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守信篇
15890300000009

第9章 立木取信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纷纷参与到争霸战争中来。200多年间,诸侯们打了400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100多个诸侯国已锐减到二十几个了。

到了战国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了,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赵、韩、魏、秦,史称“战国七雄”。秦国是七个诸侯国中最弱、最被别的诸侯国看不起的,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时,面对自己的处境和地位非常着急。

为了求得有识之士的帮助,他向天下发布了求贤令:“各个诸侯都看不起我们,这是秦国莫大的耻辱!有能出谋划策让秦国强大的人,我封给他高官,还赏赐给他封地。”

秦孝公的求贤令,引来了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家——公孙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鞅。

商鞅一来到秦国,就与秦孝公长谈了三天三夜,最后说得秦孝公心花怒放,连连称是,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秦孝公很想支持商鞅在秦国变法图强,但这有损秦国贵族的利益。为避免贵族们的反对、干涉,秦孝公决定先召开宫廷辩论会,在辩论会上,商鞅舌战群雄。秦孝公看到商鞅才华出众,当时就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获得了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并不急于发布新法令,而是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10两黄金。”

不一会儿,城门口就聚了好多人。大家都想得到金子,但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都怕扛了木头又没钱,自己受累倒不要紧,关键是怕成了别人的笑柄。

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把赏金提高到50两。可是赏金越高,大家越觉得不合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木头。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个人从人群里挤出来,他挽起衣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扛到北门。商鞅立刻传令赏给他50两黄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们都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到做到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于是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革。经过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引起许多贵族、大臣的激烈反对。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都判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这样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10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言行导航

商鞅为了能够顺利施行他的新法令,通过在南门立木赏金的方式,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想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得做出一件让人信服的事情。做人做事离不开诚信,从政为官更不能缺少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