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谦恭篇
15894200000004

第4章 孔子求教采桑娘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一段时期,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去游说国君,宣传儒家的学说,虽然游说并不成功,但孔子并不气馁。

据说,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子贡、子路等人去陈国。

当时正值春日,花红柳绿,师生几个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风光。

就在路过一片桑树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那里采桑叶。

孔子诗兴大发,顺口吟了一句诗:“南枝窈窕北枝长。”没想到,话音未落,采桑姑娘接着吟道:“夫子行陈必断粮。”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和弟子们都感到莫名其妙。

只见采桑姑娘微微一笑,又接着吟道:“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

孔子和弟子们感到这位采桑姑娘聪明过人,但她吟的诗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谁也弄不明白。子贡想上前去问个清楚,孔子拦住了他。因为他们还要急着赶路去陈国。

到了陈国,正像采桑姑娘所说的那样,孔子他们受到冷遇,陈国连饭都没给他们吃。他们又冷又饿,度过了难熬的一夜。

第二天,孔子他们上朝见到陈国国君。陈国国君拿出一颗璀璨的九曲明珠,对孔子说:“听说你是很有学问的人,自然也很聪明。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丝线穿过这颗珠子?”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地拐了九道弯,孔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把丝线穿过去。就在这时候,孔子突然想起采桑姑娘的诗,明白了她吟的三句诗的意思。

孔子忙叫过弟子子贡,让他赶快往回走,去找那位采桑姑娘求教。

子贡心急如焚,急忙沿着原路往回走。不久,便找到来时路过的那片桑树林,可是,采桑姑娘早就不在那里了。

“怎么办呢?”子贡没了主意,他漫无目的地在桑树林中走来走去。

突然,子贡发现,在两棵桑树之间,堆着一堆土,距离这堆土不远的地方,又堆着三堆土,这四堆土,就像是一个谜语摆在子贡面前。

子贡也非常聪明,他脑瓜一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桑是木,木旁堆土,难道这个姑娘姓杜?旁边又放着三堆土,莫不是三娘的意思?”

子贡感到十分兴奋。正好有一个樵夫背着一捆柴走过来。子贡上前施礼问道:“请问,前面的村子里可有个叫杜三娘的?”

樵夫回答道:“过了小桥再往北走,就是杜家庄,到了一问便知。”

子贡按照樵夫的指点,找到了那位采桑姑娘,把老师断粮受困和穿不过九曲明珠的事情,一一告诉给杜三娘,请求杜三娘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

杜三娘微笑着说:“这不难,你们先把丝线上抹上油脂,这样光滑些,然后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慢慢爬进珠孔。”

“要是蚂蚁不肯爬怎么办?”子贡插嘴问道。

采桑姑娘接着说:“不怕。如果蚂蚁不走,就用烟熏它,这样它就可以带着丝线穿过珠孔。当蚂蚁从珠孔爬出来的时候,丝线也就出来了。”

子贡告别了采桑姑娘,一点儿也不敢耽搁,很快回到陈国,把学到的一切都告诉给孔子。

孔子按照采桑姑娘教的办法做,顺利地把丝线穿过了九曲明珠,解决了陈国国君设置的难题。

事后,孔子感慨万分,他说:“真是‘学不可以已’呀,要不是采桑姑娘教的这个妙法,我们还不知要受窘到什么时候呢!”

言行导航

孔子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想不到陈国国君的问题竟然把他难住了。要不是他让弟子子贡去求教一位采桑姑娘,恐怕他是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啦。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不仅是在告诫人们,同时他自己也在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