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台原约占全县总面积37.41%,由中原(又称新兴原)、东原(又称陵前原)组成。原区表土为风积层黄土,易流失,多沟壑,水源也比较缺乏,历史上是广种薄收的产粮区。建国后,修建了玉皇阁、前咀子、冯村、弓王、小道口水库,两原水利渐成网络;水土保持初见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原区坚持多种经营,形成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农业与副业相结合的新格局,粮、烟、薯、果等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新兴镇的烤烟、大葱、“秦油8号”油菜种子繁殖,马额镇的优质苹果基地建设,陵前镇以白鹿公司为骨干的乡镇企业应运而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三原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
西北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12.26%,由嵯峨山及山麓下的西原构成。嵯峨山由石灰石、砾石、红砂岩混合组成,风化表土浅薄,石炭石和红砂岩均有开发价值。西原土质贫瘠,水源奇缺。水泥厂、石料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原区引种杂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原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4℃,降水517.7毫米,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3.18千卡/c㎡。较农业科技城杨陵的积温高100℃,可以满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和其他中、早熟种植物品种的要求。北部台原日温差大,有利于果品积糖,提高果品质量,现已成为着名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
三原县土壤以灌淤土、垆土和黄土为主,土地肥沃,土质良好。全县现有耕地53.44万亩(其中水地36.99万亩),人均1.39亩。72%以上的土地是川平地和原平地,便于灌溉和机耕;土层深厚,一般在百米左右;质地良好,65.58%的土壤为灌淤土、垆土,保水保肥,宜种性广,增产潜力大。优质的土壤条件,给三原的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筋度的优质小麦生产驰誉三秦。原坡的垆土数量巨大,是理想的砖瓦制作场地,现已成为三原制砖企业集中的地方,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三原县的河流主要有清峪河、浊峪河和赵氏河。从战国末年的郑国渠到现代的泾惠渠,2000多年来,引泾水利工程为本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冯村水库、塬区深井群建设为三原人民的饮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原县生物资源种类较多。主要饲养动物有猪、鸡、奶山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烤烟、红薯;主要蔬菜有洋葱、白菜、番茄、辣椒、葱、葱头、蒜苗、菜豆;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杏、枣、柿子等。三原县被国家确定为“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拥有粮食、杂果、蔬菜、烤烟、笼养鸡、奶山羊、肉牛、生猪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5.36万吨,农业总产值25.45亿元。
“家有梧桐招凤凰”,三原正以其独特而优越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规模。娃哈哈集团、白象集团、北京顺源,世纪明大、秦农果袋、福建亲亲等知名企业入驻三原,与三原人民一道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三、繁盛的商业贸易
三原扼关中之要冲,是陕南陕北商贸交流集散地,商业贸易繁盛。
三原县是“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城镇,是渭北商业中心。旧时有连接四面八方的车马大道,营运便利,商品贸易额巨大,享有“连湖广而通甘凉”的美誉。
明清时期,三原县商品贸易以集散加工药材、布匹为主,粮食、京货以及饮食、副食等行业也较为发达。
三原县城有巨资药材经销栈(zhan)和药店,素有“西北药阜”之称。经销栈主要经营生药,销往甘肃、青海等地。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等大宗药材来三原后,经加工炮(pao)制,分级包装,运销津、沪、港、澳等地。
湖北一带的土布,经龙驹寨或潼关运到三原县城各布庄,或漂白,或染色,或大卷分小匹,然后批发远销西北各省及陕北各县。年销售额达数万两白银,布庄获纯利约三至四成。
三原经销的粮食主要来源于耀县、富平、淳化、旬邑及陕北各县,由驮骡队运载而来。上市粮食以小麦为主,其次是小米和豆类。全县粮行日成交量在800石左右(每石150公斤,总量约合12万公斤)。
民国时期,由乐善好施的张荣兴办的明德亭饭店,集各路名菜于一炉,锐意革新,形成以疙瘩面、泡油糕为代表的早餐精品,以煨鱿鱼丝、鸡米海参、干煸鳝鱼、芙蓉鸡、香酥鸡等十多种名贵菜肴为支柱的午餐品种。于右任每次回乡,必邀名流品尝张荣烹饪的菜肴,并题赠“名厨师张荣”条幅和“明德亭”牌匾,使明德亭声誉鹊起。
三原风味小吃色香味俱佳,享誉三秦。千层油饼、悦来油茶、封肉夹馍、笼笼肉、马鞍油糕等,都是人吃人爱、赞不绝口的美味食品。
三原糕点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蓼花糖、什锦南糖、玫瑰干饼、绿豆糕等食品,独具风韵,无处可比。什锦酱篓菜、酱笋、大头菜、甜面酱、辣子酱等数十种酱制品,远销陕北、内蒙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食品行业推陈出新,千层油饼、疙瘩面、泡油糕等传统食品已成为“中华名小吃”,吸引了八方食客,以熏鸡、熏蹄为主打品牌的“宴友思”系列食品畅销大江南北,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宴会食品。
秦原农贸市场、兴隆瓜果批发市场、兴隆村和鲁桥镇惜字村蔬菜批发市场、化纤市场、东关批发市场,客都、晶众、百富乐等超市,以及街道两旁林立的大小商店,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尤其是每到用餐时间,三原的大小宾馆、饭店、餐馆,到处座无虚席,成为三原商贸经济繁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9亿元,商业贸易的繁荣,名至实归。
四、丰硕的改革成果
建国后,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顺利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原人民锐意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成果层出不穷,民生发展突飞猛进。
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三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60余户,产品门类80多种,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冶金建材为主导的支柱工业初具规模。清河食品工业园区和西部家具工业园区建设引人注目,前者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0个重点支持的园区之一。坚持招引重大工业性项目和知名企业,先后引驻杭州娃哈哈、河南白象、香港中瑞、福建亲亲、福建昌鑫等国内知名企业50余户,总投资20多亿元。投资5亿元的广东联塑项目厂区建设正在加快实施;规模投资15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的山东桑乐太阳能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施工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投资30亿元的“陕煤化装备工业园”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丰富多姿的农业资源三原是国家高效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及陕西果品、蔬菜、秦川牛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县,陕西省农业综合实力十强县。全县粮食总产值常年达20万吨,蔬菜22万亩,时令水果16万亩,大家畜存栏5.8万头,家禽存栏164万只,宴友思、三秦麦芽、天佑果蔬、陕西鑫牧、铁骑力士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50个村的建设任务,其中17个村被列为省级示范村;形成了鲁桥、马额两个“一乡一业”菜果专业镇。
高度发达的文化教育三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达,是陕西省教育强县和全省唯一拥有三所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县区;全县现有中小学校108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7所,完全小学87所。教育质量连年攀升,高考综合评比连续十四年稳居全市第一。
琳琅满目的旅游景观三原县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现存文物古迹旅游景点11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三原城隍庙、古龙桥、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李靖故居、雕刻精绝的孟店民宅、造形奇俊的文峰木塔等古建筑享誉全国。
快速发展的民生事业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将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破解民生发展难题上下功夫,先后建成了一批民生工程,使民生工程遍地开花。全县89个民生工程共完成投资3.3亿元。争取全省万亩设施蔬菜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收入倍增等农业项目支持,发展蔬菜设施5000亩。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投资1046万元,新建农村示范村14个。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投资1415万元,解决了全县14个乡镇42380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业机械化示范县项目投资516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800套,补贴现金1060万元。实施“阳光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农民2.5万人次,输出3.2万人,劳务创收2.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90人。全面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共为农村51505名患病群众报销医疗补助费用2521.56万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蛋奶工程”,目前受惠学生达到4400多人;深入开展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治疗人数达到3.56万人;继续加大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力度,共为23440人办理农村低保。临履2号桥、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建成;新龙桥加固维修和亮化工程、宴友思大街东段、丰原街西段升等改造工程顺利完成,硬化亮化城区背街小巷27条。科学发展的成果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