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15892600000011

第11章 唐太宗戒奢从俭

唐太宗李世民深知,作为君临天下的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滋长骄奢淫逸的思想。从即位起,他便注意节制自己的欲望,戒奢从俭,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而增强国力。

唐太宗即位后,所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建的宫殿,经战火焚烧,早已破旧。按照惯例,新王朝国君都要大兴土木,另建新宫,至少也要将旧宫修复,粉饰一新。唐太宗目睹隋朝奢侈亡国的教训,“不敢纵逸”,一直不许兴建新的宫殿。唐太宗患有“气疾”,所住的宫殿又潮湿,夏暑秋凉,容易引起旧病复发。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有大臣从爱护他的健康出发,奏请朝廷“营一阁以居之”。唐太宗说:“我有气疾,确实不宜居住卑湿之宫。可是要大兴土木,必然靡费人工与钱粮。昔汉文帝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停建。我的功德远远不如文帝,而建新宫的费用又超过露台,这不是为天下之君所应做的事。”大臣们一再奏请,唐太宗坚持不准,此事才作罢。

贞观初年,基本上没有兴建什么大的工程。不仅如此,在洛阳遭受水灾时,百姓房屋被冲毁,太宗还下令拆掉洛阳一些宫殿,将木材分给受灾百姓,以供修房之用。而洛阳宫殿被大水冲坏后,只是稍加修缮而已。

隋朝时期盛行厚葬之风。唐太宗即位后严令禁止厚葬。他本着节俭的精神,对自己的陵寝亲自制作规格,“因山为陵、容棺而已”。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子孙“从俗奢靡”,体现了他的崇俭精神。当时,高力士曾进入太宗陵墓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木篦一,草根刷子一”,不禁赞曰:“先帝随身服用,唯留此物。欲将传示子孙,永存节俭。”唐玄宗听到高力士的汇报后,亲自前去查看,见物“肃静如不可胜”,即命史官记载下来。

工部尚书殷纶曾带一个巧匠入宫,想制造木偶戏取悦唐太宗。唐太宗不但不赏光,反而训斥了他一顿,并免去他的官爵。唐太宗专门下令,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以防扰害百姓、助长君王的奢侈之心。

正是由于唐太宗带头节俭、反对奢侈,影响了许多大臣。在贞观年间,崇尚节俭蔚然成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贞观时期的经济、文化达到鼎盛,为世界瞩目。

言行导航

倡俭戒奢有利于修身立德、安邦治国。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为“俭”和“侈”是产生“善”和“恶”的根源,尚俭是一种美德,提倡节俭可以促进行善,有助于加强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杜绝奢侈则能够除孽祛恶、造福人民,而奢侈腐化、贪污行贿是国家灭亡的主要根源。

唐太宗以自己的行动为表率,对当时奢侈之风进行了坚决抵制,尚俭贯穿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中,唐太宗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美德,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