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16000900000008

第8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2)

学校开设“专题研究课”后,对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指导逐渐系统、深入。

指导原则是:教师尽量少介入,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评价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①选题的指导

低年级:

低年级选题指导主要是从孩子兴趣出发。

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由二年级同学引路之后,跃跃欲试,此时,让孩子们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初步选定课题。

二年级同学有了一年级时的研究经历,老师再把上一个年级同学在二年级时比较好的选题介绍给学生,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初步选定课题。

其次,也要考虑到选题的可行性原则。这一点在一年级主要是老师帮助把握,二年级则在帮助学生改变选题时,稍稍给学生讲出改变的原因,渗透这方面的知识。

中高年级:

一般是在学生自己选题前,教师主要起动员、激发热情的作用。

此外,给学生简单讲明选题的一些原则。如:一要自己有兴趣;二要自己的能力及客观条件允许进行研究;三要使自己的研究有价值(有用);四是最好能够关注周围的事物……学生初选题目后,教师合并选题是重要的一环。

②结组的指导

结组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老师在人员搭配上适当予以指导,但不强求。

③开题的指导

学校设计了各年段学生的开题报告表格。高年级开题报告,其他年级开题报告略有删减、改动。

对于开题报告中学生难于理解的项目(如“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等),教师利用专题研究课予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聘请“小博士导师”(导师由学校各科教师、对某一方面有研究的家长,以及通过不同渠道认识的某一方面的社会上的专家担任)提出建议。

教师指导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媒体来做开题陈述(如运用投影仪、计算机演示文稿等,还可展示各种图片)。

学校制定了开题报告的评价标准及开题报告评审表格。见下表。

开题报告具体评价标准

年级不及格及格良优特优

1未达及格标准有选题。达到及格标准;能够填写计划选择使用的资料来源。

达到良的标准;敢于当众宣读自己的开题报告。达到优的标准;宣读报告时态度大方,口齿清楚。

2未达及格标准有选题;能够填写出计划选择使用的资料来源。达到及格标准;敢于当众宣读自己的开题报告。达到良的标准;大致填写出活动的每个步骤,有预期成果;宣读报告时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达到优的标准;能写出选择该题的理由;宣读报告能回答老师同学的提问。

3未达及格标准

有选题;能写出计划选择使用的资料来源;大致填写出活动的几个步骤,有预期成果。达到及格标准;能写出选择该题的理由,有分工;能够结组,聘请导师;能够当众宣读本组的开题报告。达到良的标准;选择该题的理由比较清楚;分工比较合理;宣读开题报告时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敢于回答师生提问。达到优的标准;回答老师、同学提问时有一定应变能力;小组成员合作好。

4未达及格标准有选题;能写出选择该题的理由,计划选择使用的资料来源及活动的几个步骤,有预期成果;有分工。达到及格标准;选择该题的理由比较清楚;分工比较合理;能够结组,聘请导师;能够当众宣读本组的开题报告。达到良的标准;选择该题的理由清楚,分工合理;宣读开题报告时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敢于回答师生的提问。达到优的标准;回答师生提问时有一定应变能力;小组成员合作好;能够使用现代技术优化陈述成果。

5未达及格标准

有选题;能写出选择该题的理由,计划选择使用的资料来源及活动的几个步骤,有预期成果;有分工;能够聘请导师。达到及格标准;选择该题的理由比较清楚,分工比较合理;能够结组,聘请导师;能写出研究的目的意义,能够当众宣读本组的开题报告。达到良的标准;课题大致合乎规范;选择该题的理由与目的意义比较明确;当众陈述小组的开题报告清楚、大方,并敢于回答师生的提问。达到优的标准;课题大致合乎规范;选择该题的理由与目的意义比较明确;回答师生提问时有一定应变能力;小组成员合作好;能够使用现代技术及多种手段优化陈述效果。

6未达及格标准有明确选题;能写出选择该题的理由与研究的目的意义,计划选择使用的资料来源及活动的几个步骤,有预期成果;有分工;能够聘请导师。达到及格标准;选择该题的理由与研究的目的意义比较明确;分工比较合理;步骤的阶段、任务比较清楚。能够当众宣读本组的开题报告。达到良的标准;课题基本合乎规范;能够当众明确陈述本组的开题报告,并敢于回答评审小组及同学的提问;合作比较好。达到优的标准;能够使用现代技术及多种手段优化陈述效果;回答评审小组及同学的提问时,重要的内容可以比较明确地回答。

④搜集资料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提示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学生可以到哪里找书报、刊物等资料,如何办图书馆的借书证;三年级以上同学利用信息技术课学习上网搜集资料的方法;教学生剪报、记笔记等方法;

如何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搜集资料阶段的评价标准,见下表。

搜集材料阶段评价标准

年级不及格及格良

优特优

1未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达到3个。

达到及格标准;文字资料至少1个。

达到优的标准;资料数量(或文字资料、搜集途径)增加1个(或1种)。

达到优的标准;资料数量(或文字资料、搜集途径)再增1个(或1种);或能够亲身实践,或参与社会实践。

2未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达到3个;文字资料至少1个。

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或文字资料、搜集途径)增加1个(或1种。)达到良的标准;资料数量(或文字资料、搜集途径)增加1个(或1种。)或能够亲身实践,或参与社会实践。

达到优的标准;途径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上网搜集中的两种;初步尝试筛选资料。

3未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达到5个;有半数以上为文字性资料。

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或文字资料、搜集途径增加1个或1种);或能够亲身实践,或参与社会实践,或上网搜集。

达到良的标准;能够亲身实践,或参与社会实践,或上网搜集;对搜集的资料知道筛选。达到优的标准;途径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有简单的访谈笔录)、问卷调查(半独立设计)、上网搜集中的两种。

年级不及格及格良

优特优

4未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达到5个;有3个以上为文字性资料。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或文字资料、搜集途径)增加1个(或1种);或能够亲身实践,或参与社会实践,或上网搜集;对搜集的资料知道筛选。达到良的标准;能够亲身实践,或参与社会实践,或上网搜集;能够初步整理资料。达到优的标准;且途径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有比较具体的访谈笔录)、问卷调查(独立设计)、上网搜集中的两种。

5未达到及格标准

资料数量达到7个;基本为文字性资料;且搜集途径达到两种;对搜集的资料知道筛选。达到及格标准;且能够亲身实践,或参与社会实践,或上网搜集;能够初步整理资料。达到良的标准;搜集的途径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有具体的访谈笔录)、问卷调查(独立设计)、上网搜集中的两种;能够分类建立课题档案。达到优的标准;搜集途径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有具体的访谈笔录)、问卷调查(独立设计、且有简单的数据统计)、上网搜集中的三种。

6未达到及格标准资料数量达到10个,且基本为文字性资料;搜集途径达到两种;对搜集的资料知道筛选。达到及格标准;搜集途径达到三种,其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有具体的访谈笔录)、问卷调查(独立设计)、上网搜集中的一种;能够初步整理资料,分类建立简单的课题档案。达到良的标准;搜集途径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有具体的访谈笔录)、问卷调查(独立设计,且有简单的数据统计)、上网搜集中的两种;有分类明确的课题档案。达到优的标准;搜集途径中含亲身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有具体的访谈笔录)、问卷调查(独立设计,且有简单的数据统计)、上网搜集中的三种。

⑤实施研究阶段的指导

主要包括:

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如调查访谈法,文献法、比较法等。以调查访谈法为例,教给学生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怎样确定调查对象,并请数学教师教给三~六年级学生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请计算机老师讲授利用电子表格制作统计图的方法。

提示研究线索和思路;

设计一些相应的表格(如访谈记录表);

教师(或组织好其他“导师”、学生家长)陪学生去社会上进行实践活动——出于安全考虑;

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⑥撰写课题报告的指导

a.讲课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每个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如,二年级主要告诉学生,课题报告应包括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研究的内容(可以分几个方面写,最好列出几个小标题。小标题的确定,班主任老师大多给予具体指导)。收获(研究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又增长了哪些见识?用自己的话简单写。能够写几句就写几句,关键是要真实)。参考资料(研究过程中,搜集、阅读了哪些资料?)再如,四年级主要搞的是调查研究,所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过程(简单记叙调查采访了哪些人,及实施的简单过程);收获(包括课题研究本身的收获,及自己参加课题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

附上研究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如课题日记、采访记录、调查问卷等档案材料);参考资料的出处。

b.学生报告初稿完成后,导师要提出修改意见。

c.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

⑦课题宣讲的指导

a.要让学生明确宣讲的基本要求:内容方面(除了课题报告本身外,还要讲选题理由、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体会;要截取报告的重点讲……);时间方面(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低年级短些);口语表达方面(态度、口齿、声音等);选择有助于表达的手段等。

b.组织年级或班级中的典型组的示范宣讲。

c.宣讲过程中的组织。

d.设计评价量表。

2.家长

总的原则是既积极取得家长支持,又希望家长尽量少介入,少干涉孩子的研究活动。

作为导师的家长,其作用与老师没有多大区别。

大多数家长的帮助、指导主要是关心、激励,以及保证孩子外出活动的安全。孩子们研究过程中,常常要外出,家长们就组织起来,轮流带孩子们外出(小学生年龄小,必须要有大人的陪伴)。但整个活动中,孩子要做主角。

(1)课程评价方案

1)评价原则与方法

①评价原则

a.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过程重于结果。开始实行的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后来经过实践探索,认为,对于小学生,过程要重于结果,这是由我国的课程目标、学生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他们从这种“小课题研究”中,更主要的是培养起一种对研究、探索的兴趣,是一种研究、探索的体验。这种过程重于结果的原则,表现在从四个阶段比较看,大家更重视搜集资料、实施研究阶段,在评价方案中,搜集资料、实施研究阶段占40%的权重,而课题报告只占30%的权重。

从每个阶段本身看,仍然更重视这一阶段的整个过程,而非这个阶段的结果。比如,搜集资料,最后搜集了多少资料固然重要,但搜集过程,往往更能培养孩子的某些能力、某些精神。六年级4班《桥梁》小课题组的李晟同学在用计算机搜索有关“桥梁”的资料时,键入“桥”字开始搜索,一下子出来1000多条,可当他一个个打开才发现,真正涉及“桥梁”

的知识、信息没有几条。他不灰心,逐条打开,再用别的搜索引擎继续搜索,终于查到近100条有关“桥梁”的信息。这一过程使他得到的知识,远远超过那100条信息:他学会了如何去搜

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磨练了意志,体会了自己探究学习的艰辛,又从中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在宣讲阶段汇报时,孩子们讲到这些经历、体验,在评价时要予以充分地肯定。

除开题报告陈述、小课题宣讲外,中间穿插着搞一些阶段性的交流活动,教师随时对学生中涌现的亮点给以肯定、赞赏。

b.中高年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但也考虑个人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比如,有小组的每阶段评价等级,也有个人在组中的等级,二者兼顾。

评价等级分为:特优、优、良、及格、再努力5等。

个人在组中各等级的评价标准是:

特优:出色完成分担的任务,起到了骨干的作用。

优:能够参加并完成课题组给自己分工的任务。

良:基本能参加活动,个别时候请假;课题组分工的任务大部分能完成。

及格:参加活动不积极;或没有完成课题组交给的任务。

再努力:参加活动不积极;有时甚至起负作用;或任务基本没完成。

②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老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课程成绩评定权重

①整个专题研究课课程的成绩记入语文课总成绩,各年级权重不同。随着研究的深入,小课题研究纳入评价的权重逐渐加大。

二至五年级,占10%(开始时占5%);

六年级,占20%(开始时也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