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16004600000048

第48章 学校核心竞争力与资金管理(8)

如何理解教育开发经营的指向及其效益要素

教育开发经营,当然是指教育活动的,是指与教育服务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或某一方有着直接的利益需求关系的社会劳动行为,诸如办学校、幼儿园,办各类各级的培训班、学习班、夜校、补习、家教、咨询等;以及把企业的广告宣传与教师、学生或教育、学校本身联系起来的评比、竞赛、宣传等活动。当然,还有学校里各系、各专业、各种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大小不同的利益性服务;以及学校利用不同区域范围不同对象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灵活性,在选择(教育)招生、设计考试等方面制定的措施。其次,则是与教育、学校、教师或学生等有间接或部分关联的营利劳动,如实习餐厅、校办厂场等。

教育开发经营活动主要依托于不同层级类别和质量的教育机构。而教育机构表现出的准物化形式,就是一定质量的教学时间或“学位”。所以可以说,教育能进入社会大市场的“入场券”,以及能与其他相对等值物品货币作交换的“产品”,就是能体现出教育及其劳动价值的学位。

不同的学位就是不同的专业、课程、师资素质、教学设施环境和教学时间,及相应学校管理水平的“凝聚物”。因此,教育开发经营能否成功的最基本要素,第一是提供的“产品”——学位是不是教育市场所需要的。如果所提供的学位或教学时间,是脱离社会实际.背离社会(家庭和企事业)需求的.当然似就被自然取消了进入教育市场的“入场券”了。显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轨迹和趋势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内容、形式、方法和办学方向,就至关重要了。也就是说,办学校首先要有人来读,学位首先要有人来占有,教育开发经营才有效益可谈,否则,就只能是浪费,起码是教育前期投资的浪费。这一方面决定于教育开发经营决策者的预见性和策略性。

教育开发经营成效如何的第二基本要素是办学质量。学校有人来读,学位被人拥有,教育经营则实现了第一阶段的“交换”。但这一“交换”的形成同时,还包括了办教育者对教育消费者的质量承诺,办教育者只有使这一质量承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给予兑现直至这一教育时期结束,才能算这一次教育经营行为的最后终结,第二阶段“交换”的完成。如果这阶段过程,并没有兑现办教育者的质量承诺,那么教育消费者则可以中止消费——退学退费。教育消费的中止,致使办教育者和教育消费双方都会浪费掉包括时间、精力在内的不少的教育资源。特别严重的是, 由于教育的周期性和连续性,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现阶段的教育开发经营效益,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下一个新周期甚至于长期的教育开发经营效益。可见,没有长远打算的教育开发经营,不仅不可能有现实的效益,也不可能有长期的效益。这则是一个决定于教育开发经营者的利益方针、方向及其管理控制水平的问题。

教育开发经营是学校和办学者指向社会经济生活的活动。在这里,学校(委托代表,通过教师)往往既是经营者,又是直接提供服务消费品的生产者,而其中直接的教育消费受益者是学生(家庭)。因此,必须十分明确的是,教育经营者一定要把经营活动局限并建立在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上,而十分准确地把握好生产行为的目的、内容(教书育人),把教育开发中的经营行为和生产行为这两个过程区分开来,把利益和目的的内容统一起来,把现时利益兑付与长期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即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一定要明确教育开发经营的目的,还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坚持教育、学校或个人良好发展为前提的。否则,也就会从根本上失去了教育经营的特定条件和权力,使教育、学校或教师个人都走向“开发”的死胡同了。

教育开发是高要求长期目的与复杂劳动的现时利益兑付的矛盾统一。在教育开发的现实经营中,也肯定会有低劣产品的。但这正像日常实物消费生活中碰到伪劣商品,却不会去否认社会实物消费品生产及其商品市场一样,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认教育产业开发本身的合理性,不能把这一活动简单地斥之为只向钱看的“短期行为”。事实上,尽管教育是跨时代、跨世纪的大事业,但其周期性工作由于教育服务行为内容水平的递进性和相对独立性,是可以分解为一个个短期行为的;特别是,教育的长期目标,也是由一个个不同层次、可分解的现实目的所组成和体现的,而这一个个符合现实目的的短期教育服务活动,也当然的是不违反教育规律的。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或自己的子女经过某一教育阶段,就会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但每个人又可以保证, 自己的(教或学)行为都不违背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的原则。因而可以看到,教育产业的现实经营,只要是不违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爱国主义,又符合社会、家庭(个人)的需求和意愿,就是一种必要而合理的短期行为。当然,其中的质量高低,则是教育经营管理,即教育产业的内部科学管理与教育开发所处之市场的开放管理问题了。

教育产业开发经营的管理(政策、法规、体制等),同样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要有利于教育产业的发展完善,富于活力。君子言义不言利的观念不符合商品经济时代,而言利不言义则应受到当然的限制。教育决策应多多给教育产业及受教育者提供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这也是一种教育开发,是教育政策的潜能开发。在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现有投资增幅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有充分的好政策,在现代社会中高智力阶层的教师及其依托之产业——学校是有充分的能力和条件更上一层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的。当然,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阶段更多的还是国家加大投入的生养阶段。但在富裕发达地区,教育产业就已可以是依靠国家政策进入有效开发的发展阶段了。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教育产业经营者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一大好时机。教育过程的最终完成,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规律作用的综合过程;教育的发展决定于政治规律、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协调统一。

在办教育这一社会活动中,政治规律、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是作用于过程始终,并相互交织扭合在一起的。教育经营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种规律的作用,而且要善于发挥并利用每一种规律在其中积极之动力作用,消除或减少其负面作用。如利用政策和行政的力量,提高家长对学校信任度,争取合法学位指标,扩大招生数;借助政府评价,强化质量之监控,调动系统内外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力,学声誉等等。又如,运用经济杠杆,强化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校长、教师的教育服务水平;通过社会就业需求市场及其价格特点,迅速调整学校专业、课程及招生数量等等。再如,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成果的展示,提高家长对教育投资的信心及积极性;吸纳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监督,加强办学过程的调控等等。

但是,三种社会规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又是会因时因地及不同条件而有主次之分的,而且三种规律的作用也有其特定的主要范围区域的。我们可以把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规律运用于教师的服务劳动的报偿及其评价管理上,叵却无论如何不能把价值规律搬到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上,也不能用价值规律来取代对教职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同样,我们不能以政治规律去衡量教育效益而不计教育的经济成本,也不能以经济规律去代替政府的办学行为,不能只讲办学的经济收益而忽视学生的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办学的企业家和校长都必须十分重视政治规津的作用,企业家则应更多地去认识教育规律,校长则应更多地去认识办学过程中均经济规律;两者的紧密靠近接纳将是教育经营最大效益产生的特别重要条件。任何不分主次范围,不分阶段、时空、条件的教育经营,都只能受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违反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政府可予以取缔;办学质量不高,家长可以不送子女上学;收费太高,生源就不足;不重视教师的生活环境质量,高薪的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学校举办者(或董事会)过多地干涉校长工作,学校管理系统就会呈多头控制而紊乱;不计成本只讲政治,只能使教育失去经济的有力支撑而失败或低效益;只管教育不顾社会实际,只能是使学生学而无用或不被社会所适用、重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成功的教育经营者,必定非常重视如下三个特别要素:

一是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这一点对职业性教育的经营特别重要。就业市场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职业需求特点,在社会吃香的是技术工还是文员;是会计师还是工程师;是商业还是工业;是美容师还是厨师等等。当然对这一趋势的认识,也还要认真去研究政府在近年来将大力发展什么行业、产业,以便使学生在一个教学教育周期后,毕业出来不至于不被社会接受。其次是专业智能需求特点,即知道了什么职业在社会被热宠,但还要知道这些职业者应持有什么样的技能技艺和知识结构等,并以此去设置课程、专业,以有特色的课程专业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就读。

二是本地区的差别。这对于任何级类教育的经营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种教育的指向都是社会上的一种特别的社会阶层需要,那么这一社会阶层在社会上年收入是多少,有多大的社会比例(生源),这些人(家庭)对子女接受这一类教育每年能支付多少,或这类教育的家庭支付可以使子女结业毕业后有多大的经济收益等等。一句话,教育必须让人们消费得起,而且有得益。如,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指向就是“平头”百姓,宗旨就让每一个求业者有一技一能一艺。从 1997年一个半月一周期的美容师、厨师、发型师培训教育看,交学费为1300— 1500元(另交书费、住宿费、证费等共800元),真正学到本事结业出来,只要一两个月的工作就可还了全部教育成本,何乐不为?难怪该校教育经营效益好了。

三是劳动力价格与教育成本价格。只讲招生人数不讲教育成本效益,不是教育经营。价值规律的“剪刀差”作用要在这里充分体现:你不能让办教育血本无归,但也不能使受教育者毕业后久久不能受益;你既要了解社会上各种职业劳动力的价格,同样也要非常清醒地知道和重视教师的劳动效益;既要有短期的教育利润,又要有为获取更大的长期的教育利润,去作大规模的教育先期投资的气魄;既要使学费足以支付当期的教育支出,又要使之偿还前期教育投资的分摊成本。

可以看到,既然是经营式的办教育,就一定要十分清醒地找到政治规律、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在教育服务过程中的重叠交合点面,以能使教育之发展呈现良性循环过程。从图3—2还可以明确地看到:一是三种规律都是有特定内容范围的,彼此之间是不能相互代替的。二是三者中两两之间都有不同范围的交叉重合,只讲教育与政治或教育与经济的结合都是片面的。在现代只有三者的结合与相对分离才是正确的。三是三者也都有重合一致的地方,也就是说,当三者之间重合一致而协调的时候,就是教育发展最理想的时候。四是在办教育的过程中,三者重合一致的区域范围越大,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大,否则就越小;当三者相互脱离时,教育的负效益就越大。五是它们彼此之间有互相制约的作用,因此不能只讲结合,讲促进作用,不讲制约滞后作用,那是形而上学的。

总之,当我们能有效地把握好质量与学位这教育经营的生命线关键点后,就要十分认真地去把握教育收益水平、劳动力价格与地区经济水平、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交合点——教育成本价格。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亦是教育经营的效益策略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