高接到赦免令却说:“我之所以不死,为的是好证明赵王没有谋反。现在我的责任已尽到,虽死无恨了。当臣子的背着谋反的罪名,即使皇上不杀我,我有何面目在皇上手下做事呢。”说完,趁泄公不防,猛地拔出他的腰间佩剑,刎颈身亡。

言行导航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好汉做事好汉当。”这句话用在贯高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刘邦高傲狂妄,贯高秘谋刺杀,孰是孰非暂且不说。但贯高对赵王忠心不二、据实相报、勇于承担责任、敢做敢当的精神却难能可贵。单从这一点上来说,贯高不愧为是一位伟丈夫、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种把忠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