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诚实篇
15892300000027

第27章 晏殊换题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晏殊,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晏殊小时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到十三四岁时,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他诚实、谦虚,为人忠厚,大家都很喜欢他。后来,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进宫面见皇上,大家都十分羡慕他。

巧的是,晏殊到京城时,赶上科举会试。考生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成绩名列前茅的才子。但他们和晏殊没法比,晏殊是作为“神童”选来见皇帝的,也就是保送生,可以不参加考试。但晏殊觉得只有经过考试,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有真才实学。他申请参加这次考试,得到皇上的批准。

晏殊到考场一看,从各地赶来参加考试的人有1000多人。有的是连考多年、两鬓斑白的老考生,有的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书生,就数晏殊最小,不到15岁。晏殊心里有点紧张,但转念一想,自己年纪还小,考试结果如证明自己学问不够,就回家继续苦读,下次再考,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心里很踏实。

考题发下来一看,晏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容易了!原来,这个题目晏殊做过,那篇文章还受到好几位名师的称赞和指点呢。这时,晏殊的心里斗争开了。按说,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现在照样把它重写下来,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应算作弊。可不管怎么说,那毕竟是在自己家里写的啊,自然没有考场这么紧张,如果在考场上,恐怕……晏殊想起了老师的教导,“做人做学问必须诚实,如果对自己放松要求,只能害自己。”想到这儿,晏殊决定把实情讲出来,想让主考官换个题目。可考场纪律很严,晏殊几次想说,都被监考官制止了。没办法,晏殊只好以那篇文章为基础,做了些修改加工,写好后交了卷。

几天后,皇上召见这次考试的优秀考生,一共十几名,晏殊当然也在其中。轮到晏殊时,皇上高兴地对他说:“你的文章,我亲自看过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不料,晏殊却跪下来,把自己曾做过这个题目的事讲了一遍,并且要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当堂补考。这时,大殿上鸦雀无声,大家都呆了,心想:这个晏殊真是个大傻瓜,碰上自己写过的题目本是天大的好事呀,怎么能傻到要求换题补考呢?!

沉默了一会儿,皇上突然大笑起来,说道:“真看不出,你这孩子不仅学问好,还这样诚实、有志气。好吧,就另换题目当堂补考吧!”

晏殊压抑住内心的紧张,很快写好文章交了上去,大家看后,都称赞写得很不错。皇上非常高兴,连连夸奖他,当场授给晏殊一个相当于进士的学位,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家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非常高兴,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也很想去宴饮游乐,只是由于家贫无钱,就不去参加了。我有愧于皇上夸奖。”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言行导航

在考场上,我们碰到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肯定会非常开心,根本不会想到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在科举考试非常严格、竞争异常激烈的古代,恐怕任何一个人遇到自己做过的题都不会像晏殊那么去做,晏殊的行为在那时绝对是非常罕见的,连皇帝也会觉得震惊。当然他罕见的诚实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后来德艺双馨的晏殊当上了宰相,可谓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