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15892600000010

第10章 隋文帝节俭治国

隋文帝杨坚很了解暴虐的统治不得人心。当了皇帝后,唯恐重蹈覆辙。怕人心不服,所以总是警惕自己,谨慎地处理政事,注意节俭。

他的三儿子秦王杨俊,灭陈的时候立下战功,受到奖励。后来,杨俊觉得自己是皇子,又有战功,生活越来越奢侈,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他指使手下的人放高利贷,敲诈勒索,使许多小官吏和老百姓倾家荡产。隋文帝听说后,特地派人去调查处理,把杨俊手下的人抓起来几十个。

可是,杨俊不但不收敛,胆子反而越来越大。他模仿皇宫建造自己的宫殿,用外国进贡来的香料涂抹墙壁,用美玉、黄金装饰台阶,宫殿的墙上到处镶着镜子。还搜罗许多美女,日夜寻欢作乐。隋文帝知道了这些情况,非常生气,下令罢免了杨俊的官职,把他禁闭起来。

将军刘升以为隋文帝不过是一时气愤,就去说情。他对隋文帝说:“秦王不过是多花了些钱,把房屋修得稍好一些,这算什么大错?我认为陛下处罚过重了。”隋文帝严肃地说:“法不可违,不论什么人都得遵守国家的法律。”刘升以为隋文帝不过是说说而已,就坚持说:“秦王还年轻,这算不了什么大错,陛下就饶了他吧!”还没等刘升说完,隋文帝站起来就走了。

过了几天,大臣杨素又来劝隋文帝赦免杨俊。隋文帝说:“皇子和百姓只有一个法律,照你们的说法,为什么不另立一个‘皇子律’?任何人犯罪,都得依法制裁!”

杨俊听说隋文帝拒绝了杨素的请求,既担心又害怕,就病倒了。病中,他给隋文帝写信表示认罪,请求宽恕。隋文帝对送信的人说:“你回去告诉杨俊,我艰苦创业,都是为了他们,希望大隋天下子孙万代传下去。他是我的儿子,反倒要把杨家的天下断送掉,叫我还有什么可说?”

没过几天,杨俊病死了。他手下的人请求给杨俊立个石碑,隋文帝不同意,说:“想要留名,在史书上记一笔足够了,何必立碑!”随后,吩咐把杨俊府中奢侈华丽的装饰全部毁掉。

隋文帝对皇亲国戚、王子、大臣比较严,对百姓却比较宽。他认为,法律太苛,百姓就会反抗;法律和缓,百姓就会受到感化,自己的统治才能巩固。因此,他下令制定“隋律”,废除了前朝的许多残酷刑罚。百姓有冤枉可以越级上告,直到朝廷。各地判了死刑的罪犯,不能在当地处决,一定要送交大理寺复审,然后由皇帝批准执行。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齐州有个叫王伽的小官,送70名罪犯去京城长安,当时法律规定罪犯在押送途中,一定要套上枷锁。走到荥阳的时候,王伽见这些罪犯头顶太阳,颈套枷锁,实在痛苦,就叫他们停下来,对他们说:“你们犯了国法,受了处分,这是罪有应得。可是,你们还给押送你们的民夫添了痛苦,让他们陪着你们风吹雨淋太阳晒,你们忍心吗?”罪犯们都表示自己有罪,连累民夫,实在过意不去。王伽说:“你们带着枷锁,长途跋涉,也很不容易,我想把你们的枷锁去掉。咱们约定时间,到长安城门集齐,你们能做到吗?”罪犯们都很感动,一齐跪在王伽面前说:“大人的慈悲,我们终生难忘。”王伽遣散了民夫,把罪犯的枷锁去掉,说:“如果你们失约,我只好替你们受罪了。”说完,王伽便放了罪犯,自己带着随从向长安进发。

约定的日期到了,罪犯们都按时来到城门口,一个也不缺。隋文帝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惊异,马上召见王伽,对他大加赞赏。还把罪犯们召进宫里,设宴招待他们,并赦免了他们的罪行。随后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各级官吏学习王伽,用感化的办法管理百姓。

隋文帝很留意民间疾苦。有一年,关中闹饥荒,他看到百姓吃糠拌豆粉,就拿来给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下令饥荒期间不吃酒肉。一个封建时期的皇帝,能这样做就很不容易了。

隋文帝把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发展,比如继续推广均田制,规定一个男劳力可分田80亩,一个女劳力可分田40亩。这样做虽然得田最多的还是官僚大地主,但是毕竟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一些土地,使地主兼并土地受到限制,这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广大农民辛勤劳动,加上隋文帝的节俭廉政,只经过二十几年,隋朝的经济就繁荣起来。政府的仓库都装得满满的,一直到隋朝灭亡以后20多年,隋朝仓库的粮食还没有用完。

言行导航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隋文帝认为:自古以来,没听说有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故一生非常注意节俭。他对皇亲国戚要求非常严格,如若犯法,一律严惩;而对平民百姓犯法,则主张用感化的办法管理。作为一代帝王能够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实属难能可贵。

倡俭戒奢有利于为政清廉,倡俭戒奢有利于社会稳定,倡俭戒奢有利于国家发展。隋朝兴亡之快,充分说明:奢侈则招致民怨,民怨则导致亡国;而节俭则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廉者,政之本也。”我们应牢记历史的教训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