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16004600000004

第4章 学校核心竞争力概述(3)

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建立起相应的学校制度。当学校制度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有冲突或者不相适应时,需要及时地更新相应的制度,推出新制度。

(二)确保和提升学校创新能力

创新是学校构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是学校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因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创新动力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和创新发展机制,确保创新在学校内有序地进行。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校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能量、补充知识,如果不从外部引进知识,很少有公司能够单凭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学校意识到新的外部信息的价值后,积极地学习吸收并最终转化为商业上的能力,对创新至关重要。随着竞争的加剧,建立学习型组织又成为提高学校学习效率的前提。

(四)发挥管理层作用

在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营造过程中,学校的高层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构建反应迟钝的高层领导,往往无意在学校现存业务中开发、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依靠在学校外部进行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购买来填补自己核心技术空心化的缺陷。

(五)发挥学校作用

学校素质决定了研究和开发的方向、效率,决定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学校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和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特征。

(六)保持和发挥学校人才优势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创新,学校创新能力又取决于学校制度和人才。学校竞争是人才竞争,然而没有好的制度,一方面难以获得大量有用人才,另一方面,即使有了人才也难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留不住人才。

二、构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三种途径

学校构建核心竞争力,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一般说来,有三种方法:学校内部培育、学校兼并、学校战略联盟。

(一)学校内部培育

把握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再到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条主线。

(1)建立学校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高度看清和确定学校发展思路;(2)把好学校核心技术关,组建专业技术团队,选择合理的技术输入输出路径,实行核心技术管理,实现最佳技术投资;

(3)做到几个创新,如技术创新等;

(4)建立学校核心产品来确立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学校并购

学校外部并购实际是种横向战略行为。当学校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技能和产品时,可以从学校外部获取,并购是一种快捷方式。

(三)学校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作为跨国学校的一种国际合作方式,通过与许多国家的学校建立多种联系和合作,使其迅速进入该国市场。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为发展中国家的学校尽快改进技术、改变落后面貌,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学校建立战略联盟,共同研发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必将有利于学校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这也是构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避免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误区

构建核心竞争力容易走入各种误区,例如:

(1)盲目多元化,带来核心竞争力的下降和分散;(2)脱离市场、闭门造车。虽然产品生产出来了但却没有相应的市场,也就不会给学校带来任何的收益;

(3)技术至上。尽管技术非常先进以至完善,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而不能给学校带来盈利;

(4)低成本扩张带来的负效应。这是由于并购过程中没有做好后期整合工作造成的。

四、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实际是对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全程监控,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扩散、整合、保护和更新。管理的中心是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目的是更有效、更持久地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五、学习优秀学校的成功构建经验

世界上有核心竞争力的学校很多,探讨它们的成功经历,吸收它们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有益经验,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好处多多。这些优秀的学校有本田、英特尔、微软、IBM、麦当劳、海尔、联想等等。

构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规划和整合。只有全面地规划,细致地准备,有效地实施,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才不是一句空话,才会给学校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六、学校核心竞争力构成

学校核心竞争力实际由学校各种能力构成,各部分学校能力不仅扮演的角色不同,而且呈现出不同的能力层次和维度。

学校核心竞争力分为4个组成部分,能力维度由内向外逐层递减。核心价值观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属于第一维度,是核心竞争力的起源;组织与管理是核心竞争力的第二维度;知识与技能是核心竞争力的第三维度;软件与硬件是核心竞争力的第四维度,又称为物理系统。

1.树立学校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是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它反映学校的经营理念、学校文化、学校行为规范和学校价值标准等,对学校的所有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先进的价值观不但可以激发出新的创意,而且能推动学校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进而促进效率的提高。

(2)学校价值观可以分为“大价值观”和“小价值观”。大价值观是解决学校员工的态度问题;小价值观是解决学校核心技术专长的定位培育问题。

培育核心能力首先要端正学校的经营理念,要塑造特有的学校文化,培育学校特定的价值目标。

2.优化学校组织与管理

组织设计对核心竞争力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组织灵活性强,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就广,学校效率就高。组织和管理既是核心价值观的执行者,又是知识和技能、软件和硬件的运作环节。构建学校核心竞争力,必须优化学校组织与管理,这样做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1)优化组织。现代学校里组织结构不断变化,从原来的直线职能制发展成事业部制,还发展成为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这样便于上下沟通,便于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2)优化管理。①管理不仅影响员工的情绪,而且对核心竞争力形成起到引导资源积累和配置的功效。

②要想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管理方式要适应当前的形势,要适应学校自身的条件,要适应学校的战略目标,要灵活多样,因学校制宜,因人制宜。

3.增强学校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主要指学校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特殊技术、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反映出学校员工的技术素质和科研、开发能力。

学校的独有知识、行业知识、科学知识三者的重叠部分就叫做学校专业知识。

(1)不断地学习吸收。现代学校是一个知识型的组织,对于学校来说,要创新就得不断地丰富知识,学校的知识和技能对打造学校的核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拥有某一项技术专长,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消化、吸收新知识,产生学校特定的知识体系。

(2)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中国学校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缺乏有一定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即使有了好的创意,有了好的技术,还是无法加工出产品。一流的技术加上一流的技能,才能生产一流的产品,才会有一流的竞争力。所以说技术和知识都不能少。

(3)精炼知识。学校拥有的知识来源虽广,但真正体现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应该是精选提炼的知识精华,具有准确的竞争力定位,成为学校的独占财富,使竞争者难以复制。学校员工的知识越丰富,学校创新能力越强。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折射出学校核心专长的开发能力。

4.改善学校软件和硬件

软件和硬件又称物理系统,它在核心竞争力中相对来说是一种非能动性的能力,因为各种软件、硬件和设备只是客观存在的、被人操作使用才发挥效力的工具。

优良的软件、硬件和设备能促使学校的成功,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有助于研究开发出新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信息时代软件开发对于提高竞争力有很大帮助。软件硬件同样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一个法宝。

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因所处的层次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能力特性和能量。软件与硬件、知识与技能这两部分能力,接近学校的知识储备库性质,组织与管理及核心价值观更倾向于整合和控制功能。

如何在全球的视野中审视学校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作为服务性产业之一,教育也将按照ATS有关开放服务市场的规定,对WTO的成员开放。教育的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迫在眉睫。中国作为一个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正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教育大国,应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本节就我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作一—论述。

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之间互为需求、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伴发展,这已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市场,都必须参加世界经济大循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也证明,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

其次,跨国间的紧密合作已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新的组织形式.国际学者组成的科研协作体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必须参加国际教育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再次,世界出现社会生活与文化“全球化”的潮流,各国的文化沟通已经不再受到国界的限制。因此,中国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必须尽快适应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全球化”浪潮。

为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需要学习、借鉴、吸收外国成功的教育改革经验。首先,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国际化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开放式教育模式的建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等教育思想都来源于国际的经验。其次,我国固有的计划模式下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需要借助国际化这一冲击力,为改革带来新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如跨国人员的大量流动、信息的广泛交流、国际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将对国内的力、学体制、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再次,在高等教育领域,社会发展已到了从一国的大学教育走向世界各国大学教育之间的合作共建的时代。

1999年1月8日,英国财政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准备投资在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建立一种教育研究的伙伴关系。世界范围内高校之间强强联合越来越多。

我国要建立高水平的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必须参照国际标准,包括发达国家的教育标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教育发展标准。我国的教育改革只有融入国际教育发展的浪潮中,中国高等教育才会增添适合本国国情发展所需要的活力,才会发挥出无限创造力。

教育国际化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包含着极为广泛的内容。但概括地说,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国际化的前提首先在于要有国际化的教育观念,要从全球的视角出发认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如日本政府早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已开始意识到:“以国际化观点进行教育改革是关系到我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日本文部省编写的1995年《教育白皮书》

提出:“为增进国际理解,确保世界和平与国际社会的稳定,必须继续有计划地推进教育、文化、体育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信赖关系,并且进一步对外开放。”日本教育理论家喜多村和之教授强调高等教育应该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能够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能够与外国进行平等交流;三是能够充分对外开放。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克拉克·科尔认为:教育关注的是整个世界,而不只是其中的某一部分。知识无国界。各国知识分子都有助于扩展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相互理解的广度。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能够使受过教育的人们在更多的国家和文化中发挥作用。各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包括核战争和抑制通货膨胀在内的许多问题使得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除非能够相互理解,这种合作才会有效。大多数公众具有良好全球意识的国家,在国际上将具有优势。在法国,坚持开放性是近年来政界和教育界的共识,认为唯有开放性的教育才能够在欧洲范围内为法国培养精英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欧洲构建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国际教育在澳大利亚的国际关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能够在其国际关系中扩展经济、文化和人际层面,能够通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其教育培训系统,并拓宽社会纬度。

(二)国际化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