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课,必然要有评说课,否则,难以引导和把握说课的方向,也很难保证说课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把开展说课和评价说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更理性地对待备课,用理论来指导备课、深化备课,研究说深、说好课,更有效地促使教师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然而,要对说课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第一,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而教育价值判断的正确与否,与评价者自身的教育理念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实验的起始阶段,在教师尚未完全转变角色的情况下,要以全新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教学设计的好坏还有较大的困难;第二,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在评价技术与方法方面都还不成熟;第三,中小学学科众多,各有特点,很难形成一套适应各学科特点的说课评价体系;第四,说课不仅有多种方式,而且也有各种不同的目的指向,因而坪价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很难制订一套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方案。为切实发挥说课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说课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下面围绕说课评价的原则、内容与方法,探讨说课评价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评价原则
(一)及时性
要使说课评价收到最佳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当场说、当场评”,防上因遗忘而降低评价的效果。从心理学上看,只有置身现场氛围,人的情绪才会高涨,也最容易阐述个人的观点,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因此,“当场说、当场评”,可以使说、评双方都能得到有效的启发,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化。
(二)客观性
评价的客观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说课教师的说课内容进行评价,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审视教师的说课。既要善于发现说课中的闪光点,旨定教师的成功做法或探索,以保护和鼓励该教师参与说课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说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法或策略,绝不能掺杂个人因素来评价说课。
(三)参与性
说课,从其活动形式以及活动的成效来看,实际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说听双方全程、全体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共同研讨、相互争辩,这是开展说课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说课效益的重要因素。
(四)校本化
说课虽然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服务于改进和优化教学实践。当前,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推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促进教师在合作与对话中共同提高,已成为学校发展和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立足学校,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说课活动,让相关教师在研讨中共同提高,这是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有效方式。当然,借助外智,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好思路。
二、评价内容
不同类刷的说课,虽然有其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是从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来看,其评价的内容总体上都要根据说课的内容而定。
(一)关于说课者理解和把握教材情况的评价
1.是否全面理解和把握了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这一性质特征启示我们,只有课程标准才是教师组织并实施教学的惟一依据,而教材只不过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评价说课者是否真正理解和把握了教材,首先应看该教师在说课中是否全面正确地理解了课程标准,是否真正把握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例如,对属于“知道”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该教师是如何设计并展开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学活动中,该教师配置了哪些问题或学生练习?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或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预测,综合分析并判断该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水平。
2.是否全面正确地理解把握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学科专家和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编写的一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学习潜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说课活动中,教师对授课内容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的把握,将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关键就看他能否把授课内容置于整个课题、单元乃至教材中通盘考虑,既要“承上”又能“启下”。即既考虑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后续知识的学习,又要考虑通过对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升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3.是否恰如其分地把握了教学重点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是组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判断说课者是否正确地把握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同样不能仅仅听他有没有讲明教学重点难点,也要从其设计的整个教学流程中全面考察。一般的,重点内容应重点说,整个说课活动要围绕这一重点内容展开,要敢于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阐述;难点内容应讲透,要围绕这一内容说出个人独到的处理方法。
案例:“读读背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图、感知、思维迁移,让学生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达到积累丰富词汇的目的。
某教师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如下说课教案,我们从中不难判断她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情况。
1.复习导入,看图说意
(1)学习“舐犊之爱”
①出示“老牛舐犊”图及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小结:小牛偎依在老牛的身旁,老牛很爱自己的孩子,经常用舌头轻轻地舔着小牛。这种父母对子女深厚的爱,就是“舐犊之爱”。
用本练习学习宇词句中的“老牛舐犊”导入,起着“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③出示成语“舐犊之爱”。读准字音。
(2)学习“乌鸟私情”
①过渡:孩子在父母的爱中成长,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出示“小乌鸦反哺老乌鸦”图。
②指名说图意。
③教师小结:小乌鸦长大了,她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她正衔着小虫回来给妈妈吃呢!多孝顺的孩子呀!
④出示成语:乌鸟私情。读准宇音。
⑤联系生活谈体验。
谈话:同学们,看了动物世界这样老爱小、小敬老的感人画面,不禁想到了我们人类。我们的爸爸妈妈不也像老牛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吗?我们不也像小乌鸦一样孝敬他们吗?你能跟大家说说这一类难忘的事吗?
通过联系生活谈体验,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这样对“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理解就深刻、鲜活起来了。
(3)学习“天伦之乐”、“其乐无穷”
①播放录像《快乐的晚餐》。
语言渲染:晚餐桌上,祖孙三代围坐一起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啊!欢声笑语,温馨而甜蜜。
②出示成语“天伦之乐”、“其乐无穷”。说说感受,读好成语。
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快乐的晚餐》录像的播放,将课堂与生活紧密链接起来,加深了对“天伦之乐”、“其乐无穷”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陶冶,课堂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1)回忆学过的课文,想想哪些课文可用这些成语来形容?指名说。(如《木兰从军》《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陈毅探母》等)
(2)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也表示这个意思?
指名说说。(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寸草朝晖)
起到了成语积累、指导运用的作用。
3.小组合作,读背成语
(1)读好成语。小组合作,相互指导。
(2)练习背诵。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4个成语,你能又快又正确地背给大家听吗?
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在进一步巩固理解成语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学以致用。
4.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1)说成语。把今天学到的成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成语。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也去找一两个反映骨肉情深的成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
(二)关于说课者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i价值观作为各学科的培养目标,并使之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的始终,这无疑为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能否制定并贯彻落实三维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评价说课者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意识,我们不能仅仅依据他是否阐述了三维目标来判断,而是要从他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各项教学活动中米审视,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后可能获得的体验中来判断。
案例:“水的组成”(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判断一个教师在说课时是否落实了;而第二个目标的判断,我们只要看他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关于水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氧气、氢气的检验”知识,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检验电解前后物质性质的改变”的实验,再结合已学过的其他化学物质的组成来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合理判断。
(三)关于说课者选择的教学方法的评价
1.是否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
中小学学科众多,各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教学要求。有的学科属于基础性、上具性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侧重于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为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有的学科属于技能性学科(如体育与健康),主要通过传授·定的运动技能、技巧,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的意识;有的学科则属于人文学科(如音乐、美术等),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而且,这些学科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教学要求也不一样,如历史、地理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侧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到了高中教育阶段,则侧重于文化知识教育。
因此,在评价说课时,应从学科性质和特点出发,全面审视该教师所设计安排的教学活动,进而对其选择的教学方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2.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学实践早已证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符合学牛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评价说课者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实用时,我们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对照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综合分析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合理”,就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有效”,就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掌握知识、形成方法、发展能力的过程。
3.是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判断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最重要最显著的标志: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启发下,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热情,能否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这一意义上讲,评价说课者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我们可抓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来做出判断。
(1)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2)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十有所收获,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估计并提出改进和调整教学的没想;
(3)教学过程是否关注到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了与其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指导方法;
(4)教学媒体或教学手段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5)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并有效地处理好继承、发扬与创新优秀经验的关系
(四)关于说课者设计的教学程序的评价
在整个悦课活动中,通过说教学程序,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教师是否准确地把握子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理解了教材并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因而,对说课者没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般地,评价一个教学程序设计的好坏,重点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所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能否有效地为既定目标服务;
2.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结合教材资源,贴近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到科学正确无差错;
3.教学结构、教学节奏的安排是否合理,学习重点、难点是否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