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16000600000024

第24章 开展人文教学丰富学生生活(12)

〖HT〗1949年以来,我国的化学科学技术、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钢铁产量从解放时的158万吨(居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1993年的888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我国的能源在1992年超过12亿吨,居世界第一位;1992年我国的原油产量达到142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1992年煤的产量达到11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水泥从1988年开始超过2亿吨,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位;1990年化纤和有色金属产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到1993年止,电石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氨和染料居第二位,硫酸、化肥、农药居第三位。在科学技术方面也

有许多重大成果。如1969年9月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合成人造金刚石;80年代制得锗酸铋晶体;1981年11月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转移功能的核糖核酸。这些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BT4〗(三)丰富的化学资源

〖HT〗不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山区、平原,我国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的有色金属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其中14种主要有色金属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钨矿储量相当于国外总储量的4倍,稀土元素储量居世界第一。铁的世界储量为2260亿吨,而我国已查明的储量为400亿吨;我国矿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前苏

联和美国;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这些丰富的化学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经济腾飞创造了

极为有利的条件。

〖BT4〗(四)化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

〖HT〗打开我国化学史,可以看到,从古代的炼丹家葛洪、近代的化学先驱徐寿到当代的化学大师侯德榜、范旭东、吴蕴初等,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忍辱负重、热爱国家和人民,居安思危、勇挑重担、变

革进取、奋发图强、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BT4〗(五)化学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HT〗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利益,历经酷暑严寒在南极开展探险、考察的事迹;大庆人头顶青天、脚踏草地的艰苦创业精神;化学工业和钢铁战线建设者们的豪言壮语,都能激发起学生继承优良传统,以国家为己任,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爱国之情。

〖BT3〗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化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BT4〗(一)自然联系,有机结合

〖HT〗要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自然联系,有机结合,千万不要牵强附会,贴标签。例如介绍硅酸盐工业时,渗透水泥工业的发展和瓷器的悠久历史。讲煤和煤的综合利用时,穿插煤是我国首先发现和利用的,而且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的内容。讲氨基酸时介绍吴蕴初先生试制味精的事迹。

〖BT4〗(二)实事求是,切忌夸大

〖HT〗在讲述矿产资源时,要评价适当,有科学根据。我们的矿产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量是较少的,以45种主要矿产为例,潜在价值约10万亿元,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是个大国,但人均量低于世界水平,是个穷国;从品种讲比较齐全,但某些重要品种是短缺的;从品位来讲,我国的矿是贫矿多,富矿少;从开采难度讲,是单一矿少,共生矿和伴生矿多,开采比较困难;从规模看,是中小型多,约占95%,而大型和超大型的少,仅占49%,所以开采成本较高。

从科学技术讲,我国确有部分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来看,我们与先进国家还有

几年至几十年的差距。以原子能发电为例,国外已从第一代的裂变堆发展到第二代的快中子

增殖堆和第三代的受控聚变堆,而我国仍是第一代。从原子能发电占全部电力的比例的瓜堆

数量来看,早在1987年全世界就有近30个国家的大约400座反应堆投入运转;年发电量超过3亿千瓦,占总电量的10%左右。其中美国有106座反应堆运转,占发电总量的177%;法国有53座核电厂、总发电达4983万千瓦,占总电量的70%;前苏联有56座核电厂,总发电达3362万千瓦,占总电量的112%。而我国目前仅有2座(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厂和深圳东部的大亚湾核电厂),发电量只有200多万千瓦,至于所占比例就更小了。

在化学教育中我们如能坚持既讲成绩,又讲不足和缺陷,学生就会心服口服,而不会产生逆

反心理,不仅产生自豪感,而且有使命感和紧迫感。

〖BT4〗(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课内外结合

〖HT〗实践表明,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教育往往具有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不但在课内进行,而且在课外也进行教育。不仅用讲解的形式,而且还可以运用故事激励、名言诱导、数据对比、图表介绍、参观访问、回忆对比、电影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BT(4+1〗(四)〖ZK(〗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情感性原则〖ZK)〗〖BT)〗〓〓

〖HT〗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良好环境,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一定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方法。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一组组统计的数据、一条条鼓舞人心的消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典故,必然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点燃爱国之火。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活泼的形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

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在充满感情的氛围之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人文优势(如状元之乡、院士故里、陶瓷之都),激发学生为

家乡争光、为家乡繁荣兴旺出力的激情,以取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

〖BT3〗三、化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的思想教育,应根据化学课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世界,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树立和领会下面几个观点。

〖BT4〗(一)“定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点

〖HT〗上化学课,就向学生说明我们是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化学中所研究的和日常

生活中所看到的都是物质变化的现象。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房屋地运动

着,而化学正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合成的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质量守

恒定律、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都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的

教学,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被我们发现和利用。可以肯定地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必定能够逐步探明自然界的一切“奥秘”,从而

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必然对他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上产生巨大的促进作

用。

〖BT(4+1〗(二)〖ZK(〗“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观点〖ZK)〗〖BT)〗〓〓

〖HT〗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在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去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当

一种物质发生变化时,一定要探求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如氢气的爆炸实验,若无引爆这

一条件,是不会发生爆炸的,但若仅有氢气而无氧气,或者有氢气也有氧气,但未达到一定

的混合比(爆炸极限),即使从外界引入一定能量的引爆,也仍然不会发生爆炸。

通过二氧化碳一节的学习,已知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这是指不能支持普通的燃料或可燃

性物质的燃烧而言的,如镁条点燃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可以继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

燃烧是有条件的。

〖BT4〗(三)“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无休止的

运动和变化中,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动、植物的生长,日月的运行等,在教学中

可结合具体讲授,增设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通过直观方式使学生领会这一观点。如在分子

一节的教学中,在室内撒一些香水,过一会儿满屋都充满香水气味;还可以做液体溴的蒸发

与扩散等实验。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一切物质的运动变化,都是由于组成物质的

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永恒运动着的。

〖BT4〗(四)“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观点

〖HT〗〖KG(0.12mm〗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而性

质存在着差异,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相反可用来灭

火;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有氧化性。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是溶液,并含有相同的溶

质,只因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不同,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就不同。浓硫酸有吸水性

,脱水性,还有很强的氧化性,一些活泼金属和浓硫酸反应时,就没有氢气放出,而和稀硫

酸反应时则有氢气放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也能被浓硫酸氧化,而和

稀硫酸则不发生反应。以上事实都具体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意义〖KG)〗

〖BT4〗(五)“客观世界是可以改造的”观点

〖HT〗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化学现象与物质本身中去体会定观点。对立统一法则在化学中普遍存在,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与还原相对立的过程,但又统一在一个反应中,没有氧化就没有还原,反之亦然。

化学反应速度,固然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时的温度以及催化剂等有关系。如,用单独加热

氯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需较高温度才能分解放出氧气,如果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KG-2mm〗

1)的混合物则需较低温度就能放出氧气,而单独加热二氧化锰时它不能分解出放出氧气。这

一事实说明能否起反应还是要看反应物的内部结构。在反应物的内部结构能起作用的前提下

,外界条件就起作用了。这就充分说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