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16

第16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我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县人。他自幼善于思考,英勇有为。少年时代正处于中国的大动乱时期,所以,救国救民的思想在心底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与掠夺,台湾人民灾难深重,盼望祖国收复台湾。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披甲执剑,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从金门料逻湾扬帆出发,凌波越海去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军队在进军中遇东南逆风,白浪滔天,船队不能行进,只得返回,停泊在澎湖36屿中间,一连几天不能行进。

这时,军粮告急,必须采取紧急行动。郑成功发布了一道命令,庄严宣告:我率领大军,冒着风险东征,是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绝不是为了到海外去贪图安逸。他激励将士们,不要怕惊涛骇浪,不要怕敌人的大船大炮,只要听从指挥,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夺回台湾。于是全军将士齐心协力,顶逆风,冒急雨,排巨浪,船队继续向东南进发。

四月二十九日黎明,直抵台湾海岸线外。船队避开了赤嵌城海岸,绕道从鹿耳门登陆。登陆后,立即包围了军事据点赤嵌城(今台南),与荷兰殖民军展开了激战,打得侵略军溃不成军,收复了赤嵌城。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便玩弄缓兵之计,表示愿意年年纳贡。郑成功斩钉截铁地对来使说:“除非你们投降,把台湾交还中国,别的没有第二条路好走。”郑成功下令立即进攻,攻打揆一盘踞的台湾城(今安平)。

经过九个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书。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举行了受降仪式。这一天,荷兰侵略者终于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

言行导航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明、清政府软弱无能、卖国求荣,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沿海地区和海岛进行了肆无忌惮的侵占和掠夺,他们杀人放火、贩卖鸦片,无恶不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郑成功收复台湾,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他维护了祖国领土的主权完整,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开发。郑成功不畏强暴、驱逐外虏,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片赤胆忠心,是中国历史上深受人民尊敬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