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15

第15章 忠臣名将铁铉

据史料记载,铁铉(1366—1402年),字鼎石,河南邓县人。他处事明断,办案公允,颇有政绩,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鼎石”即为其所特赐。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长孙朱允炆即位,为明惠帝。但当时藩王势力日益扩大,对帝位构成威胁。为巩固帝位,朱允炆听取大臣建议,意欲削藩。朱棣(dì)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势力最大。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北平,发动了与侄子朱允炆夺取皇位的战争。

朱允炆派大将军李景隆征伐,次年四月,朱棣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此时,济南城内只有盛庸余部。危急时刻,正在外地为李景隆的北伐军运送粮草的铁铉便急赴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相约死守。

铁铉指挥军民突击加固城防,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合围。攻守相持之际,朱棣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劝降不成,反遭羞辱。朱棣大怒,遂下令攻城。燕军架起云梯攀城,铁铉便令手下士兵往云梯上浇油引火焚烧;燕军用炮火将城墙轰破,铁铉便令士兵用帐篷裹上沙土塞住。久攻不下,朱棣便图谋破釜沉舟,掘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灌城。为了济南百姓的安危,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

一日,城门忽然大开,千余军民涌出城外,跪在朱棣马前哭诉求降,迎其入城。而此时,铁铉早已命人在城门上悬置铁闸,伺机砸死朱棣。朱棣不知有诈,遂下令停战,在城内向导接引下,仅领数骑自西门入城受降。刚入城门,突兀落下的铁闸旋即砸烂了朱棣的马头,朱棣一见中计,换马急返。怒火中烧的朱棣回营后遂令手下士兵以火炮日夜猛轰城墙,铁铉见城池危在旦夕,心头又忽生一计。他让人制作了许多朱元璋的灵牌,并把它们供在城头上。朱棣见城墙上有其父灵牌,不便继续炮轰,只好停战。围城三个月后,朱棣引军退走,铁铉趁乱出城追击,燕军大溃而去。

建文帝三年,朱棣东山再起。次年正月,铁铉在淮南被俘。朱棣命铁铉面北而跪,铁铉骂不绝口,誓死不从,朱棣无奈,令人割掉铁铉的耳鼻,后被凌迟处死。

自明代中叶起,官府便先后在华阳宫为铁铉塑像。新中国成立后,铁公祠又多次重修扩建。嵌入祠中壁上的条条石碑,肃穆庄严,饱蘸着深情的钦佩和敬仰,记述着铁铉那铁骨铮铮、撼人肺腑的故事,更显出祠堂主人的一身英雄豪气!

言行导航

“凡我铁氏后人,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全民族安定团结,为国家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努力奋斗。”如今,铁铉第二十二代后裔铁明正的亲笔铭志已被镶嵌在了祠堂内,这充分地显示了铁氏后人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匹夫不可夺志,枭将岂能失节!一代名将铁铉,誓死效忠惠帝。尽管壮志未酬,但他对朝廷的耿耿忠心,令人钦佩,感人至深,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