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创新管理(精装)
16004500000006

第6章 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1)

教师教学规范制度

一、目的

教师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对这些基本环节应提出规范要求,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二、适用范围

任课教师。

三、内容

1.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求教师应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教师应该写教案或备课笔记,这是加强教学计划性的具体表现。但写法不要强求一律,老教师写个简要提纲即可,青年教师则要写出详细内容。教案或教学笔记应反映四个方面的要求:

(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有主要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3)作业布置,包括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不同要求。

(4)教学方法的设计。教案或教学笔记应体现教师在教学上的特色和风格,反对一味照抄教学参考资料。

2.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这一环抓好了,教师课外辅导、作业批改,就可节省大量时间;否则,就会带来许多麻烦,例如学生课堂未听懂,知识缺陷多,作业不会做,进度跟不上,课外补课占去大量时间。因此,要强调课堂解决问题,要重视讲练结合。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领导干部按照这个标准来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按照这个标准来训练自己的基本功。

3.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是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但作业切不可过多过难。小学低年级不应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也应尽量少布置作业。中学教师布置作业,要考虑其他学科,要考虑学生的休息娱乐,一定要有全局观念。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是作业多、考试多。一门学科每天布置半小时作业,孤立起来看是不多的,但每门学科每天布置半小时作业,学生承担的压力就无法忍受。批改作业应有讲评,教师要着重指出共同性的问题。

4.课外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法的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手段。课外辅导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课外辅导的重点在两头:差生和优等生。通过辅导,使差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迎头赶上;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中间状态的学生,主要是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只宜个别进行,不可采用集体讲课办法。有的教师利用课外辅导时间,给全班学生讲课,实际上是加班加点,增加学生的负担。

5.考查成绩。考试考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手段。要重视对学生的平时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实习等多种形式,检查教学质量。平时考查应有成绩记载。期中考试和学期考试,应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出好试题,评好试卷,作好成绩分析工作。考试次数要严格控制,试题难易要适当,不搞突然袭击,不能只考死记硬背的东西。

教学课堂规范制度

一、目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建立课堂常规,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

二、适用范围

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三、内容

1.课前准备的要求

(1)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即进入教室。

(2)备好各种学习用具,如课本、笔记本、语文和外语的字典、教学用的圆规和三角板等。

(3)保持安静。

2.上课过程中的要求

(1)上课铃响后,教师应立即进入教室。教师登上讲台后,班长或值日生呼喊口令,教师答礼后,班长或值日生呼喊口令。

(2)教师必须持讲义和新教案上课。教案应清楚、工整,书写规范。

(3)教师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板书清楚、工整,语言流畅、 准确。

(4)教师应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逐步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授课的课时比例。

(5)教师上课要讲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到基本概念准确、论证严谨、重点突出、深入浅出。

(6)学生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先举手,答问要起立;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

3.下课及课间的要求

(1)下课铃响后,教师应及时下课,不拖堂;经班长或值日生呼喊口令,教师答礼后,学生才能离开教室。

(2)课间不得在教室或走廊追逐打闹。

4.课堂整洁的要求

(1)保持教室清洁,轮流值日,检查评比,不得无故缺勤。

(2)不准随意移动座位或随便调换座位。

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一、目的

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有一系列教学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也是应该坚持的常规。

二、适用范围

教导处。

三、内容

1.学期初要做好的教学组织工作有: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讨论学校工作计划并订好教研组的工作计划;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安排好教学进度。

2.学期中要做好的教学组织工作有: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进度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组织期中考试;评估前半学期的教学质量;作好期中教学小结,提出后半学期的要求和应采取的措施。

3.学期末要做好的教学组织工作有:组织和安排总复习和学期考试;进行质量分析;作好教学总结,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安排下学期教师的教学任务,以便教师利用假期适当备课。

4.寒暑假要做好的教学组织工作有:制定新学期(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组织教师休息或适当备课。教学组织工作概括起来说是:学期初重点抓计划,学期中重点抓检查,学期末重点抓总结,寒暑假重点抓新学期的准备工作。

教研组工作制度

一、目的

教研组是通过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的教学研究组织。在教师中,要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必须抓好教研组的建设。

二、适用范围

教研组工作人员。

三、内容

1.教研组的建立

(1)按照不同学科建立和健全教研组。同一学科教师在3人以上,可成立教研组。不足3人者,可将性质相近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多科性的教研组。一般规模的中学,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都在3人以上,可单独设立教研组;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师较少,可联合成立教研组。生物教师如不足3人,可与化学教师合并称生化组。规模较大的学校,语文、数学、外语教师较多,可在教研组下面按年级设立备课组。教研组成立后,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

(2)认真选拔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在教学业务上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团结教师。

(3)检查和指导教研组的工作。校长、教导主任要根据自己的专长,分工深入教研组,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例如:帮助教研组长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检查教研组执行计划的情况,定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对教研组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帮助教研组长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等,尤其要指导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怎样开展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材教法,能使每个教师逐步做到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教材,掌握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组织专题讨论会

教材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往往是教师最感困惑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组织专题讨论会,有意识地让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业务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开展讨论,能使大家受益。这不仅对较差的教师有很大的帮助,还能促进有经验的教师总结提高。

3.组织教学观摩

专题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要用实践来检验,专题讨论中争论也要通过实践来解决。有目的地组织观摩课,发动全组教师共同研究观摩课的教材和教法,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4.组织教师相互听课

教师讲课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风格。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目的在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有互相了解、互相促进之意。要在教研组内培养这样的风气:欢迎别人听课,不怕别人听课,敢于公开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相互听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应有具体要求,并使它形成制度。一般说来规定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要做听课笔记,听课后要同讲课人谈听课体会和意见,讲课人要认真听取听课人提出的意见。

5.定期座谈教学经验

要使教师养成总结教学经验的习惯,重视平时积累资料,有经验的教师每讲完一课或一章、一节之后,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学原则,自我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教研组在此基础上举行经验交流会,内容具体、丰富,能收到互相启迪之效。

课题论证管理制度

一、目的

开展教育科研,对课题研究进行管理,可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适用范围

学校各教研组课题小组。

三、内容

1.规则:一般由学校教导处先作出教育科研规划。

(1)目标: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设计来确定科研目标,使之紧密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培育人才结合起来。

(2)研究方向或重点:按照不同的学科或学校工作的几个方面,把研究重点表示清楚。

(3)提出课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的教学意图,引导大家的思路,可由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提出一系列课题,供教师们在选题时参考。

2.论证:论证是对已形成的课题进行一次可行性分析,群策群力,以使研究者博采众长,更好地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

(1)课题的价值: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的意义,并从科学性、理论性等方面去分析;不断地端正研究者的指导思想,使目的性更明确。

(2)课题的实施:这里最主要的是研讨提出什么实验假设,施加哪些实验因子,这是实验的关键性问题,反映了研究的实质。

(3)课题的评价:能不能从本实验的目标出发建立课题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评价不科学,便无法判断实验价值的实现程度,无法检验实验是否成功。

进行课题论证一般需要有几方面人士来参加。校内的课题由研究者、同学科的教师代表、富有教学经验的行家、学校领导等方面人士参加;校级以上的课题还应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学者参加。要通过论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实验方案,提高研究的质量。

3.实施:对课题实施过程管理是整个管理的主要过程,学校领导主要抓两项工作:一抓听课,通过跟踪听课或集中听课,主要看是否落实了实验措施,如何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因子。校长要不断地与实验教师商量,更好地调控实验进程。二抓资料,通过对各项资料的检查,可以了解实验工作的整体状态,同时对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综合,反过来促进实验的更好开展。

4.总结:在目前阶段,第一线教师对如何撰写科研报告还不甚熟悉,有时往往不能够很充分地反映科研成果。因此,领导要很好地把好科学研究的最后关口,而不能虎头蛇尾,或听其自然。这既影响科研成果的总结,又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校长应重视总结,与教师一起商量总结的提纲、报告的写法,成文后要认真进行修改。对于确有价值的成果要在不同范围加以推广。

教学目标管理制度

一、目的

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掌握教学大纲、教材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质量达普教中上水平。

二、职责

1.认真贯彻教学常规要求,使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测试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

2.转变教学思想,搞好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质量。

3.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基本学习方法,养成勤奋好学的自学习惯。

4.加强质量控制,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工作,落实改进措施。

5.各学科教师都要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6.努力做好教务工作,对教学档案、统计材料、计划总结、报表等,进行整理、编目并发挥作用。

教研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

一、加强教研组基本建设

1.争创优秀教研组。

2.开展教学基本功达标创优活动。

3.定期进行全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二、指导教师提高有效教学能力

1.有计划地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经验。

2.开展有效教学的评比活动。

3.培养有效教学的典型。

三、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

1.定期检查单元知识达标情况。

2.定期开展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活动,提出教学改进措施。

3.学科统考、评比、竞赛成绩达普教前3名。

四、根据学科特点,增强教学德育功能

1.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2.教学中自觉进行德育渗透。

五、落实学生学科特长培养工作

1.做到活动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四落实。

2.第二课堂活动基地管理达到标准。

教学管理评估制度

一、有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按教学(课程)计划要求,各年级开设学科和开出课时完全符合规定,教学进度和难度适中,分组实验平均开出率≥98%,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