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15892600000005

第5章 “菩萨皇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上台之后,和其他君王一样,日夜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博学广闻,富有心机,深深地懂得以古鉴今、防微杜渐的道理。

他一方面,以别的皇帝都无法做到并坚持的自苦其身的方法,处处身先力行、为人表率;另一方面,又仔细分析了前朝利弊得失的原因,以警示自己。他发现前朝东晋王朝依靠士族门阀的力量,维持了104年的统治,但皇帝大权旁落,受大族挟制如同傀儡;刘宋和萧齐两朝,力改前弊,用诸王作镇将,把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上,可又造成残害骨肉的毁灭性结局,气数更为短促,前一个只维持了60年,后一个连一半也不到,仅仅存在了24年。

经过反复权衡思索,梁武帝决定扬长避短、取重弃轻,订下了用优容恩养的办法来维持政权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梁武帝是一个学养很深的人,曾经在齐朝竟陵王的西邸听名僧讲经,平日也没忘钻研佛经奥义,现在当然要大兴佛教了。但他崇佛而不毁儒谤道,主张用佛家的因果报应告诫世人应该安于已有的富贵贫贱,同时用儒家的礼乐和道家的虚无,提倡“不竞”,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不要比较得失,更不要争斗。他认为这就是“三教同源”,但“同源无二圣”,只有佛才是至高无尚的,谁若不信,敢生妄想,则佛祖不容!

别的皇帝,不管如何勤政,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的奢糜终归难免。他却不然,酒色财气与他无缘,宫中一切都按佛家规矩办事,御厨饭菜,一律长斋素食,即使祭天地祖宗和朝廷宴庆时,也不准杀生开荤。他甚至一天只吃一顿菜羹粗米饭,还特别强调不吃宫宴,宫里的人也不能白吃公家的饭菜,都得自己掏银子,不得从国库中开销。他从不喝酒,不好女色,也不闻丝竹之声。身上穿的,除上朝罩件龙袍外,退朝后立刻脱掉,换上粗布衣裤,还特别禁用丝绸,因为缫丝会把蚕蛹煮死,那可是天大的罪过!床上则长年挂一顶木棉织的黑帐子,一顶帽子要戴三年,一条棉裤要穿两年,极其节俭。

然而,他却很注意仪表,对人谦恭,衣冠整齐。他不仅对士大夫们礼貌有加,如待贵宾,就是对宦官辈也从不马虎,平和端肃。如果碰上判谁重罪,总要掩面涕泣,整天郁郁不乐,以示慈善。办理政务,更是勤谨之至,每天五更起床,披阅奏章,即使寒冬腊月,手冻得炸裂出血,也手不停笔。

梁武帝在位期间,因信奉佛教、广施仁教,且一直没出什么大乱子,故被称为“菩萨皇帝”。正如他晚年所言:“齐朝到这个年数,已经江山易主了,而我梁朝却太太平平。”其执政经验,值得借鉴。

言行导航

有人曾就“俭朴”对人生的影响做过这样一段论述:“俭有三益:安分于己,无求于人,可以养廉;减我身心之俸,周济贫苦之人,可以广德;忍不足于目前,留有余在他日,可以福后。”这话言简意赅,在梁武帝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梁武帝37岁登基,在位45年,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而其勤政安邦、节俭治国的优良传统,理应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