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15890000000017

第17章 李特收容流民

“八王之乱”虽然是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但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如河间王的部将张方率军进入洛阳后,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还到处抢掠,连皇宫里的珍藏都抢去了。

连年的战争,再加上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得西北农民成群结队出外逃荒,人们称之为“流民”。

有一年,关中六郡几十万流民逃荒到蜀地,其中有氐族人李特及他的兄弟李庠、李流。逃荒路上,有些年老体弱或患病受伤的流民,经常得到李特兄弟的帮助和照顾,因此对他们十分敬重,把他们当作主心骨,遇到什么事都去找他们商量。

流民到了相对安定的蜀地后,就分散到各处去为有钱人家打工谋生。管辖蜀地的益州刺史罗尚,却一心要把流民赶回关中去,而且还准备在要道上设关卡没收流民的财物。

流民听到益州地方政府要赶走他们的消息,一个个唉声叹气,去向李特诉苦。

李特面对愁眉苦脸的父老乡亲,豪爽地说道:“天无绝人之路,你们放心吧,我会去请求官府放宽让流民离开蜀地的限期。”

李特多次与官府交涉,希望延缓遣送流民回关中的日期;同时在绵竹(今四川德阳西北)设立大营,收容没有落脚处的流民。流民互相转告,纷纷赶来投奔李特,不久这个大营就聚集了近两万人。这时,李流也设立了一个大营,聚集了几千人。

李特兄弟收容了这么多流民,为了大家的生计,就派代表去见刺史罗尚,再次请求延缓遣送流民回关中的日期。罗尚表面上一口答应,可是暗地里却在调兵遣将,准备袭击流民大营。

李特派去的代表非常警觉,看到官兵在调动人马,修筑营寨,马上回去向李特作了汇报。

李特警惕性很高,他当机立断,把年轻力壮的流民都组织起来,让大家拿起武器,随时准备抵抗官兵的进攻。

晚上,罗尚果然派来了3万人马,骑兵与步兵协同出击,一起向绵竹的流民大营扑来。

官兵冲进李特的营地,只见营帐里静悄悄的,一点声息都没有。为首的将领以为阴谋得逞,便发出号令,指挥兵马向一个个营帐冲去。

突然,流民大营里响起了“咚咚”锣鼓声,预先埋伏在四周和营帐里的流民,里应外合,手拿铁棍、木棒、大刀、长矛,就像猛虎下山般地冲向官兵。

罗尚原想3万人马对付手无寸铁而又毫无防范的百姓,是绰绰有余了。不料流民却已经有了充分准备,将官兵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窜。

落荒而逃的几个将领赶紧去向罗尚报告,被罗尚臭骂了一顿,要他们召集残兵败将,重新组织力量,再次向流民大营发动进攻。

流民都集聚在李特周围,请李特出头把大家组织起来,坚决与官府抗争到底。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李特便和六郡流民首领一起商量,决心走上反抗的道路。流民首领都被拥为将军,大家又一致推举李特为镇北大将军,李流为镇东大将军。

李特把流民按军队的编制进行整顿,使流民有了军事化的组织形式。从此士气高涨,没用几天,就把附近的广汉攻了下来,那里的太守早就吓得逃跑了。

占领了广汉后,李特仿效汉高祖的办法,宣布“约法三章”,纪律严明,秋毫不犯,还打开官府粮仓救济贫民。

蜀地老百姓原来对李特领导的由流民组织起来的这支队伍不了解,后来看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就非常同情他们的处境,还想办法向他们提供帮助。

罗尚见与流民硬拼占不到便宜,就派人去向李特求和。在李特与使者谈判时,罗尚却勾结地方豪强势力,围攻李特率领的流民队伍。

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李特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李特的儿子李雄接过父亲的武器,继续率领流民进行战斗。

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两年后,他又自称皇帝,国号成,以成都为京城。李雄的侄儿李寿登基后第二年,即公元338年,把国号改为汉,所以史书称之为“成汉”。

言行导航

李特设立大营,收容没有落脚处的流民,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李特用仁义感化了流民,用正义团结了流民,用智慧和胆识成就了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