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但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造成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但从中我们不难窥出历史的蛛丝马迹。
1.黄帝铸鼎嵯峨山
很久以来,黄帝铸鼎嵯峨山的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为我们脚下这片沃土增加了神奇的色彩。
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出生成长于陕西姬水(在武功县),因而姓姬;居住在轩辕丘,所以叫轩辕氏。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开启中华文明的先祖。
黄帝以前,人们不知黑夜与白昼,不明冬夏寒暑,不分四季,常常耽误了农时,生活便没有保障。黄帝为此非常焦急,却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日午后,黄帝吃过饭又陷入了沉思,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中,他看见一金甲神人,赐给他一尊宝鼎,名曰“宛朐”。那鼎高达数丈,闪闪发光,黄帝喜而拜受,就是不明白这宝鼎有什么用处,正准备叩问神仙,神人已不见身影,不觉惊醒。黄帝细思梦境,觉得蹊跷,就召大臣鬼臾区来问。鬼臾区答道:“黄帝得到宝鼎是神人的启示,大概是上天让你纪时的吧!”那一天刚好初降瑞雪,就以那一天为冬至。为了让普天下的百姓明白知道四季,黄帝采铜铸鼎。百姓顺应农时,播种百谷,果然,粮食丰收,五谷丰登。传说黄帝铸鼎后登天仙游,又活了38岁。黄帝升天的时候,有巨龙垂着胡须迎接他。黄帝骑上龙背,群臣百姓不忍与黄帝分离,就抓着龙须不松手。巨龙挣扎飞起,胡须被扯断,黄帝的弓箭也掉在地上。黄帝的弓箭掉地化作一座山就是桥山,人们就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此处,这就是现在的黄帝陵。
因为传说黄帝在嵯峨山铸鼎,唐朝时专门在嵯峨山所在地区设立鼎州,并立“黄帝铸鼎处”石碑以示纪念。几千年来,当地人都以此为荣耀。但“文革”时,石碑被当作“四旧”砸碎了,成为一桩文化憾事。现虽无陈迹可寻,但黄帝铸鼎的传说却一直在民间流传。
2.楼底
三原县城东北十公里处,有一个楼底村,其村名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浊峪河从白鹿塬下三铺村的北边缓缓流过。村中有一个姑娘,心灵手巧,但因头上生满癞疮,虽说已经20岁了还嫁不出去。
一日,姑娘正在小河边洗衣服。突然,远处尘土飞扬,旌旗飘扬,一队官兵奔驰而来。姑娘赶忙躲到小桥下。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和他的随从。李世民骑着一匹紫红宝马,据说此马遇危险不行,遇贵人不过。到了桥边,宝马驻足不前。李世民派随从下桥查看,随从从桥下拉出一位姑娘。
李世民看这位姑娘虽满头癞疮但面如满月,体态丰盈,举止谈吐,落落大方,加上宝马的异常举动,认定姑娘是日后能帮自己成就大业的贵人。于是,他将自己的马鞭作为信物交给姑娘,并说三日后来迎娶她。
回到家里,姑娘将自己的经历告诉给正在做饭的嫂子。嫂子认为姑娘在说谎,抢过马鞭,对着姑娘猛打。鞭子正好落在姑娘头上,于是,奇迹出现了:姑娘头上的癞痂裂开,露出了浓密的秀发。嫂子大惊,急忙打水来让姑娘梳洗。梳洗完毕,姑娘面色红润,楚楚动人。嫂子料定姑娘日后定会大富大贵,急忙将姑娘扶到楼上的房间。姑娘第一次梳理满头的乌发,也真奇怪,头发越梳越长,从楼上一直飘到地上。嫂子问头发有多长,姑娘随口说:“到楼底了!”
后来,姑娘入宫成了皇后。她,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长孙文德皇后。村民们为了纪念她,就将三铺村改名为“楼底村”。
3.清河传奇
好端端的一座三原县城,何以会被一条清河隔开呢?
隋朝以前,三原县城南北相连,地势平坦,往来非常方便。李靖出生在北城,小时候非常聪明又十分顽皮。长到启蒙(六七岁)之年,父亲便给他选师授业,李靖念书习字一点即通,就是不肯用功。上树掏鸟,翻墙偷枣,又喜欢和人争斗。不是左邻鼻青,就是右舍脸肿。害得父母终日提心吊胆,生怕儿子惹出大祸来。当时,三原一带缺水严重,十年九旱,老百姓吃尽了缺水的苦头。小李靖好动贪玩,常常是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回到家却常常连一口润润嗓子的水都没有。
一天夜里,李靖做了一个梦。他遇到观世音菩萨,菩萨一手端着净水瓶,一手提着杨柳枝正普降甘露。李靖赶忙跳跳蹦蹦跑上前去,请求说:“菩萨娘娘,你教给我降雨之法,我力气大,跑得快。您老歇着,我帮你干活,好不好?”菩萨看到小李靖长得粉面红腮,秀眉俊目,十分喜爱。当即手托神瓶,详细教给李靖降雨之法。李靖刚听几句,就从菩萨手中拿过神瓶,撒腿就跑。菩萨在后边怎么喊都不起作用。小李靖边跑边喊:“菩萨娘娘,我学会了降雨的方法了,您老就放心地歇着吧!”
因为心急,小李靖只从菩萨手中接过神瓶,却没有拿杨柳枝,更没有把降雨咒语听全。他望着神瓶,心想:“糟啦,我没有拿杨柳枝,用什么降雨呢?”有心回去找菩萨,又觉得不好意思。“没有杨柳枝,干脆拿瓶子倒,倒慢点,倒匀点,还不是一样。”这样想着,小李靖就歪倒瓶子。没想到,神瓶刚一倾斜,一股神水冲出,直奔下界,李靖吓得一激灵。他想扶起神瓶,可双手怎么用力也扶不起来。神水飞溅,声若巨雷,吓得李靖“哎呀”一声从梦中惊醒。
第二天,李靖家门前就出现一条小河。这条河隔断了南北交通,又喜怒无常,经常泛滥成灾,淹死人畜,冲毁农田。李靖一看给乡亲们闯下大祸,吓得没敢吱声,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怕李靖吃亏,教训了他几句,再没敢声张。乡亲们觉得这条河虽然有时成灾,但人们有了水喝,土地也有了水浇,毕竟利大于弊。
小李靖吸取教训,变成了一个谦虚有礼,勤学好问,遇事沉着冷静的好孩子。面对河水,他暗暗立下誓言:“好好学习,报国立功,造福百姓,洗刷自己的耻辱。”
李靖长大以后,文武双全,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受人敬仰的人。
4.青蛙鸣冤
“三原桥,南北坡,坡上铺的石砣砣,砣砣中间钻窝窝。”这说的是三原古龙桥坡道铺砌的磨石。为什么要用磨石铺道,这里边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从前,龙桥坡南有一家客店兼饭馆的商家。店主人为了赚钱,经常捞取清河中的青蛙做包子馅。一位来这里投宿的客商发现这种情况,便再三规劝店主别干这伤害生灵的事情,并拿出二十两纹银给店主人,让他把捉来的青蛙放掉。店主人看在二十两银子的份上,口头答应不再用青蛙做包子馅。
可是钱迷心窍的店主人,在客商走后不久又故伎重演。第二年,那位客商又来到这家客店。发现店主人又卖青蛙包子,便对店主人说:“你怎么又干起这事来了?如果你没钱开店,我可以再给你些银两。”说着从包袱中取出几十两白花花的银子交给店主人。店主人看到客商这样富有,便起了歹心。夜深人静时,店主夫妇乘客商睡熟,将客商用绳子勒死,绑在自家石磨扇上,将尸首沉入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