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16004600000051

第51章 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品牌(3)

“分流式”是学生进入高中接受一两年的基础教育后,进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即一部分学生主要接受普通教育,同时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毕业后主要接受高等院校的挑选,落选后也能从事实际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则主要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直接就业,例如,被国家教委命名为“江宁中学模式”的江苏省江宁县江宁中学的“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学模式就是这样。

“渗透式”是在对全体学生实施普通教育的同时,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例如,有近百年历史的山西省重点中学——新绛中学,利用重点中学学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较好,学校办学力量雄厚等优势,在强化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举办各种职业班,既为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作了就业准备,又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展专长奠定厂良好的基础,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欢迎,展示了重点中学的新形象。1994年,山西省教委正式命名新绛中学为“特色中学”,号召全省普通中学向它学习。

“接续式”的学制不是原来固定的3年,而是“4+X”年,其中的4年是固定的,对学生进行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初级中等教育;x则是不固定的“一段时间”,从一两个月到一年不等,用于对不能升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当地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黑龙江省密山市通过这种办学模式,把农村普通初中、初级职业中学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为一体,发挥了“三教统筹”的整体功能。在这种办学体制下,学校的教学设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能发挥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的功能;乡镇的“四区’, (蔬菜区、果树区、花卉区、药材区)、“三田”(高产田、良种田、试验田)和“三场”(畜场、禽场、鱼场),既是当地农村经济模式的缩影,又能发挥其生产示范、科学实验、实习基地的多重功能。所有这些优势的结合,都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实施义务教育、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重任务。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校多制”的新模式。大庆石油高中1992年创办时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是被重点高中选拔之后的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对学生的前途负责,该校领导响亮地提出“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口号,把学生一分为三:高考预备型、生产技能型和艺体特长型。三大块的学生同在一校,相互影响和渗透,就像红黄蓝三原色互助交融,共同描绘校园的七彩风景。例如,由于体育班学生的带动,高考预备班也先后出现过“足球热”、“篮球热”、“田径热”等。音乐美术班学生创造的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全校师生都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高考预备班的学生在生产技能班学生的帮助下学习电脑、传真的操作,增强了生产技能型学生的自信、自豪。有的高考预备班的学生还主动要求转入其他两个班。1995年,该校高考预备班和艺体特长班升入高校的学生达64.6%。该校不仅被定为市重点中学,而且被省教委确定为省级“艺术教育基地”和“体育后备人才基点校”,学校还与哈师大艺术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将音乐、美术两个班作为学院的附属实验中学。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多的办学模式还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

学校的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全部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主要方面,它直接作用于培养对象,直接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服务。体现在这一方面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创立崭新的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一种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它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理论依据,这是某一教育模式得以成立的基础,是统率该教育模式的灵魂;②教育目标。也就是该教育模式能够获得的结果;③必备条件。指使这一模式能够发挥效力的各种保证性因素;④操作要点。指应用这一模式的主要步骤及每一步骤的主要方法、技巧,是教育模式的主体;⑤评价标准和方法。

现行的学校教育模式存在若干弊端。许多学校在除弊兴利的改革过程中,不满足于就事论事、零打碎敲、小修小补。而是大处着眼、立足治本,着意创造具有完整体系的新教育模式。近几年来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等,都是具有针对性、概括性,操作性和优效性等特点的崭新的教育模式。

(二)五育并进与突出一育

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五个方面;五育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是互相渗透的。大量的学校正是通过五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这方面,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不愧为一个出色的典型。该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一些:

(1)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本校的实际,具体设计和规定了本校的培养目标有以下几方面。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具有识别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为四化献身的精神;初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初步具有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时效观念和开拓意识;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初步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较高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有个性特长,能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态;具有爱美的情操和审美的能力;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一定的劳动技能。这些目标包括了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2)为了使这些目标逐一得到落实,该校树立了新的课程结构观点。从功能上把课程划分为基础工具课、科学知识课、思想品德课、文体艺能课、社会实践课和兴趣爱好课等七类;从形式上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和隐性课程等五类;从组织管理上则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三类,按照“多类课程同步化”的构想统筹安排。

(3)贯彻综合渗透的原则,组织编写综合教材,集中力量编写出初中(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两门综合课教材18册。

(4)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六个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教知识和教方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为原则,以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动作、课堂多向信息传递为过程。

(5)把全面发展教育渗透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强调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劳动育人和环境育人,就是对学校职工,也严格要求他们树立为学校教育改革服务的思想,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努力成为一名“不登讲台的人民教师”。

十几年来,该校的教育工作取得全面的进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在1991年,全校就已形成一支拥有112名共产党员、17名特级教师、70名高级教师、68名一级教师和众多国家、省、市级优秀工作者的教师队伍。30多名教师担任全国或省市学术团体领导职务,7名教师参加过国际研讨会,12名教师出国进修或考察。全校教师出版专著、教材170余种,发表论文、经验、科普文章1120余篇。全校先后有12名高中学生在校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300多名学生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德育先进校”、“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先进校”、“体育卫生先进集体”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多次报道了该校的事迹和经验。该校校长也被评为长春市特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荣获“人民教师”奖章、“五一”劳动奖章。

五育是密切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割,不能绝对均衡地安排,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面临不同的教育任务,五育之间也都会出现若干不平衡的情况。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此外,一所学校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师资、设备、基地等)都不会完全平衡,因此,各学校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从本校的传统和教育资源的特点出发,在某一时期以某一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侧重点,形成相应的学校品牌。

1.德育特色

德育主要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这些素质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在心理机制上总是先行的一环,具有通常比喻的“统帅”、“发动机”、“督导”等功能。因此,加强德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格致中学在学校德育中,确定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德育大纲为依据,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训练为主要内容,寓德育于其他各育之中,于各科教学之中,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于社会实践之中”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针,成立了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德育工作。在加强班主任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科学化,在“德育评价”这一总的研究课题下分列出53个子课题,要求每位班主任自行选题、自觉实践、积累经验、撰写论文。该校还从“学校无小事,处处有德育”的观念出发,制定了(格致中学教职员工德育工作岗位职责),把德育工作列为每一位教职工的重要职责加以考核,从而使德育工作从少数专职人员负责变为全员负责。所有这些卓有成效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使这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老牌中学生机勃勃,焕发出青春。 1990年,市督导室对该校检查之后,认为“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是该校工作的一大特色”。同年,朱镕基同志在视察该校之后也称赞说:“格致中学重视德育工作非常好!”

2.智育特色

智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在整个教育中,智育为各育的实施,即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科学知识的基础和智力的基础。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劳动观、保健观以及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有相应有智力,而且以相应的知识为其存在方式。

因而可以说,智育包含着其他各育的因素,是其他各育的基础。强化智育,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理想和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以及各种文明行为等,一句话,有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重庆垫江中学在智育工作中实行“五个坚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合理安排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坚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带动“五认真”的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标的教学方针;坚持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的教师队伍;坚持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兼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对教学实行面对面的领导。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上升,高考上线率在全地区“四连冠”。1993年高考,该校在文理13门学科中,就有12门的平均成绩居全地区第一位。

3.体育特色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其过程包含其他方面教育的因素,其成果是青少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体育工作上形成特色,不仅可以发现和培养一些优秀人才,而且有助于形成蓬勃向上的学校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巨鹿路某校,因陋就简,以“五块板”(菜板、洗衣板、门板、铺板、地板)起家,“着眼奥运战略,为国培养乒乓英才”,严格训练,结果出了三名世界冠军,被誉为“乒乓运动员的摇篮”。徐州市某校,在确定以体育作为教改突破口之后,又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了乒乓球运动作为重点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夺得了数十枚金牌,获得过全国少年乒乓赛冠军,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重点乒乓学校”。乒乓球运动带动了体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全校体育锻炼达标率连年保持在百分之百,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提出“拨亮体育一盏灯,推动全面发展一大片”的综合改革要求,把建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主轴和灵魂,使“育身”与“育心”、“育脑”等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被省政府授予“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4.美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