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守信篇
15890300000004

第4章 信于仇寇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鲁国人不敢轻易应战,齐国就在距离鲁国国都50里的地方封土为界。鲁国请求投降,愿意像齐国国内的封邑大臣一样听命于齐国,齐桓公答应了。

曹刿对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庄公说:“您愿意国家灭亡、自身不保呢,还是愿意用国家的灭亡换取自己的安逸呢?”

鲁庄公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曹刿回答:“您若听我的话,国土必定会扩大,您自己必定会安全快乐,这是生而又生的办法;您若不听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您自己必定身处耻辱之中,性命也会不保,这是死而又死的办法。”

鲁庄公说:“我愿听从你的话。”

于是,鲁庄公依照曹刿的话,在第二天和齐桓公会见的时候,他和曹刿怀里都揣着剑来到土坛上。鲁庄公左手抓住齐桓公,右手抽出剑来对着自己,说:“本来鲁国国都距离国境几百里,而现在只剩下50里了。这50里土地和一寸土地没有什么两样,鲁国根本没法生存。丧失国土也是死,和你拼命也是死,我就死在你面前算了。”

齐国的大臣管仲和鲍叔牙想要上前阻拦,曹刿手按着剑挡在两个台阶之间,说:“两位君主要另作打算,谁也不准上前。”

管仲对齐桓公说:“大王应该牺牲土地保护自己,而不是牺牲自己保住土地。大王就答应他吧!”

于是,齐桓公就答应了鲁庄王,和鲁庄公订立了盟约,答应还给鲁国400里土地。

齐桓公回到齐国后,又不想把土地还给鲁国了。管仲说:“不行!人家要劫持您而不想和您订立盟约,您事先却没想到,这说明您并不聪明;你面临危险,却不得不听从人家的威胁,这说明您并不勇敢;您答应人家却又不想实现诺言,这说明您并不讲信用。作为一个国君,既不聪明,又不勇敢,现在又想不讲信用,失去了这三点,还会有谁服您呢?还给鲁国一些土地,却换得了诚信的美名,这比400里土地要有价值得多。”

齐桓公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管仲说得很有道理。他想了想说:“鲁庄公和曹刿都是齐国的仇人,如果我对仇人都讲信用,这就说明我会对不是仇人的人更讲信用。这样天下人都知道我是诚信君子,就都会信任我。”于是齐桓公决定遵守诺言,按照盟约还给了鲁国400里土地。

果然,齐桓公“信于仇寇”的事情传出去后,诸侯们都很敬重他的人品,许多人都自愿归顺他,后来齐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言行导航

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齐桓公之所以能赢得威望,登上霸主地位,与他不失信于人有很大关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实现自己的诺言。言而有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反之,则得不到别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