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合”文化下的崛起与发展
16017800000011

第11章 策略篇“和平崛起”的考量(1)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势头得到遏制,但影响仍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发生复杂深刻演变。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地区热点、局部冲突、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增加了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安全秩序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热点问题时有升温,一些国家政局波动,影响地区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

制定和完善国际战略、维护并拓展国家战略利益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中国应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资源出发,采取积极参与的综合战略,即在军事方面,不挑战但必须稳步加强军事实力,加速军事现代化的步伐;经济方面,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并参与竞争;政治方面,坚守立场并策略灵活;文化方面,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它文明精髓的吸收。中国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增长,承担负责任大国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实力的局限,避免出现被国际孤立和被包围局面,以建设性的心态和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应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维护和营造有利于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避免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对抗、遏制和冷战的循环圈;避免周边结成旨在对付中国的同盟;避免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如印巴冲突、朝鲜半岛等失控。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发展与俄罗斯、欧洲、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为避免国际孤立或陷入美国包围圈而谋划;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促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扩大经济深化空间;建立正常的中美关系,巩固和拓展双边共同利益的范围与空间,理智应对美国的“接触+遏制”(Congagement)战略。

其二是维护和扩展国家战略利益的范围和空间。维护和扩展国家的经济利益,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份额,获得技术、管理经验、资本和资源,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维护和促进国家安全利益;维护国家政治利益;拓展国家文化利益。

其三是扩大国际影响力。树立和平、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全球性国际机制并适时促进其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和平崛起”同台湾问题

中国是在国家尚未完成完全统一、面临“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之间不断制造危机的情况下开始和平崛起的。台湾参照门洪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2期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中国不会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形式将台湾从中国的领土中分割出去。中国有决心、有信心通过最大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但这需要国际有关方面的协作和支持,因为“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不断进行单方面挑衅,已成为中国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放任台独分裂势力,不仅将破坏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也将严重干扰中国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违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932008年5月以来,台海局势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这凝聚了两岸人民共同期盼,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为此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大对台湾的宣传力度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中国的早日统一,是当前中国统战工作根本出发点。首先,加大《反分裂国家法》宣传力度,让台湾民众真正完全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了解大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主张,认识到这部法律的制定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宣传工作中,要倾听台湾民众的呼声,切忌粗糙、草率,做到“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对大陆的广大台胞、侨属(包括大陆的台资企业)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实际行动来唤起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其次,加强台湾岛内的民意调查研究,充分理解台湾同胞的“台湾情结”,并与“台独意识”区别开来”。制定相关可行的方针,化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岛内工商界、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对大陆的误解和偏见。再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不分民族宗教信仰,不管意识形态,只要是中国人,都应团结起来。总之,中国大陆对台湾宣传的范围还需要扩大,对台的方针政策的手段和方法要灵活。

(二)发展经济,增强大陆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是中国完成和平统一的决定性因素。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企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于台湾提振经济起到积极作用。2009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达60.61万人次,为台湾带去约11.6亿美元的直接收益。截至2009年底,两岸贸易额累计超过9600亿美元,大陆自1991年以来一直是台湾最大顺差来源地。2010年一季度,两岸贸易额达314.4亿美元,同比上升72.7%,保持着蓬勃发展势头。94台湾经济对大陆的高度依赖,使大陆的经济发展时刻都在影响台湾岛内的经济与民生。2004年4月传出大陆要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台湾股市5小时之内下降了300点。2004年5月30日,香港媒体透露解放军将在东山岛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台湾股市下降了200多点。2004年6月11日,大陆一学者发表了一篇分析大陆不排除选择经济制裁台湾的文章,结果造成了台湾股市跌落200多点。鉴于台湾的实际情况,大陆应把重点放在发展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上,竭力实现两岸通商、通邮、通航,推动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以及经济特区在内的经济一体化。通过深化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程度,来掌握海峡两岸统一的主导权。正如韩国前国家安保研究院现任韩国成均馆大学政治外交学科国际政治专业金泰孝教授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不可能改变和“西方式”的民主在中国不可能实现情况下,发展两岸经济,实现东亚区域合作是两岸统一的主要途径。

(三)共同维护南海主权,增强两岸军事互信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军方已与“海巡署”达成人员训练、武器替换、装备维护、弹药处理等共识,南沙海巡士兵驻防前,由陆战队兵源选充与代训,以使防区守备官兵达到“等同海军陆战队战力”。台当局显然是预见到南海现在面临的严峻局面,动用军事力量加强在南沙的实际控制。两岸开放“三通”后,大陆多次发出善意,期待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现在正提供了一个两岸携手护南沙的沟通机会。对于两岸共同维护南海主权问题,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也曾表达了希望研讨两岸军队互信和共同维权的具体建议。目前两岸军队在大气候和谐的基础上,在外部因素加紧干涉中国领土领海的大背景下,加速增加两军互信气氛和形成理性默契,摒弃争议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让“一个中国”的真正内涵体现在海峡两岸共同的主权维护行动中。

(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台独”即“台湾独立”的简称,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外国势力策动和扶持,存在于台湾及海外的一种分裂主义思潮和运动。“台独”的实质就是企图借助于外国力量的支持,以建立“台湾共和国”为最终政治目的,把台湾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把台湾人民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台独”势力的理论主要有:第一“台湾地位未定论”,声称“台湾”不是中国的内政,“台湾问题”不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主张台湾问题国际化。第二“台湾民族论”,声称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企图割裂台湾与中国的一切联系。第三“民族自决论”,歪曲国际法关于殖民地人民自决的原则,主张台湾前途由全体居民自决。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中国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的图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指在发生“台独”重大事变的情况下可能使用武力的权利,它是一种防御性的政策选择,而不是进攻性的战争威胁。“中国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希望台海局势稳定,比世界上任何人都企盼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会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表现了中国政府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极大诚意。中国大陆方面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目的在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这既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利益所在,也符合包括美日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表示,早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突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关键之所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所取得的进展,基本上都是属于非政治性质的,再要向前发展就一定会遇到瓶颈。两岸关系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两岸若不能面对政治难题并逐步加以解决,实现两岸关系完全正常化,两岸的和平与稳定就难有保障,还有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倒退。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走到今天,是该要正视如何早日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等问题的时候了。

二、“和平崛起”同亚太大国关系

编者按:亚太地区是中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亚太大国关系的稳定和中国与其它大国之间关系的走向,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应正确把握亚太大国关系的特点和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采用积极而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努力寻求与其它大国的共同利益,推动亚太大国合作伙伴关系的良性互动和稳定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与美、欧、日、俄等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密切,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分歧摩擦也日益复杂激烈。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调整与磨合。随着中国“初长成人”,一方面,西方大国要求中国承担“G2”的责任;另一方面,中国在世界决策体系中有时又被当作“小伙计”,甚至对中国核心利益时有冒犯。中国与其他大国应用发展眼光看待彼此,设法相互适应,寻找新的共处之道,扩大共同利益,实现共同进步。

(一)建立谨慎务实的中美关系

美国的外交政策颇具现实主义特点。多年与美打交道,中国的最大体会莫过于感受到美对华政策的摇摆性,这主要反映在美的矛盾心理:既怕中国强,又怕中国乱;既怕中国富,又怕中国穷(乱则不利地区稳定,穷则无法提供市场)。尽管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的方针,但随着国力上升,美国开始对华流露出焦虑和恐惧,更有一些人从西方历史经验和冷战思维出发,顽固地坚持认为大国的崛起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冲突甚至战争。还有一些人出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偏见,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失去客观公正立场。中共中央党校的机关报《学习时报》2004年8月曾载文指出,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是影响中国和平崛起两个主要因素,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又密切相关,对美国有些势力而言,不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容中国崛起。

1、理性认知美国的作用

中美在1997年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如果理性地看,在国际政治中,在大多数时候,美国确实起到一个秩序稳定者的作用,美国的亚太军事部署虽然从长远来说也有提防、挤压中国战略空间的用意,但就目前而言,主要是为了“反恐”以及阻止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实际上对中国的一种“警察保护”,当然它的手段(先发制人、单边主义、对主权国家进行政权改变等)都是需要揭露、批判的。美国这种“国际警察”的作用正好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来发展国民经济。如果中美关系恶化,不仅美国现有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将直接针对中国,而且还会使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产生微妙的变化,影响它们与中国的合作。最危险的是“台独”势力会利用这一国际局势,利令智昏,企图仰仗美国支持,铤而走险,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一则有利于亚太整体局势的稳定;二则有利于为中国与其它亚太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三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台独”分裂祖国的阴谋,为和平统一祖国形成有利的外部环境。

2、积极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

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就是经贸合作。中美双方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两国企业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不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美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利益,有助于美国减少通货膨胀,未来十年经贸关系依然是中美合作的一个积极因素。目前,两国已建立36对友好省州、161对友好城市关系,两国地方交流合作已经扩展到经贸、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切实落实2011年1月份胡锦涛主席访美时两国外长签署的《关于建立中美省州长论坛以促进地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全力办好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美国全国州长协会建立中美省州长论坛,为中美两国省州级领导人提供一个重要交流平台。人民交流是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奥巴马总统2011年1月份同胡锦涛主席会悟时自己用了一个“求同存异”的词。不用讳言,中美关系有很多分歧,但是有很多共同点。如果两个国家把共同利益、共同关切、或者共同国力责任,这个共同部分做了越来越大,经贸伙伴关系就会从原来的基础或者“压舱石”变成一个主流的部分,中美两国国家关系结构将会变得更加优化。此外,青年是中美关系的未来,应加强两国人民交往特别是青年交流,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3、积极探讨建立或加强各级战略对话机制