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守信篇
15890300000005

第5章 退避三舍

晋文公(公元前697—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是晋献公的儿子,后为晋国国君,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就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申生一死,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就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重耳流亡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作贵宾,还用诸侯的礼节接待他。楚成王对待重耳特别好,重耳也对楚成王十分尊敬。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

古时候行军,每30里叫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退90里的意思。

后来,重耳真的回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难免要发生战争。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之间真的发生了战争。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退。

晋军中有些将士不解地问:“仗还没打,怎么就退了呢?”

晋文公说:“这是我当初在楚国时对楚成王许下的诺言,所以即使这一仗败了,我也要履行诺言啊。”

这样,晋军一口气后撤了90里,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有个叫成得臣的大将却不答应,一步步紧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辞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结果中了晋军的埋伏,被晋军前后夹击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要再追杀。成得臣带了残兵败将回到半路上,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各国诸侯开了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言行导航

“诚”乃诚实无欺,“信”乃踏实守信。“诚信”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道德感和责任感。因此,诚信说到底是一个人道德约束和品德修养的问题。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典故教育我们:做人凡事要以诚信为先,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那么人们自然会尊重你、信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